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2题)
1.
请用分子、原子、元素等相关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_________.
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_________.
氧气和臭氧
性质不完全相同____________.
分别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或电解水,都能生成氧气_______________.





2.
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大气层是这个“家园”的保护伞,没有了它,人类将无法生存.请你设想一下:如果地球周围没有了大气层,在教材中涉及到的有关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及实例中,哪些现象将不再发生?(不限定学科,写出三个现象)
2.单选题- (共12题)
9.
在元素周期表的118种元素当中,唯有金子被我们人类一再选中作为货币流通。结合下图,以下对金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元素符号:Au | B.“惰性”金属之一,在普通环境中不易氧化 |
C.原子序数:79 | D.相对原子质量:197.0g |
10.
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气用于火箭发射,是利用氧气的可燃性 |
B.氮气用来保护粮食,是利用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
C.稀有气体充入霓虹灯,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
D.二氧化碳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它升华时吸热 |
1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任何情况下,氧气总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
B.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都是化合反应 |
C.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一般都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 |
D.发生氧化反应时会发光发热 |
13.
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结束后,发现试管炸裂了,下列四种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
A.加热时,没有预先对试管预热就直接加热 |
B.加热时间太长 |
C.结束时,先熄灭了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水面 |
D.未冷却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 |
3.多选题- (共4题)
15.
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选项 | 实验目的 | 所用试剂或方法 |
![]() | 鉴别真假黄金 | 观察颜色 |
![]() | 鉴别羊毛和涤纶 | 点燃、闻气味 |
![]() | 将粗盐提纯 | 溶解、过滤、蒸发 |
![]() | 除去生石灰中的石灰石 | 加水、过滤 |
A.




16.
下列操作或做法正确的是( )
A.试管盛放固体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 |
B.洗净后的试管要倒插在试管架上 |
C.在实验室中用尝味道的方法鉴别食盐和蔗糖 |
D.药品取用若没有说明用量,则取最少量,液体药品取![]() |
17.
试管在科学实验中常与其他仪器和药品同时使用(图中其他仪器和药品略去).下列试管的朝向与实验项目相对应且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4.填空题- (共1题)
19.
某电视节目中有个“土壤兄弟”,提倡人们不要随地乱丢废旧电池,你认为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__,还有个“空气兄弟”建议我们少开私家车,多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你认为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__;
实验室有两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推知它们只能是碳酸钠溶液和硝酸钡溶液.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区分它们,请你参与实验,选择下列试剂进行区分,并回答有关问题.试剂:
①
试纸 ②
溶液 ③
溶液 ④稀硫酸⑤
溶液


①




| 所选试剂(填序号,每种方法只选择一种) | 实验现象及结论 |
方法一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方法二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5.实验题- (共5题)
20.
小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证明氧化铜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并与相同条件下
的催化效果做比较,实验时间均以生成
气体为准(即比较反应速率).用图示装置测量产生气体的体积,其它可能影响实验因素均已忽略,相关数据如下:

图中油层的作用是________
从设计原理看,实验中的“待测数据”可以是指________.
为了较准确地测量气体体积,在读取反应前后量气管中液面的读数的过程中,应注意________(填字母编号).
.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读数前不能移动量气管和水准管
.保持水准管静止,待水准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立刻读数
.读数前应上下移动水准管,待两管液面相平再读数
如果要进一步探究氧化铜是否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请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序号 | 过氧化氢溶液体积 | 催化剂 | 待测数据 |
① | ![]() | 无 | |
② | ![]() | 氧化铜![]() | |
③ | ![]() | ![]() | |









实验步骤和现象 |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
![]() ![]() ![]() ![]() | 氧化铜能够加快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21.
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兴趣小组的同学选用了
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如图)和量程体积足够大且润滑效果很好的针筒注射器,将足量的白磷(其化学性质与红磷相似,
时就可以燃烧)放入试管后,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并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后,等到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正式开始实验前,该兴趣小组同学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从
刻度处推至
处,然后松开活塞,观察到活塞返回至
刻度处.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
实验中,在松开弹簧夹前,大试管中可以观察到白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________并产生________.
实验后,可以观察到针筒活塞会从原来的
刻度处慢慢向左移到约________处.
A.
刻度 B.
刻度
C.
刻度 D.
刻度
下列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几乎没有影响的是________
A.装置有点漏气
B.白磷的量不足
C.用干燥的红磷代替白磷做实验.










A.


C.



A.装置有点漏气
B.白磷的量不足
C.用干燥的红磷代替白磷做实验.
22.
小红和小明分别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硬质玻璃管内装有细铜丝,且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留有
室温下的空气.

回答下列问题:
小红的实验很成功,出现的现象是细铜丝由________色变为________色,冷却后,密闭容器内气体的体积约为________
.
小红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注射的目的是________.
小明做实验时,发现连接注射器和硬质玻璃管的橡皮管被烤焦了,请你帮他分析一下原因:________.
小明发现自己测出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请你帮他分析一下原因(答一条即可)________.


回答下列问题:





23.
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
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肺颗粒物.由于它能通过肺泡直接进入循环系统,对人体危害极大.
为了探究空气中
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我市某中学的同学在宝龙城市广场周边对空气进行采样,采样时段与统计结果如表:
在该探究实验中,同学们将“采样时段”设置为该实验的________,而其他条件都相同.
为减少实验误差,应对表中
个小组同学的数据做怎样的处理?________
该小组的同学将处理后的数据绘制成柱状图(如图),请你将表格中“下班时段”的数据也进行相应处理,并用柱状图在图中表示________.

根据上述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车流量越大,空气中
的浓度________;
根据实验结论,请你为我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提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


为了探究空气中

组别 | ![]() | |||
清晨 | 上班时段 | 中午 | 下班时段 | |
(车流量最少) | (车流量大) | (车流量小) | (车流量最大) | |
第![]() | ![]() | ![]() | ![]() | ![]() |
第![]() | ![]() | ![]() | ![]() | ![]() |
第![]() | ![]() | ![]() | ![]() | ![]()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单选题:(12道)
多选题:(4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