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第三华侨中学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178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5/5

1.选择题(共4题)

1.
下列各组加线字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烂màn    芋ɡěn 解pāo     名nì
B.然(huá)   泠(léng)   轩(miǎo)
C.粗lì 粗pì 禁qù 满jìng
D.不xùn    补mí 留zhì   尴ɡà
2.
选择下列词语书写有两个错误的一项( )
A.粗制烂造  不可名状   翻来覆去  藏污纳垢
B.郁郁寡欢  鹤立鸡群   颔首低眉  诚慌诚恐
C.油光可见  好意难确   泪水盈框  暗然失色
D.不可质疑  冥思遐想   期期艾艾  深恶痛急
3.
选择下列加横线词使用恰当的一项( )
A.当福楼拜激情演说完之后,左拉就抑扬顿挫地开始说话,声音总是很平静,句子也很温和。
B.外郎中学的教室整洁,明亮,广袤无垠
C.很多人都想一睹托尔斯泰的风采,他们有的坐火车旅行漫长的路程,有的从图拉赶来,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
D.星期天,我在解放碑看到一个满脸污垢、头发蓬乱的乞丐,他真是器宇轩昂
4.

甲同学发现家中接在电路中的电器不开机也不待机却还在耗电.在家长的指导下,甲、乙、丙三位同学把一台家用电器插头插在计量插座(如图)上,使它不开机也不待机状态接入家庭电路的计量插座就能显示用电器该状态下的实际功率.测量数据如下表所示(单位:瓦)

家庭电视机手机充电器电脑热水器微波炉空调
甲同学0.60.50.91.10.52.4
乙同学0.60.30.81.00.42.8
丙同学0.70.40.70.00.42.2

请回答下列问题:

2.文言文阅读(共1题)

5.
课内文言文阅读《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横线字词的意思。
(1)不以千里也 _________________
(2)才美不外见 ___________________
(3)之不以其道 _________________
(4)执策而之 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译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干里也。
【小题3】“才美不外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食马者”,而马者以“千里马”喻指 ________,以“伯乐”喻指 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讽喻和抨击的社会现象是 ____。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6.
课内现代文阅读《藤野先生》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小题1】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前两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中加点的两个词语"他们"分别指: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小题3】"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我"为什么听得刺耳?
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这句话中,变化前的意见是:_____,变化后的意见是: __________,使意见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
7.
鸟中诸葛
(1)乌鸦的名声不好,有人厌恶它,视其为不祥之物,认为“乌鸦叫,祸来到”。其实乌鸦是鸟中诸葛,不过鲜为人知。
(2)鸟类学家研究发现,乌鸦的聪明机灵令人吃惊。在欧洲的一些公路两旁,常常可以看到乌鸦,因为每当载重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地面震动往往迫使地下的虫子爬出地面,这样,乌鸦一伸嘴便可把虫子吃掉。乌鸦还会把核桃扔在路上,让汽车替它们把壳压碎,它们再吃壳里的果实。
(3)在英国,乌鸦吞食耗子很有趣。乌鸦站在猪背上“值班站岗”,因为它确信,在猪圈干草堆中爬来爬去的耗子,绝不会留意哼哼叫个不停的肥猪,于是乌鸦从猪背上猛然往下跳,便可以把耗子叨到嘴里。
(4)乌鸦看到狗在吃东西,往往会有几只飞去啄它的屁股,待狗反身攻击时,另外几只即迅速将它放下的食物抢走。
(5)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渔民常常把鱼竿搁在冰窟窿中钓鱼,乌鸦会利用渔民不在的机会,用嘴叨着钓鱼线,把线绳子拖着,直到鱼钩上出现活蹦乱跳的鱼,美餐一顿后叫几声便飞走了。
(6)如果有一只乌鸦在某个地点落入猎人的网中,那么,即使猎人改用其他完全不同的圈套,也不能诱骗第二只乌鸦中计。
(7)有许多小鸟都是由亲鸟哺育,长大后便各飞东西。而乌鸦却不同,小乌鸦长大后不但不离娘而去,并且对自己的父母十分孝敬。老乌鸦飞不动了,小乌鸦便到处寻食,衔回来一口一口地喂。老乌鸦一旦病死,小乌鸦还召集亲友为其送葬。有时群集数以千计,众乌鸦哀鸣着盘旋数圈,向遗体告别后将死乌鸦放入深坑。
(8)荷兰一位动物学家“领养”了一只18个月的乌鸦,把它饲养到8岁,这只乌鸦视他为“父亲”,他一踏进门,乌鸦便会手舞足蹈向主人鞠躬致意,其亲昵之态令人动情。
(9)乌鸦的模仿能力也很强,它能重复各种各样的声音甚至也能学人说话,有个别乌鸦可掌握百余个词呢!
(10)新喀多尼亚岛上的乌鸦还会用树叶和细枝制作捕捉昆虫的“工具”。它们折断一些钩形小枝以脚固定,除去树皮和叶片,用喙把钩部整理成像鱼叉且带有倒钩的工具,然后用这种工具设下陷阱引诱并捉住猎物。
(11)草原上的乌鸦还会衔着充满膻气味的羊粪“空投”于狼爪下,给狼报信和“导航”,饥饿的狼跟踪乌鸦找到羊群,乘牧羊犬疏忽之时叼走小羊。狼饱餐之后,乌鸦再飞来吃“残羹剩饭”
(12)但有一些人认为,碰见乌鸦是不祥之兆,说它是“报丧之鸟”。其实,乌鸦并非不祥之鸟,报丧之谜已被揭开。乌鸦喜欢吃动物尸体腐烂之物,其嗅觉特别灵敏,能在很远的距离嗅到尸体分解出来的微弱气味,从而竞相飞至,久病垂危的病人临终前会释放腐败气味,人尚未死,乌鸦早已闻息而来,这也许是人们厌恶乌鸦的原因。
【小题1】选文第⑦⑨段画线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的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选文是一篇消除“乌鸦可恶”的偏见,为乌鸦“正名”的科普文章。
B.选文是按照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方式说明事理的。
C.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告诉人们欧洲的乌鸦是聪明的。
D.生动形象是选文语言的主要特点。
【小题3】用选文中的语句解释乌鸦“报丧之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乌鸦是一种飞禽,却很有人情味,请找出相应的语段,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1)语段(写出段落序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文(共1题)

8.
题目:我学会了_____   
要求:先在题目横线上填入一个短语,如“宽容”“理解”“感激”“关心”“承受压力”“竞争”等等,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