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家庭生活中制作食品经常用到碳酸钠(苏打)和碳酸氢钠(小苏打),碳酸氢钠不稳定,在潮湿空气中缓慢分解,受热至65 ℃ 以上迅速分解,270 ℃ 时完全分解为碳酸钠。某同学为探究它们的性质差异,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并进行实验。请回答:

(1)加热一段时间后,a、b两烧杯中分别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碳酸氢钠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该装置设计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加热一段时间后,a、b两烧杯中分别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碳酸氢钠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该装置设计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5题)
2.
以下是四位同学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探究后的结果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纯碱”其实不是碱,属于盐类 |
B.可用纯碱代替洗涤灵洗涤餐具表面的油污 |
C.用纯碱可除去面团发酵产生的酸 |
D.用加水溶解的方法检验纯碱中是否混入了食盐 |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还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 |
B.纯碱属于碱类,可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成 |
C.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相同,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
D.胃酸中含有适量的盐酸,帮助消化,增加食欲 |
3.选择题- (共1题)
4.填空题- (共1题)
8.
下图中的各物质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B是常用调味品,E、F的俗称分别是熟石灰、纯碱。

结合上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物质的分类中,D属于___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2)写出B、E的化学式:B ________,E ________。
(3)图中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上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物质的分类中,D属于___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2)写出B、E的化学式:B ________,E ________。
(3)图中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5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