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2题)
1.
某种昆虫(性染色体组成为XY)的黑身、灰身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黑身雌虫甲与灰身雄虫乙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雌雄虫的表现型及比例均为灰身:黑身=3:1。该种昆虫的体色性状中,__________为隐性,体色的遗传符合__________定律。
(2)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会影响黑身昆虫的体色深度。
实验二:黑身雌虫丙(基因型同甲)与灰身雄虫丁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表现型及比例为雌虫中灰身:黑身=3:1;雄虫中灰身:黑身:深黑身=6:1:1。
①A、a基因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雄虫丁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F2中,灰身雄虫共有__________种基因型,灰身雌虫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
②现有一只黑身雌虫(基因型同丙),其细胞(2n=8)中一条Ⅰ号染色体全部移接到一条Ⅱ号染色体末端。变异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所有染色体同源区段须联会且均相互分离,才能形成可育配子。用该变异雌虫重复实验二,则F1中的雌虫进行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有__________条染色体。
(1)实验一:黑身雌虫甲与灰身雄虫乙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雌雄虫的表现型及比例均为灰身:黑身=3:1。该种昆虫的体色性状中,__________为隐性,体色的遗传符合__________定律。
(2)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会影响黑身昆虫的体色深度。
实验二:黑身雌虫丙(基因型同甲)与灰身雄虫丁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表现型及比例为雌虫中灰身:黑身=3:1;雄虫中灰身:黑身:深黑身=6:1:1。
①A、a基因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雄虫丁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F2中,灰身雄虫共有__________种基因型,灰身雌虫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
②现有一只黑身雌虫(基因型同丙),其细胞(2n=8)中一条Ⅰ号染色体全部移接到一条Ⅱ号染色体末端。变异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所有染色体同源区段须联会且均相互分离,才能形成可育配子。用该变异雌虫重复实验二,则F1中的雌虫进行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有__________条染色体。
2.
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分析的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摩尔根利用果蝇做实验材料,运用________法证明了___________在染色体上。
(2)研究发现,控制果蝇展翅的基因(D)位于3号染色体上,该基因纯合致死。若利用基因型为Dd的果蝇逐代随机交配来保存D基因,则该方法__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
(3)若控制果蝇粘胶眼的基因(G)也位于3号染色体上,该基因纯合致死。现有M果蝇(展翅正常眼),其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M果蝇的一个细胞中基因g最多有______个。D与d、G与g基因的遗传均遵循基因的____________定律。

(4)现有一只展翅粘胶眼雄果蝇,欲确定基因D和G是否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某兴趣小组让其与M果蝇杂交,请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则D和G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则D和G不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1)摩尔根利用果蝇做实验材料,运用________法证明了___________在染色体上。
(2)研究发现,控制果蝇展翅的基因(D)位于3号染色体上,该基因纯合致死。若利用基因型为Dd的果蝇逐代随机交配来保存D基因,则该方法__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
(3)若控制果蝇粘胶眼的基因(G)也位于3号染色体上,该基因纯合致死。现有M果蝇(展翅正常眼),其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M果蝇的一个细胞中基因g最多有______个。D与d、G与g基因的遗传均遵循基因的____________定律。

(4)现有一只展翅粘胶眼雄果蝇,欲确定基因D和G是否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某兴趣小组让其与M果蝇杂交,请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则D和G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则D和G不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2.单选题- (共7题)
3.
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检测脂肪时,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处理花生子叶目的是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
B.在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时,利用无水乙醇作为有机溶剂提取色素 |
C.低温与秋水仙素均能抑制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
D.调査红绿色盲的发病率时,应在患者家系中重复调査几次,以减小实验误差 |
4.
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 |
B.“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用蝗虫精巢作为实验材料 |
C.“DNA的粗提取与鉴定”中,DNA溶解度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升高 |
D.“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盐酸可改变膜的通透性,加速健那绿染液进入细胞 |
5.
如图是某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图中各细胞有可能在该动物的睾丸中找到 |
B.若甲细胞取自雄果蝇体细 胞,则图中少画的一对染色体应为性染色体 |
C.若不考虑染色体片段交换,丙细胞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可能基因组成是ABC和ABC |
D.乙图细胞有2个染色体组,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为精细胞 |
6.
果蝇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N/n控制,其中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合子致死(注:NN、XnXn、XnY等均视为纯合子)。有人用一对果蝇杂交,得到F1果蝇共185只,其中雄蝇63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结果不能判定出是N基因还是n基因纯合致死 |
B.可以判定出上述实验亲本中雌性果蝇的基因型 |
C.若F1雌性果蝇共有一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为n |
D.若致死基因为N,让F1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F2成活个体中基因N的频率为1/8 |
7.
苦瓜植株中含有一对等位基因D和d,其中D基因纯合的植株不能产生卵细胞,而d基因纯合的植株花粉不能正常发育,杂合子植株完全正常。现有基因型为Dd的苦瓜植株若干做亲本,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如果从亲代起至F2代,每代均自交,则F2植株中d基因的频率为1/2 |
B.如果从亲代起至F2代,每代均自交,则已植株中正常植株所占比例为1/2 |
C.如果从亲代起至F2代,每代均自由交配,则F2植株中D基因的频率为1/2 |
D.如果从亲代起至F2代,每代均自由交配,则F2植株中正常植株所占比例为1/2 |
8.
豌豆的籽粒饱满对皱缩为显性,籽粒甜对非甜为显性,两对性状均为完全显性。现有纯合籽粒饱满非甜和纯合籽粒皱缩甜豌豆杂交,所得F1测交,多次重复试验,统计测交所得F2中籽粒的表现型及比例都近似为:饱满甜:饱满非甜:皱缩甜:皱缩非甜=1:4:4:1。下列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A.控制豌豆籽粒饱满与皱缩、甜与非甜的两对基因在遗传时都遵循分离定律 |
B.F1产生配子时所发生的变异类型属于基因重组 |
C.F2的籽粒饱满甜豌豆自交后代中有1/4能稳定遗传 |
D.要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籽粒饱满甜碗豆最好采用单倍体育种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2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