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7题)
A.酝酿(niàng) 啜泣(chuò) 颤动(chàn) 周道如砥(dí) |
B.哺育(bǔ) 荫庇(yìn) 告罄(qìng) 恪尽职守(kè) |
C.咫尺(zǐ) 干涸(hé) 冗长(rǒng) 惟妙惟肖(xiào) |
D.狡黠(xiá) 亘古(gèng) 偌大(ruò) 味同嚼蜡(jiáo) |
A.把生产日期改一下,把产品名字加一个字或换个谐音字,于是大量伪劣产品就被制假者妙手回春了。 |
B.老王到杨先生家送鸡蛋时,生着很重的病,瘦得像个骷髅,但杨先生却没有看出他已经奄奄一息了。 |
C.一个科学家的伟大就在于他对事物的认知,严格地从细节抓起,不放过任何一个对科学研究有价值的细节,有时甚至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
D.在卢浮宫的喷泉里洗脚,在西湖里洗脚,在趵突泉里洗脚……某些游客的随地洗脚行为真让人深恶痛疾。 |
A.“啊,我听见了,听见了那莽莽群峰和高高天庭上震荡的回声:我是森林!”这个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是正确的。 |
B.“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去。他再三叮嘱,甚是仔细。”这些加点的词都是副词。 |
C.“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德隆望尊”“穷冬烈风”这些都是并列短语。 |
D.“长空的大风经过这里,停下脚步;洁净的甘泉日日与他相伴,也终于明白了它;山顶的松树时时顾盼着它,和它心意相通。”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方法。 |
A.王老师的课刚刚结束,一个成都市的教研员就赶紧回过头向她要了电话。 |
B.党和国家决定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所以今年大学的扩招趋势很明显。 |
C.《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是一本很有可读性的书,作者是白落梅为纪念民国才女林徽因而写,在书的小序中作者有较为诗意的介绍。 |
D.照完毕业相,同学们意识到我们的初中生活真的要结束了,所以大家一改往日的随意松散,教室里变得安静起来。 |
A.《关雎》——《诗经》——国风——“风雅颂赋比兴” |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儒家——孟子及门人 |
C.《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朦胧诗——舒婷 |
D.《那树》——小说——王鼎钧——台湾作家 |
A.《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
B.“脑袋滚圆,额头方方,凸出,布满皱纹,头发呈黑色……又小又忧伤但有很敏锐的眼睛,颜色深褐,但有点蓝褐和黄褐的斑点,色彩常常变化”,是对贝多芬的外貌描写;“矮小粗壮,一副运动员的结实骨架。一张土黄色的阔脸庞……额头凸起、宽大……双眼闪烁着一种神奇的力量,使所有看到他的人都为之震慑”,是对米开朗琪罗的外貌描写。 |
C.“冬天又来到,从沙漠吹来的黄风一夜的工夫能冻死许多人。听着风声,祥子把头往被子里埋,不敢再起来。直到风停止住那狼嗥鬼叫的响声,他才无可奈何的起来,打不定主意是出去好呢,还是歇一天。他懒得去拿那冰凉的车把,怕那噎得使人恶心的风。狂风怕日落,直到四点多钟,风才完全静止,昏黄的天上透出些夕照的微红。他强打精神,把车拉出来。”选自老舍的《骆驼祥子》。 |
D.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他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撤开。”说明鲁提辖的性格是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粗中有细。 |
2.诗歌鉴赏- (共1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小题1】诗的颔联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烂柯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节选自《荀子·劝学》)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假:借 |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横渡 |
C.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至:达到 |
D.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质:质疑 |
A.吾尝终日而思矣 朝而往,暮而归 |
B.不如须臾之所学 益慕圣贤之道 |
C.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先帝不以臣卑鄙 |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A.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B.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D.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羊的进化
周海亮
羊们总是受狼们的欺负凌辱,直至羊命不保,羊们认为这是个关系到种群的大问题。它们必须进化成一种更高级的羊,才能逃脱被狼欺负和吃掉的命运。
羊们凑到一起,大会小会的开了好几年。最后羊们得出结论,问题的根源在于羊跑得不快。假如羊能够跑得过狼,狼就拿它们没有了办法。
羊们开始练习奔跑的速度。从早到晚,每一只羊都玩命地奔跑。渐渐的,它们的四条腿变得修长,肌肉变得强健。它们将奔跑的速度变成了基因,遗传给了一代又一代。几万年过去,羊们终于跑得过狼。
可是它们发现,这解决不了问题。狼仍然在欺负着羊,当羊遇见狼,仍然会性命不保。
羊们再一次凑到一起,大会小会的开了好几年。最后羊们得出结论,之所以还怕狼,是因为大多数时候,它们的警觉性并不高。假如它们能够时刻保持警觉,狼肯定奈何不了它们。
羊们开始了警觉性练习。从早到晚,无论吃饭还是睡觉,每一只羊都保持着高度的警觉。它们将这种警觉变成为常态,又变成为基因,一代又一代地遗传。几万年过去,羊们终于练就了兔子的本领。
可是它们发现,这还是解决不了问题。狼仍然可以轻易地抓到它们,让它们受尽侮辱,直至性命不保。羊们不得不再一次凑到一起,大会小会的开了好几年。最后羊们得出结论,导致它们仍然怕狼的原因是因为皮毛。羊是白色的,狼是灰色的,而它们共处的这个草原也是灰色的。灰色可以隐藏,白色却总是会明显地突兀出来。因此,就算它们再警觉,跑得再快,也尽在狼的掌握之中。羊们开始了改变皮毛颜色的进化。这是一个漫长并且艰难过程,每一只羊在每一天里都要在心里重复无数次:我的皮毛是灰色的,我的皮毛是灰色的……功夫不负有心羊,又几万年过去,羊们终于变成与狼一样的颜色。
可是它们发现,这仍然解决不了问题。狼仍然可以轻易地将它们找到,让它们受气,受伤,直至羊命不保。
羊们再一次凑到一起,大会小会的开了好几年。最后羊们得出结论:之前,它们的进化走了不少弯路。其实它们只需进化出狼那样宽阔的嘴巴和锋利的牙齿就可以了。有了狼的嘴巴和牙齿,它们为什么还要怕狼呢?遇上狼,与之搏斗一番,便可以了。
于是羊们开始了嘴巴和牙齿的进化。不仅如此,它们还顺便进化出狼的听觉、嗅觉以及视觉。可是它们无奈并且悲哀地发现,这仍然解决不了问题。当遇上狼,它们还是会魂飞魄散,四下逃命。总会有跑得不快的羊成为狼的猎物,而当它不得不与狼搏斗时,羊们发现,在狼面前,哪怕是最强壮的羊,也不堪一击。
羊们不得不再一次凑到一起,大会小会的开了好几年。最后,羊们做出一个万无一失的决定:若想彻底不受狼的欺负,它们不仅要进化狼的速度、狼的警觉、狼的颜色、狼的宽阔的嘴巴和锋利的牙齿,还必须进化出狼的凶残。只有进化出狼的凶残,才能够彻底不怕狼。
进化虽然无比漫长,但几万年过去,所有的羊都做到了。它们一改羊的温顺,变得比狼还要凶残。然后,它们将凶残的基因遗传给一代又一代,直至它们终于不再怕狼。并且,它们不仅不再怕狼,还开始喜欢狼,亲近狼。而遇到尚未进化的羊,它们就会狼性大发,先将它们抓住,然后欺负,最后将它们残忍地吃掉。
直到这时,羊们才无奈地发现,它们不是进化成了更高级的羊,而是进化成了最标准的狼。
世界上所有的狼都是这样进化出来的。世界上所有的凶残也都是这样进化出来的。
【小题1】文章使用“羊们”“狼们”这样的称呼用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小题2】结合全文回答:为了“逃脱被狼欺负和吃掉的命运”而“进化成一种更高级的羊”,羊做了哪些努力?
【小题3】“直到这时,羊们才无奈地发现,它们不是进化成了更高级的羊,而是进化成了最标准的狼。”羊们的心情如何?试用50字左右揣摩揣摩羊们的心理活动。
【小题4】文章结尾说,“世界上所有的狼都是这样进化出来的。世界上所有的凶残也都是这样进化出来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5.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