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A.贿赂(lù) 恫吓(dòng) 濒临(bīng) 言简意赅(gāi) |
B.枘凿(ruì) 锃亮(zèng) 孱弱(chán) 心无旁鹜(wù) |
C.脂粉(zhī) 荒谬(miù) 睥睨(bì) 相形见绌(chù) |
D.疮痍(chuāng) 怂恿(sǒng) 粗犷(guǎng) 叱咤风云(zhà) |
A.今年“十一”,黄金周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乡村旅游热,东台永丰生态园围绕“2017中国乡村游”的主题年活动举办了乡村旅游新产品展览会,各具特色的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
B.夏季用电高峰将临,各家电企业争相把节能作为卖点,连电磁炉这样的小家电,也竞相打出节能牌。对此,行内专家提醒,电磁炉市场鱼龙混杂,须细辨真伪。 |
C.由于体能消耗过大,国青队在下半场时打法渐渐有些走样:先失一球的日本队也顾虑自己的球门再度失守,投鼠忌器,疲于应付,无意争胜。 |
D.名为1fish的电子宠物鱼随着音乐节奏摆动尾部、鳍部,做各种肢体动作,表达各种情感。它一亮相就受到都市一族的喜爱,只是身份扑朔迷离,居高不下。 |
A.“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准能完成。”(此句标点符号使用全部正确) |
B.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后半期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三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和《复活》使他登上了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
C.“前程远大、襟怀坦白、风俗习惯和色彩缤纷”都是主谓短语。 |
D.“狂风恶狠狠地把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这句话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
A.本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各场演出的上座率超高,显示出市民对传统戏剧的热情可见一斑。 |
B.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
C.她工作能力强,担任初三(1)班班长和校学生会主席两个重要岗位,多次组织学校大型的文艺活动和体育比赛。 |
D.中国政府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 |
①它们和一般作品在文化品位上是不相等的,它们好像军事上的制高点,占领了它,其他就不在话下了。
②有人认为,应该多读流行作品。
③名著是经时间筛选留下的硕果,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
④读名著,有以一当下的价值。尤其是,名著为很多人反复阅读,已成为当代人共同的文化素养,不了解名著,就会在文化沟通中产生严重障碍。
⑤流行作品用的是现代生活中鲜活的语言,反映的是当代人的思想感情,读起来轻松省力,有兴趣,吸引快。
⑥而经典名著往往艰深难懂,离现实生活较远,因此少读为妙。
⑦也有人认为应该多读经典名著。
A.⑤⑥②⑦③①④ | B.⑤⑥②③①④⑦ |
C.②⑤⑥⑦③①④ | D.③④①⑦⑤⑥② |
2.现代文阅读- (共2题)
秋韵
宗璞
①京华秋色,最先想到的总是香山红叶。曾记得满山如火如荼的壮观。在太阳下,那红色似乎在跳动,像火焰一样。二三友人,骑着小驴笑语与得得蹄声相和,循着弯曲小道,在山里穿行。秋的丰富和幽静调和得匀匀的,向每年毛孔渗进来。后来驴没有了,路平坦得多了,可以痛快地一起走到半山。如果走的是双清这一边,一段山路后,上几年陡台阶,眼前会出现一大片金黄,那是几棵大树,现在想来,也是银杏罢。满树茂密的叶子都黄透了,从树梢披散到地,黄得那样滋润,好像把秋天的丰收集聚在那里了。让人觉得,这才是秋天的基调。
②今年秋到香山,人也到香山。满路车辆与行人,如同电影散场,或要举行大规模代表会。只好改道万安山,去寻秋意。山麓有一片黄栌,不甚茂密。法海寺废墟前石阶两旁,有两片暗红,也很寥落。废墟上有顺治年间的残碑,镌有不得砍伐,不得放牧的字样。乱草丛中,断石横卧,枯树枝头,露出友蓝的天和不甚明亮的太阳。这似乎很有秋天的萧索气象了。然而,这不是我要寻找的秋的韵致。
③有人说,该到圆明园去,西洋楼西北的一片树林,这时大概正染着红、黄两种富丽的颜色。可对我来说,不断地寻秋是太奢侈了,不能支出这时间,且待来年罢。家人说,来年人更多,你骑车的本领更差,也还是无由寻到的。那就待来生罢,我说,大家一笑。
④其实,我是注意今世的。清晨照例的散步,便是为了寻健康,没有什么浪漫色彩。
⑤这一天,秋已深了,披着斜风细雨,照例走到临湖轩下小湖旁,忽然觉得这景色这般奇妙,似乎我从未到过这里。
⑥小湖南面有一座小山,山与湖之间是一排高大的银杏树。几天不见,竟变成一座金黄屏障,遮住了山,映进了水。扇形叶子落了一地,铺满了绕湖的小径。似乎这金黄屏障向四周渗透,无限地扩大了,循路走去,湖东侧一片鲜红跳进眼帘。这样耀眼的红叶!不是黄栌,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树,枫叶的红较深。这红叶着了雨,远看鲜亮极了,近看时,是对称的长形叶子,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的一层红毡。在小片鲜红和高大的金屏障之间,还有深浅不同的绿,深浅不同的褐、棕等丰富的颜色环抱着着澄明的秋水。冷冷的几滴秋雨,更给整个景色添了几分朦胧,似乎除了眼前这一切,还有别的蕴藏。这是我要寻的秋的韵致了吗?
⑦秋去冬来之时,意外地收到一份讣告,是父亲的一位哲学友人故去了。讣告上除生卒年月外,只有一首遗诗,译出来是这等模样:
不要推却友爱,
不要延迟欢乐,
现在不悟,
便永迷惑。
⑧在这里,一切都有一着落。秋天是有成绩的人生,绚烂多彩而肃穆庄严,似朦胧而实清明,充满了大彻大悟的味道。我要寻找的秋韵,原来便在现在,在这里,在心头。
(摘自《宗璞自选精品集》)
【小题1】第①段中,哪两个词语最能突出表现记忆中的香山秋色的特点?
【小题2】第②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第⑥段划线景物描写句子的表达效果。
(1)这样耀眼的红叶!不是黄栌,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叶,枫叶的红较深。
(2)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的一层红毡。
【小题4】作者要寻找的秋韵具有怎样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节制是心灵的闸
韩青
①著名学者梁漱溟说,人类面临三个难题:人与动物、人与人和人与内心。其中最难解决的是人与内心。为什么这样说呢?生活中,我们常常打败别人,却很难战胜自己。也就是说,自己的那颗心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去了不该去、不能去的草原,从而丢失了自我。
②明智的做法就是为心灵设个节制的闸。有了它,欲望和非分之想的洪水就能够被挡在心门之外,人才会变得宁静。只有心静了,我们才能有正确的想法和愿望,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③没有节制,心灵往往盛放了不该盛放的东西,比如忌妒、贪婪、仇恨等等,而这些正是噩运的种子。秦国的太医李醯(xi)自知医术不如扁鹊,于是就派人杀了他。可是到现在,天下谈论诊脉的人还是遵从扁鹊的理论和实践。李醯非但没有成为医学名家,还为后人所不齿。如果李醯不让噩运的种子发芽,能化忌妒为动力,发愤提高自己,那么他就有可能迎头赶上甚至超过别人,从而真正地改变命运。
④没有节制,放纵私欲,往往是玩火自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虞国君主贪欲膨胀,不加节制,为得到晋献公的良马宝玉,不惜借道给晋国,最终落了个亡国丢身的下场。
⑤可见,不给心灵加个节制的闸,轻则会伤身害己,重则会祸国殃民。给心灵加个节制的闸,就能保持心灵的平静,从而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自己想做的事,达成自己的目标。(A)
⑥浅水大鱼不游,浅土大木不长。要想恰如其分地做到节制,就离不开良好的习惯、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修养。(B)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我们才能很好地为心灵设置一个闸,让它挡住欲望、贪念、丑陋、邪恶……让心灵装满人间真情,装满人间美好。
(有删改)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小题2】文中③④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3】下面这则小故事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你认为放在(A)(B)中的哪一处合适?请说明理由
(材料)一天,台湾作家梁实秋和朋友们一起吃饭。熏鱼端上来了,他不吃;冰糖肘子端上来了,他又说不能碰;什锦炒饭端上来了,他还是说不能吃。最后八宝饭端来时,他说要这个。朋友提醒他里面有糖和淀粉。他说:“我当然知道,我前面不吃,是为了后面吃啊。因为我血糖高,得忌口,所以必须节制着、计划着,把那‘配额’留给最爱。”
【小题4】读了本文后,你认为要“给心灵加个节制的闸”的理由是什么?
3.作文- (共1题)
以“我在倾听中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感情真挚,不得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4)请认真书写。
4.- (共1题)
(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①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②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③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④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⑤柱而走。群臣惊愕,卒⑥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⑦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注释)①陛:殿前台阶。②假借:文中原谅的意思。③发:打开。④描(zhèn):用刀剑等刺。⑤还:通“环”绕。⑥卒;通“猝”,突然。⑦郎中:宫廷的侍卫。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秦王色挠(________)
(2)长跪而谢之(________)
(3)顾笑武阳(________)
(4)皆陈殿下(________)
【小题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2)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小题3】(甲)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和要离行刺的故事?
【小题4】(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甲)文用______(填原文)来衬托唐雎的智勇双全;(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荆轲的______。(自己概括)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现代文阅读:(2道)
作文:(1道)
:(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