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科学探究是同学们进行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主要包含下面这几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等.请阅读下面内容,针对金属镁进行有关探究.
镁和铁、铜、铝一样,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金属,金属镁可用于制造航天材料、各式各样的合金等,一些烟花和照明弹里也含有镁粉.
(1)提出你想探究的有关镁的问题.(至少2个)________.
(2)假设镁有什么性质(至少2个)?假设的依据是什么?________.
(3)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一个假设.要求写出实验方法、预期的现象、结论.
镁和铁、铜、铝一样,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金属,金属镁可用于制造航天材料、各式各样的合金等,一些烟花和照明弹里也含有镁粉.
(1)提出你想探究的有关镁的问题.(至少2个)________.
(2)假设镁有什么性质(至少2个)?假设的依据是什么?________.
(3)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一个假设.要求写出实验方法、预期的现象、结论.
你的假设 | 实验方法 | 预期的现象与结论 |
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2.单选题- (共7题)
2.
学习化学时会遇到许多“相等”,下列“相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量一定相等 |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质量总和一定相等 |
C.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 D.中和反应中参加反应的酸和碱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
3.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
A.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
B.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
C.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 |
D.燃烧伴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就一定是燃烧 |
4.
根据维生素C能够使淀粉-碘溶液褪色的原理,应用如下图实验比较两种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


A.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 ![]() | B.两个胶头滴管的规格 |
C.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浓度 ![]() | D.烧杯中溶液的体积 |
5.
实验室有一瓶忘记贴标签的无色气体,同学们怀疑是二氧化碳。于是,小莉向其中加入了少量的澄清石灰水,“向其中加入了少量的澄清石灰水”这一环节属于
A.作出猜想 | B.设计方案 | C.进行实验 | D.得出结论 |
8.
为了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需要进行如下实验步骤:
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各注入2毫升淀粉溶液;
②向各试管注入1毫升淀粉酶溶液,摇匀后,再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冰块.沸水和37℃水中维持温度5分钟;
③向各试管滴入1滴碘液;
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冰块.沸水和37℃水中维持温度5分钟;
⑤观察实验现象.
以上实验步骤最合理的顺序应为( )
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各注入2毫升淀粉溶液;
②向各试管注入1毫升淀粉酶溶液,摇匀后,再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冰块.沸水和37℃水中维持温度5分钟;
③向各试管滴入1滴碘液;
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冰块.沸水和37℃水中维持温度5分钟;
⑤观察实验现象.
以上实验步骤最合理的顺序应为( )
A.①→④→②→③→⑤ | B.①→②→④→③→⑤ |
C.①→②→③→④→⑤ | D.①→③→④→②→⑤ |
3.选择题- (共1题)
9.
如图是某果蝇的精原细胞分裂产生精子细胞的示意图,其中图Ⅳ细胞中只表示了部分染色体的情况,请回答.
(1)图Ⅱ细胞的名称是{#blank#}1{#/blank#} ,每个细胞中有{#blank#}2{#/blank#} 条染色单体.
(2)图Ⅳ细胞表示的时期对应于图中{#blank#}3{#/blank#} 方框的位置(填①或②).
(3)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根本原因是{#blank#}4{#/blank#}
(4)图Ⅲ每个细胞的核DNA含量是①阶段细胞的{#blank#}5{#/blank#} .
(5)若图Ⅳ中染色体的基因组成是AaBb,请在图Ⅳ中正确标出所有A、a、B、b{#blank#}6{#/blank#} .
(6)假定该果蝇的三对常染色体上各有一对等位基因,则这个精原细胞可产生{#blank#}7{#/blank#} 种精子.
4.填空题- (共1题)
10.
用科学方法认识物质
掌握了物质的组成、性质才能合理地应用物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的基本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等.
(1)用观察法认识空气
观察法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眼、鼻、耳、手)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用观察法研究空气的性质,请你写出一种观察方法,该方法得出的空气的一条性质:观察方法是________ ,得出的性质是________ ;
(2)用实验法认识空气的组成及其成分的性质
实验法是指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的组成、未知性质的方法.
①用实验法认识空气的组成
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请据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 , 已知图中玻璃管的容积为50mL,实验前注射器活塞对应的示数是100mL:实验后当气球恢复实验前状态时,注射器活塞对应的示数是70mL,则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__ .

②用实验法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
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来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在实验一中,将一瓶二氧化碳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小烧杯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由此可以得出二氧化碳的两条性质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 ;
实验二中,向集满CO2的试管内倒入约占试管容积三分之一的澄清石灰水,旋紧胶塞,持续振荡一定时间,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 ,充分振荡后,试管内压强(填“>”或“=”或“<”)________ 试管外大气压强;
实验三中,先分别向两支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如实验(Ⅰ),然后向其中一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如实验(Ⅱ).在实验(Ⅱ)中溶液变________ 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掌握了物质的组成、性质才能合理地应用物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的基本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等.
(1)用观察法认识空气
观察法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眼、鼻、耳、手)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用观察法研究空气的性质,请你写出一种观察方法,该方法得出的空气的一条性质:观察方法是________ ,得出的性质是________ ;
(2)用实验法认识空气的组成及其成分的性质
实验法是指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的组成、未知性质的方法.
①用实验法认识空气的组成
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请据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 , 已知图中玻璃管的容积为50mL,实验前注射器活塞对应的示数是100mL:实验后当气球恢复实验前状态时,注射器活塞对应的示数是70mL,则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__ .

②用实验法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
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来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在实验一中,将一瓶二氧化碳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小烧杯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由此可以得出二氧化碳的两条性质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 ;
实验二中,向集满CO2的试管内倒入约占试管容积三分之一的澄清石灰水,旋紧胶塞,持续振荡一定时间,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 ,充分振荡后,试管内压强(填“>”或“=”或“<”)________ 试管外大气压强;
实验三中,先分别向两支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如实验(Ⅰ),然后向其中一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如实验(Ⅱ).在实验(Ⅱ)中溶液变________ 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5.实验题- (共1题)
11.
小红和小明同学在药品柜取用药品时,发现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瓶盖附近“长”满白色物质。他们决定对白色物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种白色物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会转化为碳酸氢钠
②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③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1)(猜想假设)小红认为:白色物质全部是氢氧化钠。
小明认为:白色物质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你认为:白色物质还有可能是________。
(2)(实验验证)
他们取白色固体,加水溶解配制成溶液,标记为溶液A,以备实验使用。
①小红先取适量溶液A,然后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小红由此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小明认为小红的实验不能得出这个结论,理由是________。
②小红经过思考后,再做实验:取适量溶液A,滴加少量稀盐酸,发现无气泡产生,再次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但小明认为小红的实验仍然不能得出这个结论,理由是________。
小明认真总结了小红的实验,也取适量的溶液A,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证明自己猜想正确。
(3)(反思拓展)
①废液处理:实验结束后,小红、小明把废液统一倒入一个废液缸中,发现溶液呈红色,于是逐滴加入稀盐酸至刚好变为无色时,溶液中的溶质除了酚酞外,还含有________(填化学式)。
②杂质去除:要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溶液,选择的试剂可以是________溶液。
(提出问题)这种白色物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会转化为碳酸氢钠
②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③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1)(猜想假设)小红认为:白色物质全部是氢氧化钠。
小明认为:白色物质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你认为:白色物质还有可能是________。
(2)(实验验证)
他们取白色固体,加水溶解配制成溶液,标记为溶液A,以备实验使用。
①小红先取适量溶液A,然后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小红由此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小明认为小红的实验不能得出这个结论,理由是________。
②小红经过思考后,再做实验:取适量溶液A,滴加少量稀盐酸,发现无气泡产生,再次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但小明认为小红的实验仍然不能得出这个结论,理由是________。
小明认真总结了小红的实验,也取适量的溶液A,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证明自己猜想正确。
(3)(反思拓展)
①废液处理:实验结束后,小红、小明把废液统一倒入一个废液缸中,发现溶液呈红色,于是逐滴加入稀盐酸至刚好变为无色时,溶液中的溶质除了酚酞外,还含有________(填化学式)。
②杂质去除:要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溶液,选择的试剂可以是________溶液。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