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测定石灰石中的碳酸钙的含量,取出2.5克石灰石样品,逐渐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

(1)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
(2)反应生成了__________克二氧化碳?

(1)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
(2)反应生成了__________克二氧化碳?
2.科普阅读题- (共1题)
2.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作者:段翰英等)。
我国制作泡菜的历史悠久。制作泡菜是把新鲜蔬菜泡在低浓度的盐水里,经发酵而成。泡菜品种繁多、风味独特、口感鲜脆。
蔬菜中含有硝酸盐。硝酸盐对人体无直接危害,但转化成亚硝酸盐后,就会产生危害。亚硝酸盐[如亚硝酸钠(
)]与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反应,产生亚硝酸(
)和氯化物(如
)。亚硝酸不稳定,产生的二氧化氮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
泡菜中含亚硝酸盐吗?含量有多少?含量受什么因素影响呢?
经实验测定发现,食盐水浓度和泡制时间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有一定影响。下图为室温下,食盐水浓度和泡制时间与芹菜泡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关系。

用不同的蔬菜进行测定,变化趋势与芹菜相似。
实验表明,发酵温度对泡菜中亚硝酸盐的生成量及生成时间也具有明显的影响。泡菜发酵过程中,泡制温度较高时,亚硝酸盐含量最大值出现的早,且数值低。这与温度较高有利于乳酸菌的繁殖有关。
实验还表明,泡制过程中添加姜汁和维生素C,都能有效地减少亚硝酸盐的生成。
现代医学证明,泡菜中的乳酸和乳酸菌对人体健康有益,具有抑制肠道中的腐败菌生长、降低胆固醇等保健作用。但是,有些泡菜盐分或糖分过高,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不利。另外,泡制过程也会造成某些营养素的流失。(有删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泡菜中的亚硝酸盐是由__________转化生成的。
(2)室温下,用芹菜制作的泡菜,最佳食用时间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泡制2-3天 B.泡制5-6天 C.泡制12天后
(3)下列关于制作泡菜的说法中,合理的是__________。
A.最好加入一些姜汁 B.最好在较低温度下泡制
C.最好加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4)请你为喜欢吃泡菜的人提一条食用泡菜的建议:__________。
我国制作泡菜的历史悠久。制作泡菜是把新鲜蔬菜泡在低浓度的盐水里,经发酵而成。泡菜品种繁多、风味独特、口感鲜脆。
蔬菜中含有硝酸盐。硝酸盐对人体无直接危害,但转化成亚硝酸盐后,就会产生危害。亚硝酸盐[如亚硝酸钠(



泡菜中含亚硝酸盐吗?含量有多少?含量受什么因素影响呢?
经实验测定发现,食盐水浓度和泡制时间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有一定影响。下图为室温下,食盐水浓度和泡制时间与芹菜泡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关系。

用不同的蔬菜进行测定,变化趋势与芹菜相似。
实验表明,发酵温度对泡菜中亚硝酸盐的生成量及生成时间也具有明显的影响。泡菜发酵过程中,泡制温度较高时,亚硝酸盐含量最大值出现的早,且数值低。这与温度较高有利于乳酸菌的繁殖有关。
实验还表明,泡制过程中添加姜汁和维生素C,都能有效地减少亚硝酸盐的生成。
现代医学证明,泡菜中的乳酸和乳酸菌对人体健康有益,具有抑制肠道中的腐败菌生长、降低胆固醇等保健作用。但是,有些泡菜盐分或糖分过高,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不利。另外,泡制过程也会造成某些营养素的流失。(有删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泡菜中的亚硝酸盐是由__________转化生成的。
(2)室温下,用芹菜制作的泡菜,最佳食用时间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泡制2-3天 B.泡制5-6天 C.泡制12天后
(3)下列关于制作泡菜的说法中,合理的是__________。
A.最好加入一些姜汁 B.最好在较低温度下泡制
C.最好加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A.最佳食用期的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与泡制时的食盐水浓度无关 |
3.单选题- (共6题)
3.
下列实验方案能够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检验CH4中是否含有H2 | 将气体点燃 |
B | 鉴别空气和呼出气体 | 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
C | 除去CO2中的CO | 通入氧气再点燃 |
D | 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 | 用燃着的木条 |
A.A | B.B | C.C | D.D |
4.
如下图所示:若关闭Ⅱ阀打开I阀,紫色小花(用石蕊溶液染成)变红;若关闭I阀打开Ⅱ阀,紫色小花不变红。则甲瓶中所盛的试剂可能是:①浓H2SO4(有强吸水性) ②浓NaOH溶液(能大量吸收CO2) ③饱和NaCl溶液


A.只有① |
B.只有② |
C.①② |
D.①②③ |
5.
分析、推理和类比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或类比正确的是( )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所以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
B.因为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
C.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
D.金属遇酸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金属 |
7.
下列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
D.金属钠和镁的化学性质不同,主要是由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
4.多选题- (共1题)
5.填空题- (共2题)
10.
化学用语可准确简洁地记录和交流化学信息,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碳酸根离子___________ 。
(2)标出偏硅酸(H2SiO3)中硅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
(1)2个碳酸根离子___________ 。
(2)标出偏硅酸(H2SiO3)中硅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
11.
目前人类可以从多方面获取能源,我国在能源获取方面取得较大突破。
(l)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氧气可从空气中获取,氢气可通过以下反应获取: 2NaCl+2H2O
2X+Cl2↑+H2↑ 。其中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2)截止2017年6月2日,我国在南海神狐海域连续开采可燃冰超过22天。可燃冰(化学式CH4·8H2O)能释放出甲烷气体,是未来洁净的新能源。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后面是水与其他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已省去).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CH4→H2O→Ca(OH)2→H2O
(4)用水枪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l)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氧气可从空气中获取,氢气可通过以下反应获取: 2NaCl+2H2O

(2)截止2017年6月2日,我国在南海神狐海域连续开采可燃冰超过22天。可燃冰(化学式CH4·8H2O)能释放出甲烷气体,是未来洁净的新能源。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后面是水与其他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已省去).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CH4→H2O→Ca(OH)2→H2O
(4)用水枪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6.实验题- (共1题)
12.
实验室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石灰石、蜡烛、火柴及以下仪器(如图),请回答:

(1)仪器⑦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若补充一种常见仪器,并利用上述部分仪器和药品可制取一种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3)若补充一种药品,还能制取二氧化碳,并探究其性质(如图)

①补充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_;
②图A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B中可用来测量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原因是______。
(4)2018年4月28日某媒体题为“排污工程施工,毒气放倒三人”的报道,引起某兴趣小组同学的思考。
(提出问题)排污管道中的毒气有什么成分?
(查阅资料)
I.排污管道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发酵会产生CO、CO2、H2S、CH4等。
II.H2S气体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黑色沉淀。
(提出猜想)小组同学对排污管道气含有上述气体中最少3种成分的猜想如下:
猜想1:有CO、CO2、H2S; 猜想2:有CO、CO2、CH4;
猜想3:有CO、H2S、CH4; 猜想4:有CO、CO2、H2S、CH4。
(实验方案)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并进行探究(夹持仪器已省略)。

(问题讨论)
①如果A装置没有明显变化,则猜想__________成立;如果B装置没有明显变化,则猜想_________成立。
②要确证猜想4中是否有CH4,某同学认为图示装置有不足之处,需要在装置C与D之间加一个____________装置。改进后,若气体燃烧,且D装置内壁出现__________,证明气体中一定含有CH4。

(1)仪器⑦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若补充一种常见仪器,并利用上述部分仪器和药品可制取一种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3)若补充一种药品,还能制取二氧化碳,并探究其性质(如图)

①补充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_;
②图A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B中可用来测量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原因是______。
(4)2018年4月28日某媒体题为“排污工程施工,毒气放倒三人”的报道,引起某兴趣小组同学的思考。
(提出问题)排污管道中的毒气有什么成分?
(查阅资料)
I.排污管道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发酵会产生CO、CO2、H2S、CH4等。
II.H2S气体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黑色沉淀。
(提出猜想)小组同学对排污管道气含有上述气体中最少3种成分的猜想如下:
猜想1:有CO、CO2、H2S; 猜想2:有CO、CO2、CH4;
猜想3:有CO、H2S、CH4; 猜想4:有CO、CO2、H2S、CH4。
(实验方案)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并进行探究(夹持仪器已省略)。

(问题讨论)
①如果A装置没有明显变化,则猜想__________成立;如果B装置没有明显变化,则猜想_________成立。
②要确证猜想4中是否有CH4,某同学认为图示装置有不足之处,需要在装置C与D之间加一个____________装置。改进后,若气体燃烧,且D装置内壁出现__________,证明气体中一定含有CH4。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普阅读题:(1道)
单选题:(6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