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西片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180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5/22

1.选择题(共1题)

1.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中,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
A.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
B.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C.高尔基(1868—1936),俄罗斯作家。《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小市民》
D.朱熹(1130—1200)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2.字词书写(共1题)

2.
下列词语中共有4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纵横绝荡   无边无垠   心无旁鹜    忍俊不禁
查言观色   全神贯注   争妍斗艳    莫不关心

3.诗歌鉴赏(共1题)

3.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小题1】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2】“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4.
阅读《马说》,完成下面小题。

马 说

韩 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千金市骨

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 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①涓人:近侍之臣。②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③安事:哪里用;怎么能够。④期年:满一年。不能期年,即不到一周年。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执而临之(__________________)
②才美不外(__________________)
③君之,三月得千里马(__________________)
④安事死马而五百金(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面句中加点“之”字的解释与其他三句有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
B.策不以其道
C.涓人言于君曰:“请求。”
D.死马且市五百金
【小题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小题4】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
(1)细读《马说》第三段,简要说说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千里马”。
(2)如果让你给涓人的“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这个做法评分(满分设为10分),你会评几分呢?说说你这样评分的理由。

5.现代文阅读(共1题)

5.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有一回,我乘车旅行。列车飞驰,车厢里闹哄哄的,旅客们在聊天、打牌、吃零食。一个少女躲在车厢的一角,全神贯注地读着一本书。她读得那么专心,还不时地往随身带的一个小本子上记些什么,好像完全没有听见周围嘈杂的人声。望着她仿佛沐浴在一片光辉中的安静的侧影,我心中充满感动,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时代。那时候我也和她一样,不管置身于多么混乱的环境,只要拿起一本好书,就会忘记一切。如今我自己已经是一个作家,出过好几本书了,可是我却羡慕这个埋头读书的少女,无限缅怀已经渐渐远逝的有着同样纯正追求的我的青春岁月。
若干年过去了,我还会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列车上的那个少女,揣摩她现在不知怎样了。据我观察,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就容易变得越来越实际。由于生存竞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我暗暗祝愿她仍然保持着纯正的追求,没有走上这条可悲的路。
【小题1】画横线的“一片光辉”的内在含义是什么?
【小题2】“羡慕”和“无限缅怀”这些词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小题3】“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中的“这”指什么事情?

6.语言表达(共1题)

6.
仿照例句,任选两个, 写一段咏物寓理的话。
示例:
壁灯:位置算什么,重要的是发光。
风筝的线:长短算什么,重要的是足够结实不至于让风筝被吹走.
帆、粉笔、小桥、落叶、螺丝钉、信鸽等

7.作文(共1题)

7.
请以“那一次,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①在文题的横线上填写表达某种情感或心理活动的词语;②要说真话,抒真情;③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名、人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