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2题)
1.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实验回顾)图1是实验室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
(1)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
(2)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气体的_____减小,烧杯中水倒吸到集气瓶。
(问题提出)有实验资料表明:燃烧过程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7%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因此通过上述实验,测定结果与理论值往往相差较大。
(实验改进)
Ⅰ.甲同学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锈的原理设计图2实验装置,再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中装铁粉的纸袋浸有浓食盐水,会加速铁生锈)
Ⅱ.测得实验数据如表
(交流表达)
(1)根据表中数据计算,改进后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结果精确到0.1%)。
(2)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图2的实验结果比图1准确度更髙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实验反思)许多同学用改进前图1装置得出的结论却也与理论值相差较大,其主要原因是:_____。

(实验回顾)图1是实验室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
(1)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
(2)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气体的_____减小,烧杯中水倒吸到集气瓶。
(问题提出)有实验资料表明:燃烧过程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7%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因此通过上述实验,测定结果与理论值往往相差较大。
(实验改进)
Ⅰ.甲同学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锈的原理设计图2实验装置,再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中装铁粉的纸袋浸有浓食盐水,会加速铁生锈)
Ⅱ.测得实验数据如表
测量项目 | 实验前 | 实验后 | |
烧杯中水的体积 | 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 | 集气瓶(扣除内容物)和导管的容积 | |
体积/mL | 80.0 | 54.5 | 126.0 |
(交流表达)
(1)根据表中数据计算,改进后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结果精确到0.1%)。
(2)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图2的实验结果比图1准确度更髙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实验反思)许多同学用改进前图1装置得出的结论却也与理论值相差较大,其主要原因是:_____。
2.
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条件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设计并完成实验)
Ⅰ.将3.0g氯酸钾放在试管中加热
Ⅱ.将3.0g氯酸钾与1.0g二氧化锰均匀混合加热
Ⅲ.将xg氯酸钾与1.0g氧化铜均匀混合加热
(实验现象分析)Ⅲ中x的值应为_____,将实验Ⅰ和Ⅲ比较可证明_____,将实验Ⅲ反应后的固体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若称量得到1.0g黑色粉末,再将黑色粉末和xg氯酸钾混合加热,现象与实验Ⅲ相同,此步骤是为了证明氧化铜在该化学反应前后_____和_____都不变。
(结论1)氧化铜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请写出实验Ⅲ中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_____。
(继续探究)小组同学完成上述实验后,又深一步进行“氧化铜用量与一定质量氯酸钾
制取氧气反应速率关系”的探究,下表是他们的有关实验数据,请你回答有关问题:
(分析整理)据上表可知氧化铜用量过多,产生氧气的速率_____(填“变快”、“变慢”或“不变”),氧化铜与氯酸钾的质量比为_____时,反应速率最快。
(结论2)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用量_____(填“是”或“不是”)越多越好。
(能力提升)在一定质量的氯酸钾中加入少量的氧化铜并加热到不再产生气体为止,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m)与时间(t)关系的是_____。

(提出问题)②双氧水分解速度还和什么因素有关。
(设计并完成实验)
本实验中,测量O2体积的装置是_____(填编号)。

(结论3)在相同条件下,双氧水的_____,双氧水分解得越快。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设计并完成实验)
Ⅰ.将3.0g氯酸钾放在试管中加热
Ⅱ.将3.0g氯酸钾与1.0g二氧化锰均匀混合加热
Ⅲ.将xg氯酸钾与1.0g氧化铜均匀混合加热
(实验现象分析)Ⅲ中x的值应为_____,将实验Ⅰ和Ⅲ比较可证明_____,将实验Ⅲ反应后的固体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若称量得到1.0g黑色粉末,再将黑色粉末和xg氯酸钾混合加热,现象与实验Ⅲ相同,此步骤是为了证明氧化铜在该化学反应前后_____和_____都不变。
(结论1)氧化铜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请写出实验Ⅲ中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_____。
(继续探究)小组同学完成上述实验后,又深一步进行“氧化铜用量与一定质量氯酸钾
制取氧气反应速率关系”的探究,下表是他们的有关实验数据,请你回答有关问题:
氧化铜与氯酸钾的质量比 | 1/40 | 1/20 | 1/10 | 1/5 | 1/3 | 1/2 | 2/3 | 1/1 | 2/1 |
生成1L氧气所需的时间(s) | 124 | 79 | 50 | 54 | 75 | 93 | 106 | 153 | 240 |
(分析整理)据上表可知氧化铜用量过多,产生氧气的速率_____(填“变快”、“变慢”或“不变”),氧化铜与氯酸钾的质量比为_____时,反应速率最快。
(结论2)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用量_____(填“是”或“不是”)越多越好。
(能力提升)在一定质量的氯酸钾中加入少量的氧化铜并加热到不再产生气体为止,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m)与时间(t)关系的是_____。

(提出问题)②双氧水分解速度还和什么因素有关。
(设计并完成实验)
| 双氧水的质量 | 双氧水的浓度 | MnO2的质量 | 相同时间内产生产生O2体积 |
Ⅰ | 50.0g | 1% | 0.1g | 9mL |
Ⅱ | 50.0g | 2% | 0.1g | 16mL |
Ⅲ | 50.0g | 4% | 0.1g | 31mL |
本实验中,测量O2体积的装置是_____(填编号)。

(结论3)在相同条件下,双氧水的_____,双氧水分解得越快。
2.单选题- (共3题)
4.
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
选项 | 归类 | 物质 |
A | 黑色固体 | 高锰酸钾、四氧化三铁、炭黑 |
B | 可直接加热的仪器 | 试管、蒸发皿、玻璃棒 |
C | 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氨气、二氧化硫、氦气 |
D | 缓慢氧化 | 铁丝生锈、农家肥的腐熟、天然气燃烧 |
A.A | B.B | C.C | D.D |
3.填空题- (共2题)
6.
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A 氮气 B 氧气 C 氢气 D 碳酸氢铵 E 二氧化碳 F 酒精 G 明矾 H 氯化钠
(1)被称为最理想的“绿色能源”是_____;(填字母,下同)
(2)火箭上天所使用的助燃剂是_____;
(3)常常用作净化水的是_____;
(4)实验室通常使用的燃料是_____。
A 氮气 B 氧气 C 氢气 D 碳酸氢铵 E 二氧化碳 F 酒精 G 明矾 H 氯化钠
(1)被称为最理想的“绿色能源”是_____;(填字母,下同)
(2)火箭上天所使用的助燃剂是_____;
(3)常常用作净化水的是_____;
(4)实验室通常使用的燃料是_____。
7.
用下列序号填空:
①烧杯 ②试管 ③胶头滴管 ④燃烧匙 ⑤加速溶解 ⑥过滤 ⑦引流 ⑧量取,
(1)能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 ;(2)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 ;
(3)溶解食盐晶体时玻璃棒的作用 ;(4)取用6.8mL某溶液的操作 。
①烧杯 ②试管 ③胶头滴管 ④燃烧匙 ⑤加速溶解 ⑥过滤 ⑦引流 ⑧量取,
(1)能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 ;(2)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 ;
(3)溶解食盐晶体时玻璃棒的作用 ;(4)取用6.8mL某溶液的操作 。
4.实验题- (共1题)
8.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a_____,b_____。用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A”、“B”或“C”),装入药品前应先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
(2)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b中应加入(填写试剂名称)_____,若改用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代替B装置的优点是_____。
(3)已知硫化氢气体可用硫化亚铁固体和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能溶于水,其水溶液呈酸性,且密度比空气大,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则制取硫化氢气体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收集装置通常用E装置,则收集硫化氢气体时,应把硫化氢气体从_____(选填“c”或“d”)端通入。
(4)小红同学用F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制取氧气,导管口有气泡就开始收集,思考后发现有一明显的操作错误会造成收集气体不纯,请同学指出_____。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a_____,b_____。用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A”、“B”或“C”),装入药品前应先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
(2)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b中应加入(填写试剂名称)_____,若改用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代替B装置的优点是_____。
(3)已知硫化氢气体可用硫化亚铁固体和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能溶于水,其水溶液呈酸性,且密度比空气大,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则制取硫化氢气体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收集装置通常用E装置,则收集硫化氢气体时,应把硫化氢气体从_____(选填“c”或“d”)端通入。
(4)小红同学用F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制取氧气,导管口有气泡就开始收集,思考后发现有一明显的操作错误会造成收集气体不纯,请同学指出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2道)
单选题:(3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