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棱县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150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8/10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匀称(chèng) 惟妙惟肖(qiào) 金銮(lún)殿  嶙(līn)峋
B.尴尬(jià)   草长莺(yīng)飞   孕(yùn)育 追溯(shù)
C.踌躇(chú)   销声匿(nì)迹 萌(méng)发 胚(bī)胎
D.震悚(sǒng)  亭台轩(xuān)榭   中轴(zhóu)线   伧(cānɡ)俗
2.
请找出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
A.风尘苦旅  束手无测  相安无事  风雪载途
B.惟妙惟肖  触目伤怀  草长莺飞  因地制宜
C.低眉顺眼  无动于衷  消声匿迹  雅俗之别
D.五彩斑斓  天衣无缝  周而复始  重峦叠障
3.
对下面语法知识判断错误的是。(    )
A.“可歌可泣”、“精准扶贫”、“修整一新”、“创造未来”“气息奄奄”分别是并列短语、偏正短语、补充短语、动宾短语和主谓短语。
B.“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阳光斜射
C.“他在北京”的“在”在这里作动词。
D.“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句子中“忽而”是形容词。
4.
下面四句中有一病句混杂其间,请指出来。( )
A.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却让正与中国陷入“萨德”争执的韩国紧张不堪。
B.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取决于是否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C.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他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新纪录。
D.面对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反扑,战士们个个临危不惧,奋勇向前。
5.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豆蔻”“弱冠”是古代年龄的别称;“婵娟”“玉盘”是月亮的美称。“桑梓”指代故乡,“烽烟”指代战争,“桃李”指代学生,“手足”指代兄弟。
B.新闻又称为消息,其主要特点是用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报道迅速及时。一则新闻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这五部分。
C.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记,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
D.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分四联,依次是首联、颈联、颔联、尾联。

2.诗歌鉴赏(共1题)

6.
赏析(《春望》杜甫),回答问题。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其中“感时”一语承上,“________”一语启下,抒发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
(2)“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属于那种描写,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7.
阅读文言文《陋室铭》,回答小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惟吾德馨(_________) (2)无丝竹之乱耳(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题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无误的一项是 (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小题4】原文与“何陋之有”照应的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小题6】“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的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美人瑞这样走来

①早在做同事之前,在东四头条的社科院宿舍大院,我和杨绛先生就做过邻居,按“翰林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不成文的规矩,作为小字辈的我,要按其本名,尊称她“季康先生”。

②初见时,季康先生年过半百。精瘦娇小,举止文静轻柔,但整个人极有精神,特别是两道遒劲高挑而又急骤下折的弯眉,显示出一种坚毅刚强的性格。她的衣着从来都整齐利索,即使在家不意碰见来访者敲门的时候。她始终保持着西洋妇女那种特定的“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的习惯。

③在公共场合,季康先生从来都是低姿态的,她脸上总是挂着一丝谦逊的微笑。她总是把自己的语言压缩到最少。

④在我见到的大家名流中,钱、杨二位先生要算是最为平实,甚至最为谦逊的两位,季康先生虽然有时穿得雍容华贵,神情态度却平和得像邻里阿姨。

⑤但这个看似低调谦恭的阿姨,也有吃了熊心豹子胆的时候,且这个时候出现得无比不合时宜。“文革”之初,他们被造反派揪出来,挂了牌子押上批斗会。可杨季康对“天兵天将”的推推搡搡公然进行了反抗,而且怒目而视。要知道,不少老战士都没有一个敢于如此维护自己被践踏了的尊严的。

⑥“文革”后期,钱、杨二位先生尚未获得平反,有家回不了,四处流转。但对于这群甚至未能为他们说句公道话的晚辈,他们以极高的涵养、含蓄内敛且从不显于言辞的方式予以理解、宽容和无私帮助。

⑦有一次,我家因额外开支经济上一时告急,杨先生得知后主动支援了我们几百元钱。以后每月都资助我二十元人民币。后来我还获知,研究所里每月不落地从先生那里得到接济的竟有十多个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且持续了好几年。经历了人生的磨难,却能如此悲悯,如此退让,如此宽厚慈祥,如此菩萨心肠,这是我在“翰林院”所见到的唯一一例。

⑧先生施恩于后辈,大部分无法用金钱计算。20世纪80年代初,我访法归来写的两本书准备出版,因考虑到之前有前辈权威的横眉冷对,我特地在前言中恭敬写明“抛砖引玉”。当然,敬赠给钱、杨二位先生,抱的心态自然不同。很快,杨先生回信了,还是一贯的低调谦恭与幽默:“假如你抛出一块小砖,肯定会引来大堆的砖头瓦片,但是珠玉在前,砖就不敢出来了……天气酷热,多多保重……杨绛八月十三日钟书同候。”

⑨先生过百岁大寿时,深知先生君子之道的我,自然不敢上门叨扰。当电话里听到老太太爽朗清晰的声音时,我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前的那个夏天,依然如喝了冰水那样舒心畅快——只是多少也有几分伤感,因为不可能有“钟书同候”了。

(注)人瑞,常指百岁以上德高望重的人。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⑤段的主要内容。
【小题2】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子。
【小题3】从第⑧段杨先生的回信中,可以看出她对后辈抱有什么感情?联系全文,说说“我”对杨先生怀有什么感情?
【小题4】下列这段文字是从“百度”中下载的。这段文字不宜添加到《最美人瑞这样走来》一文中。请从思想内容或表达方式中的一个方面说明理由。

杨绛,钱钟书的夫人,本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7月17日,祖籍江苏无锡,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复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杨绛女士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主要文学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另有《堂吉诃德》等译著。

【小题5】假如杨绛被评为中国“最美女性”,请根据本文内容以及你对她的了解,为她设计一段颁奖词。(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
9.
阅读《奇妙的克隆》一文选段,完成小题。
克隆技术造福人类
①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例如,英国PPL公司已培育出羊奶中含有治疗肺气肿的a—Ⅰ抗胰蛋白酶的母羊。这种羊奶的售价是6000美元一升。一只母羊就好比一座制药厂。用什么办法能最有效、最方便地使这种羊扩大繁殖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克隆”。同样,荷兰PHP公司培育出能分泌人乳铁蛋白的牛,以色列LAS公司育成了能生产血清白蛋白的羊。这些高附加值的牲畜如何有效地繁殖?答案当然还是“克隆”。
②母马配公驴可以得到杂种优势特别强的动物——骡,然而骡不能繁殖后代,那么,优良的骡如何扩大繁殖?最好的办法也是“克隆”。我国的大熊猫是国宝,但自然交配成功率低,因此已濒临绝种。如何挽救这类珍稀动物?“克隆”为人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③除此之外,克隆动物对于研究癌生物学、研究免疫学、研究人的寿命等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④ 不可否认,“克隆绵羊”的问世也引起了许多人对“克隆人”的兴趣。例如,有人在考虑,是否可将自己的细胞克隆成一个胚胎,在其成形前就冰冻起来。在将来的某二天,自身的某个器官出了问题时,就可从胚胎中取出这个器官进行培养,然后替换自己病变的器官。这也就是用克隆法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
⑤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我想用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D.沃森的话来结束本文:“可以期待,许多生物学家,特别是那些从事无性繁殖研究的科学家,将会严肃地考虑它的含意,并展开科学讨论,用以教育世界人民。”
【小题1】请你简要概括选文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克隆技术造福人类?
【小题2】文段①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小题3】认真阅读文段⑤并完成下列问题。
文段⑤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在文段中能支撑“科技进步是一首 悲喜交集的进行曲”这一观点的句子是:
【小题4】为什么说“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名著阅读(共1题)

10.
名著知识
(1)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主人公保尔身上凝聚着美好的品质,可以概括为
(2)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的说。
这段文字选自《五猖会》,是鲁迅先生《 》中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接下来父亲做的一件事是   
(3)“他低着头,拉着车,极慢的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沉沉的,身上挂着一层粘汗,发着馊臭味儿。”这段文字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_____。

6.语言表达(共1题)

11.
下列句子最合理的顺序是 (  )
①不仅动物有这种本事,许多植物也能准确报时。
②例如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树叶每隔两小时就要翻动一次。
③例如南美洲有一种第纳鸟,每隔30分钟就会“嘁嘁喳喳”叫上一阵,误差只有15秒。
④因此许多古代的学者或哲人推断说,宇宙万物都有自己的作息时间。
⑤人类早就发现,许多生物有着极强的“时间观念”。
⑥非洲丛林中还有一种小虫,每过一个小时就改变一种颜色,因此许多当地人把它们捉回去当“虫表”。

7.作文(共1题)

12.
从下面两道作文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题一:请将题目“奔跑在     的路上”补充完整,写一篇作文。
题二:不经意间,有很多东西被我们丢失了,或许是一段记忆,或许是一种情感,或许是一种精神……请以“重拾”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