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初级中学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单元练习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176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8/18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大家随波逐流,表示赞同。
B.小强同学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学习。
C.鲁迅先生对于友人,尤其对于青年,爱护得无微不至,不但尽心竭力,还常主动帮忙。
D.这伙人利用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伪装成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到处招摇撞骗,其手段之卑劣已达到了叹为观止的地步。
2.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一场暴风雨后,因家庭变故而失学的杜小康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B.奥运志愿者大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充满朝气,具有奉献精神。
C.凡事感激,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意志,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
D.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是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今年中考数学试卷渗透了一些高中数学知识,难度系数远超去年。
B.由于公共自行车站点比较密集,使仪征市市民“绿色出行”更加便利。
C.杨绛先生翻译的《堂·吉诃德》,已累计发行大约70多万册。
D.低头族颈部肌肉损伤的原因,是颈椎长期承受重压所造成的。
4.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样长而富有变化的墨线是中国画的特点。
②宋代梁楷《李白行吟图》中李白的一件斗篷,只用了不到十根线条,便勾勒出人物身体的结构,衣褶的变化。
③线条的起落及抑、扬、顿、挫都清楚可辨。
④造型以线条为主,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重要特征,它是中国书法用笔方法的发展和延伸。
⑤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世界。
A.④⑤③②①B.⑤④②③①C.⑤④③②①D.④⑤①②③
5.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白杨礼赞》的作者是中国现代作家茅盾,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不平凡”既是作者用来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也是用来结构文章的感情线索。B、《敬业与乐业》是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总体结构是总-分-总。
C.郭沫若的《石榴》按照“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来结构全文,而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则按照“赏花—惜花—思花”的思路来结构全篇。
D.郭安凤的《多一些宽容》以举例论证为主,而周国平的《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则以道理论证为主。

2.诗歌鉴赏(共1题)

6.
(一)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人之松江
宋·俞桂
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
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微雨过松江。
【小题1】诗歌中所写送别的季节是___________。
【小题2】诗歌第一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请简要赏析其作用。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7.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日:“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曰:“有生之物,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①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 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②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选自《北史·孝行传·张元》)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虽有千里能 ②张元怪,随犬出门
B.①安求能千里也 ②今为人所弃而死,非道也
C.①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②若见不收养,无仁心也
D.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    ②若而不收养
【小题2】用“/”给下面文句断句,要求根据语意划出两处。
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句。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③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
【小题4】和谐社会,人类要了解动物,更要和动物友好相处。韩愈《马说》采用 _________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选文则主要表达了_________的主旨。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8.
(三)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列小题。
境界与知识    
鲍鹏山
①什么叫知识?知识是对这个世界事物的认知。既然世界是无限的,那么知识也是无限的,可悲的是,人生是有限的。如果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世界所包含的无限知识,我们的人生就会废掉。
②我们要明白,当知识不成体系时,它是无用的,只是碎片。
③曾有一家报社搞国学知识竞赛,其中有一道题目问:中国历史上哪一个时代的宦官是可以娶妻的?这是非常严肃的知识。如果你专门研究宦官,把他们的生存状况、心理状态以及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影响、作用都搞明白,你将会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专家。可是假如你的主要精力不在此,这样的知识碎片,对你一点用处也没有。
④可有不少人甘愿用琐碎的知识,把自己的人生切割成碎片。而且,当一个人整天爱关注某个明星喜欢的颜色是什么,星座是什么,结了几次婚,又离了几次婚这类无用的知识时,他可能获得了饭桌上的谈资,但他的人格也会变得琐碎,甚至猥琐。所以,哲学家尼采说,“我之所以这么聪明,是因为我从来不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浪费精力”。
⑤其实,世界上有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⑥《列子》里面有篇文章叫《两小儿辩日》。两个小孩争论,太阳在早晨离我们近,还是在中午离我们近。两个人都有根据,说早晨近是因为早晨的太阳看起来比中午的大;说中午近是因为感觉中午的太阳比早晨的热。他们要孔子给个标准答案。孔子没法判断。于是作者就借小孩的嘴讽刺孔子:“谁说你知识多?”作者大概是想,只要否定孔子的知识多,那就否定了孔子的价值。
⑦事实上,决定孔子境界的不是知识的总量,而是另外一种东西——对人和世界有更为清楚的认识。孔子早就说过:“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苏格拉底也曾经说:“我比别人多知道的那一点,就是我知道自己是无知的。”他们说这些不是谦虚,不过是说出了真相。面对世界的无限,我们短暂生命里获得的知识可以忽略不计。
(选自《解放日报》,有删节)
【小题1】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小题2】文章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3】联系上下文,说说画线句“有不少人甘愿用琐碎的知识,把自己的人生切割成碎片”的含义。
【小题4】伽利略说“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莎士比亚说“知识贵在质,不在量”,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在知识大爆炸的信息化时代,我们应该如何辩证看待知识呢?请联系本文内容,结合学习经历,谈谈自己的看法。(80——100字)
 
 
 
 
 
 
 
 
 
 
 
 
 
 
 
 
 
 
 
 
 
 
 
 
 
 
 
 
 
 
 
 
 
 
 
 
 
 
 
 
 
 
 
 
 
 
 
 
 
 
 
 
 
 
 
 
 
 
 
 
 
 
 
 
 
 
 
 
 
 
 
 
 
 
 
 
 
 
 
 
 
 
 
 
 
 
 
 
 
 
 
 
 
 
 
 
 
 
 
 
 

5.综合性学习(共1题)

9.
语文专题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鸟”专题,请你参与以下活动。
【活动一】【“鸟”的成语】请根据成语的意思,写出与“鸟”有关的成语。
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了两个目的。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鸟”的诗歌】古诗词中有不少与“鸟”有关的诗句,请探究下列诗句中“鸟”的所蕴含的情感。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鸟”的启发】鸟,不仅是大自然的精灵,更给了人们在科学上、生活上的许多启发。请你从科学和生活上各举一例。
科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四】【“鸟”的辩论】随着春天的到来,很多候鸟开始了迁徙,而禽流感的危险性似乎越来越近了,我们不得不担心候鸟的迁徙是否会带来禽流感。有人说,干脆把鸟都杀了,免得造成疾病的传染,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文(共1题)

10.
茅盾眼里的白杨树,是守卫家乡的哨兵;丰子恺笔下的杨柳,最合春天的神意;马致远曲中的老树,引出游子的乡愁。你有没有留意过这样的一棵树?有没有想为“一棵树”写点什么的冲动?

请以“有那么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600字以上;
④不得在文中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