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填充题- (共1题)
1.
意大利罗马大学的科学家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N4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N4的说法正确的是()


A.N4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
B.N4是一种单质 |
C.由于N4与N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性质相同 |
D. |
2.简答题- (共2题)
2.
下表是几种物质在压强为101KPa时的沸点。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元素组成的角度看,上述物质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3)乙醇是一种比较清洁的燃料,请写出乙醇燃烧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醇类物质 | CH4O(甲醇) | C2H6O(乙醇) | X | C4H10O(丁醇) |
沸点/℃ | 64.7 | 78.5 | 97.2 | 117.3 |
(1)从元素组成的角度看,上述物质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3)乙醇是一种比较清洁的燃料,请写出乙醇燃烧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氯气(Cl2)通常情况下为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的气体,具有强氧化性,一定条件下可与除Pt、Au外大部分金属反应。氢气在氯气中能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而红热的铜丝在氯气里剧烈燃烧,冒出大量的棕黄色的烟。请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资料提供的信息,你对燃烧有什么新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氯气的活动性比氧气的活动性_________(填“强”或“弱”)。
(3)与金属相似,活泼的非金属也能置换不活泼的非金属。已知以下两个反应都能发生:①Cl2+2NaBr=Br2+2NaCl; ②Br2+2NaI=I2+2NaBr。则Cl2、Br2、I2三种单质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请完成氯气与碘化钾(KI)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根据上述资料提供的信息,你对燃烧有什么新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氯气的活动性比氧气的活动性_________(填“强”或“弱”)。
(3)与金属相似,活泼的非金属也能置换不活泼的非金属。已知以下两个反应都能发生:①Cl2+2NaBr=Br2+2NaCl; ②Br2+2NaI=I2+2NaBr。则Cl2、Br2、I2三种单质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请完成氯气与碘化钾(KI)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题- (共5题)
6.
电子技术离不开高纯硅,硅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工业上制硅的基本原理是:SiO2+2CSi+2CO↑,该反应中还原剂是 {#blank#}1{#/blank#},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blank#}2{#/blank#}
7.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B.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
C.人是自然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其高级之处就在于他会思维、能够理解、有自我意识。
D.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各种物质以至人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比如对称性、协调性等等,使人体、花朵等表现出难以形容的美。
4.单选题- (共1题)
9.
我市南丰县是“中国蜜桔之乡”。桔子中含有一定量的柠檬酸,柠檬酸是一种广泛用于食品、医疗、日化等行业的重要有机酸。柠檬酸分子式为C6H8O7,它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三种元素中质量分数最大的是氧元素
B. 柠檬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9∶1
C. 柠檬酸是一种混合物
D. 柠檬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92

A. 三种元素中质量分数最大的是氧元素
B. 柠檬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9∶1
C. 柠檬酸是一种混合物
D. 柠檬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92
5.填空题- (共4题)
10.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磷原子的核电荷数x=___________ 。
(2)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______ 。
(3)镁元素与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_______。
(4)上述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_______。

(1)表中磷原子的核电荷数x=___________ 。
(2)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______ 。
(3)镁元素与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_______。
(4)上述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_______。
11.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请你用化学用语填空。
(1)用化学用语表示:①两个水分子: ;
②硫酸根离子中硫的化合价: ;
③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写出符号“2O3”中数字的含义:①“2”表示 ;②“3”表示 。
(1)用化学用语表示:①两个水分子: ;
②硫酸根离子中硫的化合价: ;
③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写出符号“2O3”中数字的含义:①“2”表示 ;②“3”表示 。
12.
2011年4月,继上海、浙江温州“染色馒头”事件之后不久,辽宁沈阳又发生了“毒豆芽”事件。本来生产豆芽过程中是不允许使用任何添加剂的。但在“毒豆芽”至少使用了4种添加剂,其中加入尿素和6-苄氨基腺嘌呤(化学式为C12H11N5)可使豆芽长得又粗又长,而且可以缩短生产周期,增加黄豆的发芽率。但是人食入后,会在体内产生亚硝酸盐,长期食用可致癌。6-苄氨基腺嘌呤化学式为C12H11N5,请回答下列问题:
(1)6-苄氨基腺嘌呤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
(2)6-苄氨基腺嘌呤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保留一位小数)。
(3)如果食用的“毒豆芽”时,6-苄氨基腺嘌呤中的氮元素有20%会转化成亚硝酸钠(NaNO2),则每食用45g的6-苄氨基腺嘌呤,在我们体内会产生致癌物质亚硝酸钠(NaNO2)_______g。
(1)6-苄氨基腺嘌呤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
(2)6-苄氨基腺嘌呤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保留一位小数)。
(3)如果食用的“毒豆芽”时,6-苄氨基腺嘌呤中的氮元素有20%会转化成亚硝酸钠(NaNO2),则每食用45g的6-苄氨基腺嘌呤,在我们体内会产生致癌物质亚硝酸钠(NaNO2)_______g。
13.
(7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结合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E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上图字母),可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其原因是 。
(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3),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上图字母)。
(4)该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 (填字母)。
a.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b.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②当打开K2、关闭K1时,可以利用工、Ⅲ装置制得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要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 。

A B C D E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上图字母),可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其原因是 。
(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3),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上图字母)。
(4)该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 (填字母)。
a.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b.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②当打开K2、关闭K1时,可以利用工、Ⅲ装置制得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要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填充题:(1道)
简答题:(2道)
选择题:(5道)
单选题:(1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