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题)
A.镂空(lòu) 澎湃(pén) 抽噎(yè) 亘古(ɡèn) |
B.池沼(zǎo) 哺育(pǔ) 妇孺皆知(rú) 默契(qiè) |
C.发窘(jiǒng) 惬意(qiè) 校补(jiào) 蹑手蹑脚(niè) |
D.锃亮(zèng) 愧怍(zuò) 鞠躬尽瘁(chuì) 哽咽(ɡěn) |
A.瞠目结舌 迫不急待 悔人不倦 鲜为人知 |
B.迥乎不同 至死不懈 语无论次 群蚁排衙 |
C.相提并论 悲天悯人 微不足道 毛骨悚然 |
D.气冲斗牛 忧心冲冲 妇孺皆知 深恶痛绝 |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会笑话学生的 ,而是告诉他们,文宇的背后是一个人的人生。,巴金的平和是在人生历练过后的 ,冰心的童真和大爱是她的人格力量的 。人生如茶,有时也是一种成全。
A.浅薄 大彻大悟 流露 煎熬 |
B.浅显 大功告成 表露 折磨 |
C.浅易 渐入佳境 吐露 磨难 |
D.肤浅 大梦初醒 透露 痛苦 |
2.诗歌鉴赏- (共1题)
王安石
飞 来 山 上 千 寻 塔, 闻 说 鸡 鸣 见 日 升。
不 畏 浮 云 遮 望 眼, 自 缘 身 在 最 高 层。
【小题1】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
B.花之隐逸者 |
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D.牡丹之爱 |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小题3】文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的语句填空)
【小题4】下列对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对菊花、牡丹、莲花三种花的德行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 |
B.文章通过菊花、牡丹与莲花的对比描述,突出它们各自的德行品格。 |
C.这两种花,人们都很熟悉,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 |
D.这两种花,一直为前人所钟爱,由前人所爱说到自己的所爱,有强烈的比较效果。 |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伟大的悲剧
(1)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极度寂静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确过丝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
(2)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以后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以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3)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心,接着有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他们曾两次派出营救队去接应,但走恶劣的天气又把他们挡了回来。一直到南极的春天到来之极,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才出发,至少要去找到那几位英雄们的尸体。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经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的英雄们垒了一石墓。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
(4)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5)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小题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选段的大意。【小题2】联系上下文看,第(1)段画线句中“内心中的海市蜃楼”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小题3】斯科特上校在最后的一篇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愿望,并把“我的妻子”改成为“我的遗孀”这是为什么?
【小题4】第三段中画线处是细节描写,它的作用是什么?
【小题5】根据课文提供的信息,归纳出南极具有哪些“威力”?(分条列出)
【小题6】有人认为斯科特的所为并无多大意义,甚至觉得他们是为了“寻找刺激”,请谈谈你的看法?
5.语言表达- (共1题)
成语是民间口语的浓缩,是文学经典的传承,是历史故事的再现。它像一幅画,用彩笔描绘着自然的花红柳绿;它像一首诗,用文字吟诵着人生的悲欢离合;它像______,______。
6.综合性学习- (共1题)
(1)(了解文化)请依据下列文字内容将备选词语准确地填写在文中画线处。
备选词语:精神 品格 道德准则 理念 智慧 操守
一个人,无论他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如果他从来没有读过《老子》《孟子》《论语》《诗经》和唐诗宋词、汉赋文章,如果他对于“天下为公”的______,“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______,“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______,“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无为而无不为”的______,“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______……这一切都一无所知,那么,他没有资格说他懂得什么是“中华民族”!
(2)(鉴赏文字)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再举一篇你熟悉的文学作品,并依照标有波浪线的句子形式续写一句你对这一文学作品的认识。
我国古典文学作品,语言精练而富于形象美。《木兰诗》虽然篇幅短小,不足400字,却记叙了木兰从军12年的事情,而且形象鲜明,情节生动,气韵流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