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安徽省安庆市初三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15646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5/6/25

1.流程题(共1题)

1.
纳米碳酸钡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下图是某厂生产纳米碳酸钡的工艺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钡的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2)试剂A的化学式为 ,操作1、操作2的名称是 ,若在实验室中进行该操作,实验中的玻璃棒的作用是
(3)写出纳米碳酸钡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该流程操作2得到的滤液中含有KCl,其用途是  

2.计算题(共1题)

2.
氢化钙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探究小组在烧杯中放入10g氢化钙样品,再加入到20g水充分搅拌,完全反应后测得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29.2g。(已知氢化钙(CaH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2+ 2H2OCa(OH)2+2 H2↑)
请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
(2)样品中氢化钙的质量分数。

3.单选题(共7题)

3.
硒可用作静电复印硒鼓的材料。元素周期表中“硒”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硒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非金属元素B.原子序数为34
C.元素符号是SeD.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4.
下列厨房中发生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开水沸腾B.黄瓜切片C.天然气燃烧D.香油挥发
5.
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催化剂,能在室温下高效催化空气中一种有毒气体,其反应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这种有毒气体的化学式为HCHO
C. 其中有三种物质属于氧化物
D. 该反应中A与C的质量比为1:1
6.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浓盐酸也具有吸水性
B.O2和O3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C.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D.酸雨的pH小于7,所以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7.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浓盐酸也具有吸水性
B.O2和O3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C.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D.酸雨的pH小于7,所以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8.
在人类食物所供给的总能量中,有60%-70%来自糖类,下列食物中含糖类最少的是
A.安庆炒米B.桐城水芹
C.黄山烧饼D.阜阳大馍
9.
2015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旨在建设美丽中国。下列几项措施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A.控制烟花爆竹的燃放
B.推广使用标有CNG(压缩天然气)的公交客车
C.将废旧电池深埋地下
D.防止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

4.填空题(共1题)

10.
小红做蜡烛燃烧实验时,将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如图1),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小芳根据溶解度相关知识提出,该实验不能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你认为原因是 ;在不添加实验仪器和药品的情况下(不考虑水分蒸发),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   。小丽认为蜡烛燃烧时,还可能生成一氧化碳。
为验证是否生成了一氧化碳,他们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

(实验验证)实验前,先在玻璃管的中部放入一团湿棉花,其目的是    
实验中能证明蜡烛燃烧时会生成一氧化碳的现象是:
(拓展应用)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物质,浪费资源,且污染空气。为使其充分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  (答一条即可)。

5.实验题(共1题)

11.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将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时,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生成了什么气体?同学们决定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放出的气体可能是SO2、O2、H2的一种或几种,提出猜想的依据是  
(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有相似之处,它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CaSO3
(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学认为是O2,则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检验不是O2
(2)实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下组合实验方案,排除和验证猜想的气体。

(实验探究)实验开始时,先将收集到的气体从a通入一段时间后,再点燃C处酒精灯;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实验过程中发现A装置中溶液不变浑浊,C装置中表面含CuO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
结论: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该气体与氧化铜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思维拓展)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硫酸铜溶液中可能含有____________。
注意:答对(3)(4)奖励4分,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3)丙同学用砂纸将截下的一段铝丝长时间用力反复打磨,然后将打磨后的铝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在横截面处现象明显,但在铝丝表面无明显现象,请问可能的原因是
(4)丁同学用试管取2ml硫酸铜溶液,向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刚开始并未发现预料中的蓝色沉淀现象,其原因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7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