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安陆市,云梦县)九年级联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1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7/23

1.字词书写(共1题)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读书费时过多易情,文采藻饰太盛则jiǎo_____,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2.诗歌鉴赏(共1题)

2.
古诗词联读理解

(甲)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慕鱼情。

【小题1】甲文“____”字统领全篇。乙诗中一个“_____”字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
【小题2】这两首诗尾联都运用典故,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蕴含的思想感情。

3.现代文阅读(共3题)

3.
现代文阅读理解

小城来客

罗珊花

有段时间,当电梯下到九楼时总会停下,一位清瘦的老人担着菜篮子进来。我忙往里边靠,生怕他的篮子挂了我的丝袜。他歉意地对我笑笑,我向他道声“早”,我们成了熟人。

他老家在青溪,那儿少水田多沟壑,漫山遍野生长着翠竹。老伴过世后,在城里教书的儿子把他接来同住,他在儿子的家里清坐了一个星期,心如一块荒地,空空荡荡。没有着落。

“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肩膀上挑起了担子,手里有活计,日子就顺溜了。”他把扁担放进菜篮子的棕绳套里,挑着出了电梯。

下班时,我顺路去菜市场,在菜市场的边上,看到了他。他戴着草帽,穿着发黄的白汗衫,扁担横放在地上,坐在扁担上忙活,我记忆中乡村的爷爷伯伯都是这个样。

他在小木墩上削竹筷子,看到我,有些羞涩地笑笑:“没有什么是新菜,都是些乡里的土货。”

我搜寻着他的担子。一个菜篮子装满了加工好的竹器,另一个装着生姜、蒜瓣、马铃薯,外相不太光鲜,个头也不齐整,但土块抹得很干净。在菜篮的一角,码着一小堆草药,矮山茶、万岁藤、车前草等等,都用翠绿的棕叶扎着。

我欣喜不已。这些生长在田边山野的草药,在儿时,母亲都教我认识过,伤风脑痛都靠它们煎水喝,葛根、山麦冬还挖了去药铺换零花钱,还有那用来捆扎的翠绿棕叶,更是我心底的一个情结。母亲去镇上卖菜,长长的丝瓜、豆角,紫色的茄子,嫩嫩的白菜苔,都用绿绿的棕叶一把一把扎好。母亲说,过去学生给私塾先生递菜,如果用草扎着,先生会训斥学生把他当牲口,送草給他吃,当场把菜扔了。菜是卖给人家吃的,也不能用草捆着。母亲的菜每次都最早卖完,这些长长软软的棕叶也帮了大忙吧。

我知道矮山茶、淡竹叶、山麦冬、白茅根煎水能润泽我那嘶哑的喉咙,每样都拿了一小把,我还喜欢他割得细致而匀称的锅刷、行筷子和量米的竹升子,那些,都是儿时厨房的味道。

有个女人有点匆忙地走过来,看到菜筐里有一袭选好了的蒜瓣,提着那袋要老人称,老人说:“这是别人买了忘记拿了,我给他带来三天了,他怎么还没记起来。”

买蒜的女人说:“你先卖给我,他什么时候来拿,再给他称几斤不就行了吗?“老人停了一下,说:“那不行,人家付了钱,东西就是人家的了,我怎么能随便调换呢?”围在他担子边上的人都笑了,他的话,他的土货,充满了古意和温暖。

爱人挂在裤扣上的一大串钥匙丢了,是晚上来学校接我时丢的,爱人很懊恼。

我安慰他说:“明早去学校我再找一遍,兴许就找到了。”

第二天清早,行人稀少,路面一目了然,但街道已被打扫干净了。我心里打鼓:钥匙真的丢了,要换好几把锁呢。来到红绿灯街口,一辆垃圾收集车停在那儿,橘红色马甲们忙碌着,我抱着侥幸心理向他们打听有没有人捡到钥匙,他们都说没有。那个蹲在地上的司机问我在哪一线路丢的,我告诉了他,他说,那一路的清扫是由一位老姑婆负责的,她平时都到得早,今天还没把垃圾装来。

过了一会儿,一个头发花白身材瘦小的女人吃力地拖着垃圾桶急匆匆赶来了。

“怎么搞到这个时候?”司机大声喊道。

“那个摆夜宵的地方,到处是垃圾,我用力扫过去,听到一串钥匙落到排水沟去了。我想,糟了,钥匙丢了多不方便啊。如果落在路上,总有人寻到,我把人家的钥匙扫进了水沟,不捡上来人家就永远找不到了。我只好挪开排水沟上的水泥花格,在水沟里淘了好一阵……

我赶忙走过去,从她手里接过钥匙看,真是爱人的那串。我高兴得很,拿出钱包掏钱感谢她,她说:“这有什么,我捡的钱包都还给人家呢。是你家的,你拿走就是。”她倒完垃圾,疲惫地坐在水泥台阶上。

见我还站在那里,她挥动着那只青筋突出干瘦乌黑的手,示意我走。我对她道了声谢,走了。一连几个早晨,在红绿灯街口,在那一溜橘红色马甲中,都没有见到这位老姑婆。我忍不住向司机打听,司机说,农村正在搞美丽乡村建设,她回乡里做保洁员了。

洒水车那熟悉的音乐裹抉着水花,从街口呼啸而过,留下一片清爽。我迎着湿润润的空气,走在洁净齐整的街上,想起了她。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5日)

【小题1】读罢全文两则故事,文题“小城来客”中“来客”具体所指是谁?暗含了怎样的情感?
【小题2】文中两位主人公虽然普通,但他们身上都有一些美好品质值得铭记。试分别用两个四字词语进行概括。
(1)第一则故事中卖菜的老人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则故事中清扫街道的老姑婆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按要求品析语言。
(1)他在儿子的家里坐了一个星期,心如一块荒地,空空荡荡,没有着落。(理解加点词语)
(2)见我还站在那里,她挥动着那只青筋突出干瘦乌黑的手,示意我走。(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小题4】在第一则故事结尾,为什么说“他的话,他的土货,充满了古意和温暖”?
【小题5】本文在选材构思上颇具特点,试概括其中某一特点并作具体阐述。
【小题6】选文记述“遇见”,古人笔下也有各种各样的遇见。“蒹葭苍苍,白露为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拨动心弦的遇见;“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感伤时世的遇见。
4.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智慧校园智慧学

姜晓丹

学校闸门前,学生与摄像头一对视,门自动打开,与此同时,家长手机上就收到孩子进出学校时的照片与时间。这一幕真实地发生在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南外高中”)里。

“学校将学生的照片数据收集起来,进入数据库,摄像头在捕捉比照过后,不到一秒就能完成身份验证,如果是外来人员,则会引起‘非法闯入’的警报声。”南外高中教科研处副主任刘超向记者介绍说,“学生的考勤会同步记录到学校的档案里,家长也能知道孩子是否按时上下学。”

在校园的其他地方,“科技智慧”也随处可见。

教室门口的电子班牌,囊括了班级相册、课表、打卡考勤等内容,有了消息能第一时间传递给学生,还生动地宣传了班级文化。

进入教室,讲台上的中心位置悬挂了一块86英寸的大屏幕,这是教学触控一体机。老师用手指在屏幕上一滑,教学重点就勾画上了;走下讲台,老师还可以用手机或平板控制屏幕;若看到学生课堂练习时的疑难点,立马拍下来,就能实时传到屏幕上进行讲解,操作简便又实用。

“老师不用一直站在讲台上,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学校的生物老师刘倩说道,“用手机就可以连接控制系统,还容易上手,只需要培训一个中午的时间,老师们就能掌握了。”

南外高中是全国首家使用腾讯智慧校园整体解决方案的学校。在该智慧系统上,老师们能在线办公、智能排课、打考勤,实现高效化办公;家长们能实时多维度掌握子女在校情况;学校能通过大数据分析教学效果、制定教学计划,掌握日常运营数据,实现统筹管理。

“建立智慧校园系统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我学习,智慧校因系统是科技的进步,更重要的,是用技术推动教育的进步。”南外高中校长冯大学表示。

目前,人脸识别门禁、智慧班牌、教学触控一体机、多系统贯通已经实现;通过笔迹记录解题过程、大数据分析学习效果等也将陆续应用到教学过程当中,带来更智慧的学习体验。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5日)

【小题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智慧校园里的人脸识别门禁能将学生的考勤同步记录到学校档案,并传送到家长手机。
B.教室电子班牌内容丰富,里面包括班级相册、课表、打卡考勤、消息传递,以及班级文化宣传。
C.教学触控一体机可以与教师手机或平板连接,便于解决学生课堂练习时的疑难点。
D.南外高中的智慧校园系统已实现多系统贯通,其最终目的是有利于教师推动教学过程的全面开展。
【小题2】智慧校园系统对现行学校教育影响是多方面的,请至少从三个方面作具体概括。
【小题3】结合全文,文题“智慧校园智慧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期盼?
5.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激活青春“动”能

易舟

如今,一些年轻人似乎“懒”得运动:下班回到家窝在沙发里刷手机看综艺,或用游戏填充人生;手机里各式健身软件倒是不少,可就是懒得“打卡”。驰骋运动场本应是年轻人的常态,可打开记步软件,“百步青年”比比皆是,“宅”成为不少人打发时间的首要选择。一项对近2000名18-35岁青年的调查显示,50.7%的受访青年自认身体素质一般,27.4%的受访青年觉得自己处于亚健康状态,44.5%的受访青年表示自己每周锻炼不足3次。

健康是“1”,其他是“0”,没有了“1”,再多的“0”也毫无意义。梁实秋曾这样回忆自己补考游泳的经历:“经常运动有助于健康,不,是健康之绝对的必需的条件。”锻炼身体不仅能带来充沛的体能,也能反映一个人的精气神。我们或许都有这样的经历:身体不适时往往容易脾气暴躁、心情低落,而在运动过后常觉得心情舒畅,精神状态更加饱满。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认为,体格与心境的密切关系几乎是普遍的,“我常仔细观察我所接触的人。我没有看见一个身体真正好的人为人不和善。处事不乐观;我也没有看见一个颓丧愁闷的人在身体方面没有丝毫缺陷。

在工作学习之余抽出个把小时锻炼身体,不仅能释放压力、提振精神,还会提高工作效率。面对电脑哈欠连天,材料堆积如山却一筹莫展,此时不妨放下手头的工作,酣畅淋漓地流一场汗。就拿跑步来说,奔跑的过程中疲惫被带出身体,均匀的呼吸与协调的步伐也很适合自由思考。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坦言,正是当年在清华园养成的良好锻炼习惯,才使得他在紧张的学术研究中能够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健康的体魄。青年时期正是创造力活跃、大有可为的年纪,此时若身体赢弱、精力不济,“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便也是空谈了。

除了保持健康,运动更是一种延迟满足的行为,通过克服惰性建立起自信和自律的习惯,达到精神和身体的自由。不难发现,每个坚持运动的人都有蓬勃的上进心,反映在工作和生活中便是自我管理的好手。在运动初期或许有一些不适,但从选择开始运动到突破身体极限,从继续坚持到享受运动带来的变化,和人生迎难而,上后的“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运动带给身体和心灵的双重砥砺,也赋予了生活一种体育的哲学:“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说到底,体育锻炼不仅关乎个人的生命质量,对国家和民族而言,则关乎未来发展和前途命运。马约翰曾这样告诉学生:“要好好锻炼身体,要勇敢,不要。不要人家一推你,你就倒;别人一发狠,你就怕;别人一瞪眼,你就哆嗦。中国学生,在国外念书都是好样的,在体育方面也要不落人后。”

动静结合,方能行稳致远,愿更多年轻人激活青春动能,奋发蓬勃力量。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1月27日)

【小题1】本文作者主要针对什么现象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引用梁实秋的话,表明要想拥有健康,必须经常运动。
B.文中引用朱光潜的话,表明体格与心境密切相关,运动能使精神更加饱满。
C.文中引用施一公的话,表明青年时期经常锻炼有利于释放压力、提振精神、健康工作。
D.文中引用马约翰的话,表明学生个人要加强锻炼,未来发展和前途命运方能行稳致远。
【小题3】文中说“运动带给身体和心灵的双重砥砺”,对此你有过这样的经历或体验吗?联系实例说说感悟。

4.对比阅读(共1题)

6.
文言文阅读理解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手中,闻之笑日:“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河中石兽》)

(乙)伊犁城中无井,皆汲水于河。一佐领日: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域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特汲需修绠耳。知古称雍州厚土水深,灼然不谬。徐舍人蒸远,曾预斯役,尝为余言,此佐领可云格物。蒸远能举其名,惜忘之矣。后乌鲁木齐筑城时,鉴伊犁之无水,乃卜地通津,以就流水。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八)

(注释)①佐领:地方官员。②绠(geng):绳子。③灼然:明白清楚的样子。④格物:推究事理。⑤卜地通津:选择了渡口为城址。

【小题1】下面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特汲需修绠耳
B.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特汲需修绠耳
C.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特汲需/修绠耳
D.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特汲需修绠耳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特汲须绠耳/静以
B.蒸远能举其名/有仙则
C.山门记河/皆出汲
D.恢弘志士气/其反激
【小题3】选出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
A.两文作者纪昀,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学识渊博,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其著《阅微草堂笔记》主要讲述各种狐鬼怪谈、奇闻。
B.甲文借事抒怀,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随断”的深层思考。
C.乙文中一佐领看到伊犁城中有许多老树,所以他推断这些树下可能有水源。可见他是一个善于观察生活的人。
D.乙文中乌鲁木齐修筑城邑,选择渡口为址,是受伊犁城凿井的经验影响。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2)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
【小题5】甲文中老河兵正确判断出石兽的位置,乙文中佐领准确找到水。阅读两文,说出他们能够解决问题的共同原因。

5.名著阅读(共1题)

7.
名著阅读理解

青春的活力占了上风。伤寒没能致柯察金于死地。保尔第四次越过了死亡线,回到了人间。只是又过了一个月以后,他才能起床下地。骨瘦如柴、脸色苍白的保尔,拖着绵软的双腿站起身来,扶着墙壁,想在房间里走走。在母亲的搀扶下,他走到了窗边,在那儿久久地望着屋外的道路。雪融化后形成的一个个小水洼,闪闪发亮。屋外是冰雪初融的早春天气了。窗户跟前的樱桃树上,神气活现地站着一只灰胸脯的雀儿,不时用狡黠的小眼睛偷偷地瞧保尔一眼。“怎么,我是和你一起熬过冬天的吗?”保尔用手指敲着窗户,轻声地说。母亲惊诧地看了他一眼:“你在那儿跟谁说话?“跟雀儿。它飞走了,真狡猾。”他无力地笑了一下。

【小题1】以上选文选自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中柯察金的少年恋人是________
【小题2】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保尔前三次“死里逃生”的经过说出来,并说说多次“死里逃生”对他成长的意义。
【小题3】下列情节叙述与原著不相符的一项是(   )
A.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写了众多的小人物,他对这些小人物分外宽厚,笔锋也不像小说那样犀利,如长妈妈做了一点好事,他就用诗一样的语言进行赞美。
B.《傅雷家书》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教育儿子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C.《简爱》中当得知罗切斯特的妻子双目失明但仍然活着,简拒绝了罗切斯特的建议,离开了庄园,因为她要的是一份有尊严的爱。
D.《海底两万里》“鹦鹉螺号”船长把金锭装在小箱子里,用千百万金银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

6.语言表达(共1题)

8.
请选择正确的选项填在横线上,构成适宜的意境。
春听鸟声;秋听;白昼听棋声;月下听,方不虚此生耳。
备选项:蝉声 虫声 箫声 风声
①_____②____

7.综合性学习(共1题)

9.
综合性学习。
最美诗词朗诵季,让每一位参与者通过朗诵感知经典诗词之美。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材料一第三季的《中国诗词大会》延续“人生自有诗意”这个主题,同时在玩法上推陈出新:在“飞花令”的基础上,新增“诗词接龙”和“超级飞花令”两个玩法,要求两位对战选手无缝衔接,难度升级,竞技效果大大增强。

材料二随着“诗词大会”活动的持续升温,最美诗词朗诵季不仅仅有本地市民的积极参与,就连在海外求学的学子也通过远洋视频参与到这次活动中来。这些离开故土在外求学的学子们表示,独在异乡难忍思乡,一首首诗歌就成了海外华人思念故乡的一种方式。

(1)读以上文字,请概括出第三季诗词大会的三个特点。(每点不超过六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分门别类地搜集和诵读古诗,请你帮忙完成小组任务。
①诗集名称:《壮志集》《观沧海》——曹操A_____
②诗集名称:《B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王湾《静夜思》李白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对比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