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某中学同学学完第十一单元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酸、碱、盐之间并不是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发生复分解反应应具备哪些条件?”设计了如下科学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发生复分解反应应具备哪些条件?
(2)猜想与假设:①酸、碱、盐的溶液混和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变少了,反应就发生了;②酸、碱、盐的溶液混和后,肉眼能看到新物质的产生(例如,有沉淀或气体),反应才发生。
(3)进行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请结合实验完成下表:
(4)解释与结论:
上述反应为什么能够发生?是因为在这些反应物中有特殊的阴、阳离子,它们两两结合生成了沉淀或气体或水。如①中有Ba2++SO42- →BaSO4↓,②中有H++ CO32-→ H2O + CO2↑,③中有H++ OH-→ H2O,④中有 ▲ ,⑤中有 ▲ ,从而使化学反应得以发生。
经过分析,同学们得出的结论,猜想 ▲ 正确。
(5)形成网络: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某些离子,就可以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在网络中,用“———”相连接的阴、阳离子之间能两两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现有Ca2+、HCO3-、NH4+三种离子,请将它们填入合适的“ ”内,使其形成一个更完整的复分解反应的知识网络。

(6)拓展应用:根据得出的结论,解决以下问题:
t℃时四种化合物在溶剂A和溶剂B的溶解度如下表:
t℃时表中四种化合物在溶剂A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 2AgNO3 ="2AgCl↓+" Ba(NO3)2,则表中四种化合物中某两种化合物在溶剂B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 。
(1)提出问题:发生复分解反应应具备哪些条件?
(2)猜想与假设:①酸、碱、盐的溶液混和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变少了,反应就发生了;②酸、碱、盐的溶液混和后,肉眼能看到新物质的产生(例如,有沉淀或气体),反应才发生。
(3)进行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请结合实验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化学反应方程式 |
①硝酸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 ▲ | H2SO4+ Ba(NO3)2= BaSO4↓+ 2 HNO3 |
②稀硫酸溶液中滴加碳酸钾溶液 | ▲ | H2SO4+ K2CO3= K2SO4+ CO2↑+H2O |
③稀盐酸溶液中先加2滴酚酞试液再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 溶液由无色变浅红色,并不褪色 | ▲ |
④硝酸钡溶液中滴加碳酸钾溶液 | 有白色沉淀 | ▲ |
⑤氯化铵溶液中滴加浓氢氧化钠溶液后加热,并用湿的红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气体 | 有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该气体能使湿的红石蕊试纸变蓝 | ▲ |
(4)解释与结论:
上述反应为什么能够发生?是因为在这些反应物中有特殊的阴、阳离子,它们两两结合生成了沉淀或气体或水。如①中有Ba2++SO42- →BaSO4↓,②中有H++ CO32-→ H2O + CO2↑,③中有H++ OH-→ H2O,④中有 ▲ ,⑤中有 ▲ ,从而使化学反应得以发生。
经过分析,同学们得出的结论,猜想 ▲ 正确。


(6)拓展应用:根据得出的结论,解决以下问题:
t℃时四种化合物在溶剂A和溶剂B的溶解度如下表:
物质 | 在溶剂A中的溶解度/g | 在溶剂B中的溶解度/g |
AgNO3 | 170 | 86 |
Ba(NO3)2 | 9.3 | 97.2 |
AgCl | 1.5×10-4 | 0.8 |
BaCl2 | 33.3 | 约为0 |
t℃时表中四种化合物在溶剂A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 2AgNO3 ="2AgCl↓+" Ba(NO3)2,则表中四种化合物中某两种化合物在溶剂B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 。
2.推断题- (共1题)
2.
已知A、B、C三种固体含有同种金属元素,A难溶于水,B是一种氧化物,可作干燥剂。D、E、F含有同种非金属元素,E是常见的固体单质,D、F通常状况下为气体。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部分产物已略去)。(信息:X+2H2O =Ca(OH)2+ C2H2↑)

(1)写出X物质的化学式: ▲ 。
(2)写出C→A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若分离由D和F组成的混合气体,如采用上图装置,则a中应盛有 ▲
(填写试剂名称,下同),b中应盛有 ▲ 。

(1)写出X物质的化学式: ▲ 。
(2)写出C→A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若分离由D和F组成的混合气体,如采用上图装置,则a中应盛有 ▲
(填写试剂名称,下同),b中应盛有 ▲ 。
3.计算题- (共1题)
3.
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图为某校化学学习小组的小阳同学绘制的铁的化学性质网络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中可用 ▲ (填化学式)作还原剂;
⑵写出高炉中发生的反应①的化学方程
式: ▲ ;
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
⑶反应②导致每年有大量的钢铁锈蚀,为阻止该反应的发生,人们常采用在钢铁表面涂刷油漆或镀上其它金属等方法。这两种方法的共同原理是阻止钢铁
与 ▲ 接触;
⑷该化学学习小组为了分析生铁中铁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研究:取12g生铁与10%的盐酸反应,并绘制了加入盐酸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图(见右下图)。(说明:生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硫酸铜溶液反应。)
①铁完全反应用去盐酸的质量为 ▲ g。
②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
(5)某同学列出了如下计算式:
生铁与盐酸刚好反应完全时所得溶液质量= (146+12-a)g
小明对该计算式提出了质疑,请指出其中的错误 ▲
。
(6)小华另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用12g生铁粉与20%的硫酸铜溶液反应来分析生铁中铁的含量。请你画出加入硫酸铜溶液质量与固体质量变化关系的曲线。


(1)反应①中可用 ▲ (填化学式)作还原剂;
⑵写出高炉中发生的反应①的化学方程
式: ▲ ;
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
⑶反应②导致每年有大量的钢铁锈蚀,为阻止该反应的发生,人们常采用在钢铁表面涂刷油漆或镀上其它金属等方法。这两种方法的共同原理是阻止钢铁
与 ▲ 接触;
⑷该化学学习小组为了分析生铁中铁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研究:取12g生铁与10%的盐酸反应,并绘制了加入盐酸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图(见右下图)。(说明:生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硫酸铜溶液反应。)
①铁完全反应用去盐酸的质量为 ▲ g。
②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
(5)某同学列出了如下计算式:
生铁与盐酸刚好反应完全时所得溶液质量= (146+12-a)g
小明对该计算式提出了质疑,请指出其中的错误 ▲
。
(6)小华另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用12g生铁粉与20%的硫酸铜溶液反应来分析生铁中铁的含量。请你画出加入硫酸铜溶液质量与固体质量变化关系的曲线。
4.选择题- (共2题)
5.多选题- (共1题)
6.
大蒜是常见的调味品之一。大蒜中主要成分大蒜素具有消毒杀菌作用。大蒜素的化学式为C6H10 S3,下列是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大蒜素属于氧化物
B. 大蒜素的一个分子由6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3个硫原子构成
C. 大蒜素中碳元素、氢元素和硫元素的质量比为6:10:3
D. 大蒜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40.4%
A. 大蒜素属于氧化物
B. 大蒜素的一个分子由6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3个硫原子构成
C. 大蒜素中碳元素、氢元素和硫元素的质量比为6:10:3
D. 大蒜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40.4%
6.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推断题:(1道)
计算题:(1道)
选择题:(2道)
多选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