江西省鹰潭市一中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1803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22

1.计算题(共1题)

1.
过氧乙酸(化学式C2H4O3)常用作消毒剂。计算:
(1)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
(2)过氧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2.推断题(共1题)

2.
图中A、B、C、D、E五环分别代表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两环相连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其中A、E常温下都是黑色固体,且E为一种非金属单质;B、C、D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其中B为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C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A、D反应可生成一种红色固体和C。

(1)写出物质A、E的化学式为________ 、_______。
(2)实验室常用___________(填化学式)检验C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简答题(共2题)

3.
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探究中,小琴与小强对药品选择进行了如下探究,请根据他们的实验报告回答
 
稀盐酸
稀硫酸
碳酸钙粉末
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块状大理石
速率适中,持续产生气泡
反应由快至慢,直至停止
 
(1)从上述反应现象可以得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___________
(2)你认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药品是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
4.
(1)小明、小刚同学在研究灭火的原理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分别在两个小铁盒中倒入少量植物油并点燃,小明用坩埚钳把小铁盒放在冰水共存的水面上,观察到火焰立即熄灭,该实验证明了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小刚同学将一块湿抹布盖在小铁盒上,火焰也立即熄灭,他依据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
(2)一旦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会烧得更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

4.科学探究题(共1题)

5.
类比法是化学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草酸的化学性质与碳酸相似。已知碳酸易分解,
草酸在受热条件下也分解,仅生成三种氧化物。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展开探究:
(1)小明首先根据草酸中含有_____元素,可推测生成物中含有水。
(2)小明对分解生成的其他产物进行猜测、验证:
(假设一)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
实验一: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实验现象是_____,小明据此判断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
(假设二)生成物中有一氧化碳
实验二:小明用如图装段进行实验,从而证明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

请回答:A装置中黑色固体粉末是_____(填化学式),A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
(3)讨论交流:小芳认为,小明的“实验二”不需要B装置也能够推断出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你是否支持小芳的观点: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请说出你的理由:_____。小芳认为,从环保的角度看,“实验二”装置有一个缺陷,请你指出该缺陷:_____,处理的方法是_____。

5.选择填充题(共5题)

6.
一种物质燃烧后得到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唯一产物,这种物质可能是(_____)
A一氧化碳
B酒精
C石蜡
D________
7.
碳家族中,C60的分子结构形似足球(如图所示)。关于C60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它是一种化合物
B每个C60 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
C它与金刚石是同一种物质
D它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_________
8.
下列能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质(或方法)是(___________)
A.闻气味B.观察颜色C.燃着的木条D.___________________
9.
含硫的煤不完全燃烧时,排放出污染环境的气体是(_______)
A CO
B N2
C CO2
D________
10.
厨房炒青菜时,油锅过热着火,下列灭火措施适宜的是(_____)
A加少量水
B倒掉油
C倒入大量菜
D________

6.单选题(共8题)

11.
下列化学式中,既能表示一种物质,一个分子,又能表示该物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是(  )
A. Fe B. Cl2C. H2O D. CO2
12.
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的单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黑色固体B.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C.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
13.
关于二氧化碳的自述中,你认为不符合事实的是
A.我能在灭火中大显身手B.我承认“温室效应”主要是我惹的祸
C.我能帮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D.我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14.
下列措施安全的是:
A.进入煤矿的矿井时用火把照明B.到溶洞里探险时用火把照明
C.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D.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查液化石油气罐是否漏气
15.
2010年4月,墨西哥湾石油泄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下列有关石油的叙述正确是
A.在常温下,石油是一种难降解、难溶于水的化合物。
B.因为石油泄漏会污染海洋,所以应禁止开采海底石油
C.可以用燃烧法处理泄漏的石油,既快速又无污染
D.石油是化石燃料,被誉为工业的“血液”
16.
下列有关环境和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汽油、煤油、柴油等都是石油产品
B.化石燃料中最清洁的是天然气
C.酸雨对农作物、桥梁、建筑物等有破坏作用
D.为了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应将所有废弃塑料采用焚烧的方法处理
17.
学校食堂,为了让煤充分燃烧,达到节能减排之目的,正确合理的措施是(    )
A.增加煤的用量
B.粉碎煤块
C.提高锅炉的耐热性
D.减少空气通入量
18.
为了避免火灾,加油站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 严禁烟火 B. 禁止使用手机
C. 架高顶棚加强通风 D. 降低燃料着火点

7.选择题(共4题)

19.

为了补充营养,人们应多食用一些精粮和蛋、奶等,少食蔬菜。(判断对错)

20.是定义在上的函数,对任意的实数,都有,且,则的值是(  )
21.函数的最大值为  (   )
22.

在锐角△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且2cos2B+C2+sin2A=1.

(Ⅰ)求A;

(Ⅱ)设a=23-2,△ABC的面积为2,求b+c的值.

8.填空题(共6题)

23.
如图是某同学对二氧化碳部分知识构建的网络图(部分反应条件和部分生成物省略)。

按下列要求填空: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 ;
(2)氢氧化钠中阳离子的符号是______;
(3)写出由CO2和水反应生成物质d的化学式________
(4)标出碳酸钙中碳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
24.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只有一字之差。
(1)有人认为,两者就像孪生兄弟,这是因为(______)
A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   B它们由同种元素组成 C它们都有毒   D它们都能溶于水
(2)两者化学性质相差甚远,请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
25.
一种“环保石头纸”在2010年的两会上以便签、文件袋等形式首次亮相。“环保石头纸”的主要成份为碳酸钙。请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假定其它成份)不参与化学反应
(1)用高温烘烤这种“环保石头纸”______________。
(2)将这种“环保石头纸”投入稀盐酸中___________________。
26.
目前,全世界气候变化出现异常,专家对此现象展开了激烈讨论,因此与碳有关的词汇(如碳汇、低碳经济)迅速流传开来。
(1)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2)碳汇可理解为绿色植物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3)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②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③优化建筑设计,推广节能建筑
27.
物质的分类标准有多种,可以是物质组成、性质、用途等。请根据所学知识,自拟分类标准,要求每种分类至少包括三种物质。氢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木炭
分类标准一:________________,包括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类标准二:_________________,包括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某校五楼寝室,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_____。
(2)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致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是_____。
(3)同寝室同学惊醒后,一边拨打“119”,一边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其中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   B跳楼逃生  C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
(4)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灭火的原理是_____。

9.实验题(共2题)

29.
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

(1)标出仪器②的名称:_______________
(2)酒精灯加灯罩的目的_______________;
(3)刚开始预热,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继续加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_,黑色粉末中出现___________物质。
(5)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从试管②中撤出,并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待试管①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出。这样操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0.
小辰和小昕看到一则新闻:2009年12月15日,某市一辆满载电石的货车遇大雨引发熊熊大火.电石遇水为什么会引起火灾?请教老师后获知:电石主要成分为碳化钙(CaC2),它没有可燃性且遇水会产生气体.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以下探究.
[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实验现象
结论
(1)______
向盛有一小块电石的试管中,滴入少量的水,发现有气泡产生,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到______
电石与水反应放热
(2)电石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是否具有可燃性?
收集一小试管该气体,点火,观察到有明亮的火焰
该气体具有______性
(3)该气体可能含有碳、氢元素吗?
点燃气体,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内壁出现水雾;然后迅速将烧杯倒置,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该气体______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含碳、氢元素
 
[反思]通过上述素材,谈谈你对灭火方法的新认识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推断题:(1道)

    简答题:(2道)

    科学探究题:(1道)

    选择填充题:(5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4道)

    填空题:(6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