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两化学兴趣小组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假定:石灰石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且为了反应充分,尽可能的将石灰石样品粉碎).不同的小组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但是他们都成功的测定了所取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第一组)(1)称取mg样品放入烧杯;
(2)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时,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ng;
(3)根据剩余固体的质量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用m、n的代数式表示)
(第二组)(1)称取6g样品:按规范操作,用托盘天平称取6g样品时,若指针略向左偏转,要使指针居中的恰当操作是: ;把称取好的样品放入烧杯中(烧杯质量为10g).
(2)将50g稀盐酸分5次加入,每次加入稀盐酸后,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搅拌的目的是 ,然后对烧杯(包括溶液和残余固体)进行了称量,记录如下表:
(3)分析数据,求①样品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②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并按照计算题的正确格式答题)
③该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多少?(答题要求同上)
④最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第一组)(1)称取mg样品放入烧杯;
(2)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时,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ng;
(3)根据剩余固体的质量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用m、n的代数式表示)
(第二组)(1)称取6g样品:按规范操作,用托盘天平称取6g样品时,若指针略向左偏转,要使指针居中的恰当操作是: ;把称取好的样品放入烧杯中(烧杯质量为10g).
(2)将50g稀盐酸分5次加入,每次加入稀盐酸后,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搅拌的目的是 ,然后对烧杯(包括溶液和残余固体)进行了称量,记录如下表: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加入稀盐酸的总质量(g) | 10 | 20 | 30 | 40 | 50 |
烧杯和药品总质量(g) | 25.56 | 35.12 | 44.68 | 54.24 | 64.24 |
(3)分析数据,求①样品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②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并按照计算题的正确格式答题)
③该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多少?(答题要求同上)
④最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2.单选题- (共2题)
3.多选题- (共1题)
4.
一些食物近似pH如下表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食物 | 番茄 | 牛奶 | 鸡蛋清 | 苹果汁 |
pH | 4.0~4.4 | 6.3~6.6 | 7.6~8.0 | 2.9~3.3 |
A.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食苹果 | B.番茄汁属于酸性食品 |
C.牛奶和鸡蛋清均为碱性食品 | D.苹果汁酸性比牛奶弱 |
4.填空题- (共2题)
5.
有C、H、O、Na四种元素,请选用四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
(1)人类生存离不开的一种液态氧化物 ;
(2)汽水中含有的一种酸 ;
(3)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水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
(1)人类生存离不开的一种液态氧化物 ;
(2)汽水中含有的一种酸 ;
(3)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水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
6.
有失去标签的硫酸、盐酸、氢氧化钠三瓶溶液.拟用BaCl2溶液和酚酞试液按下列步骤鉴别:
(1)从三支试管分别移取各溶液少许作试样,向试样中分别滴加 ,如发生的现象是 ,所取得溶液是H2SO4,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将剩余的两种试样各取少许放入另外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 ,如发生现象为 ,所取得溶液为NaOH溶液.
(3)无明显现象的为 .
(1)从三支试管分别移取各溶液少许作试样,向试样中分别滴加 ,如发生的现象是 ,所取得溶液是H2SO4,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将剩余的两种试样各取少许放入另外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 ,如发生现象为 ,所取得溶液为NaOH溶液.
(3)无明显现象的为 .
5.实验题- (共1题)
7.
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用A装置制取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若想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为 .实验结束时要先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后停止加热,目的是 .
(2)注射器H可用于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步骤如下:
①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没过长颈漏斗下端管口.②将注射器H连接到装置B的导管口处.③缓慢推动注射器H的活塞,观察到 ,表示装置B的气密性良好.
(3)实验室用装置C制取氢气,与装置B相比,其优点为 ;如用E装置收集H2,则气体应从 端通入(填“c”或“d”).
(4)用C装置在实验室制取CO2时,若多孔隔板改成隔离铜网,同样可以制取,如改用隔离铝丝网做,其产生的后果是二氧化碳中会混有杂质气体,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说明金属活动性Cu Al(选填“>”、“<”或“=”)
(5)KOH和NaOH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为准备KOH和稀盐酸的中和反应实验,小宇特地在几天前配制了氢氧化钾溶液.实验时,向氢氧化钾溶液中慢慢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小宇惊奇地发现溶液中有气泡逸出.
①提出问题:小宇同学感到惊奇的原因有:①产生的气体是什么气体?为什么产生这种气体?②为什么在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才产生这种气体?
②针对第二个问题:小宇进行了如下分析,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钾溶液中主要有 、 、 三种离子.他猜想,问题②中的现象最有可能是 离子引起的.
③实验探究:为验证针对第二个问题提出的猜想,请你帮助小宇选择 和 试剂进行对比实验,观察出现 现象,即可证明猜想正确.

(1)用A装置制取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若想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为 .实验结束时要先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后停止加热,目的是 .
(2)注射器H可用于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步骤如下:
①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没过长颈漏斗下端管口.②将注射器H连接到装置B的导管口处.③缓慢推动注射器H的活塞,观察到 ,表示装置B的气密性良好.
(3)实验室用装置C制取氢气,与装置B相比,其优点为 ;如用E装置收集H2,则气体应从 端通入(填“c”或“d”).
(4)用C装置在实验室制取CO2时,若多孔隔板改成隔离铜网,同样可以制取,如改用隔离铝丝网做,其产生的后果是二氧化碳中会混有杂质气体,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说明金属活动性Cu Al(选填“>”、“<”或“=”)
(5)KOH和NaOH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为准备KOH和稀盐酸的中和反应实验,小宇特地在几天前配制了氢氧化钾溶液.实验时,向氢氧化钾溶液中慢慢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小宇惊奇地发现溶液中有气泡逸出.
①提出问题:小宇同学感到惊奇的原因有:①产生的气体是什么气体?为什么产生这种气体?②为什么在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才产生这种气体?
②针对第二个问题:小宇进行了如下分析,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钾溶液中主要有 、 、 三种离子.他猜想,问题②中的现象最有可能是 离子引起的.
③实验探究:为验证针对第二个问题提出的猜想,请你帮助小宇选择 和 试剂进行对比实验,观察出现 现象,即可证明猜想正确.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2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