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第二中学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146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9/27

1.选择题(共2题)

1.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偏僻/癖好  诧异/叱咤风云  精粹/鞠躬尽瘁
B.虐待/戏谑  惊骇/言简意赅  笨拙/相形见绌
C.着急/着落  鲜美/鲜为人知  应和/随声附和
D.积累/连累  救济/人才济济  憎恶/深恶痛绝
2.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 不管科学技术怎么  ,各种工业生产仍需要一定的体力劳动。
② 学习古诗词,应当在理解的基础上认真背诵,使自己  受用不尽。
③ 三峡导流明渠截流成功,长江巨龙将被彻底  。
A.发展 终生 折服B.发达 终身 折服
C.发达 终生 降服D.发展 终身 降服

2.诗歌鉴赏(共1题)

3.
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完成下列两题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谈谈你的理解?   
(2)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4.
阅读下列两个语段,完成下面题目。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躬耕于南阳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后值倾覆   ④悉仰于官
【小题2】下列例句中与“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先帝不以臣卑鄙B.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C.咨臣以当世之事D.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小题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 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小题4】由(甲)(乙)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具有什么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举出一例即可。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5.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
人生不可以“满”而自足
①曾读过一个名为《满了吗》的故事,说的是有个陡弟学艺三年,认为自己技艺在手可以出师了,于是便向师父提出请求。师父未回答,而是拿出一只装满石子的碗,问徒弟:“满了吗?”徒弟回答:“满了。”师父又抓了一些沙子撒进碗里,问:“满了吗?”徒弟回答:“满了。”师父又在碗里撒上石灰,仍没有溢出,再问:“满了吗?”徒弟点了点头说:“满了!”师父又向碗里倒入一些水,问:“满了吗?”徒弟见状,略有所悟,终于无言以对。
②师父的所为是在提醒徒弟:石子满了还有沙子,沙子满了还有石灰,石灰满了还有水……怎么可以轻易断定碗中所盛之物“满了”呢?其中的道理告斥我们:学无止境,技无穷止,无论何时何地,人生都不可以“满”而自足。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大凡有进取心的人,其理想和追求都不会有“满了”的时候,月亮再美丽,也有阴缺的时候;岩石再坚硬,也经不住无休止的风化;白玉再光洁,也会有微小的瑕疵……
③做到人生不以“满”而自足,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每个人都应保持“空杯心态”“海绵精神”。古语云:“自是者不彰,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人生在世,虽然苦短,但一步步走下去却十分漫长,因而在人生的征途中要不停地汲取,吐故纳新,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停步。哲人说:“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一旦认为自己已经“满了”而自足,前进的车轮就会倒退,进取的思想就会滑坡;停止不前的人生如同一潭死水,推而不进的灵魂将会跌入命运的低谷。“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是读书永不觉“满”的无穷无尽。多少人正是用这样的不自满、不自足,达到了学习、修养和工作的进步。
④做到人生不以“满”而自足,应时刻把它当作生活的智慧和生活的态度。不以“满了”为自足,方会有宁静致远的精神追求、滴水穿石的坚韧执着、厚积薄发的人生理念、忧先乐后的胸怀气度。有了这样的智慧和态度,就能摆脱私欲羁绊,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就能排除世俗的干扰,靠真本事立身,靠干实事进取;就能战胜前行路上的挑战,一步一个脚印,拾级而上,奋力登攀。
⑤做到人生不以“满”而自足,必须克服骄傲自满的心态。当下有很多人有了文凭、有了几年的工作经验就在工作岗位上飘飘然起来,觉得自己“满了”,于是书读得少了、工作不认真了、他人的忠告不肯听了。其实,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没有资格自满;在工作上不管取得怎样的成绩,我们都不能骄傲。如果你在前进的征途中不思进取,自以为大脑库存的东西已经“满了”的时候,这时,不妨将自己的心智从自以为是中暂时抽离出来,给自己的思想按一下暂停键,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看清事物的本质,也能虚心采纳各方意见,以利于随时找到应对之策。在你自以为“满了”的时候,如果暂时停下来进行思考,会让你受惠更多,在更敏锐的智慧中做出更好的选择,改“自满”为“不足”,在前进途中展现出自信与气势,从而对自己的人生之路做出更好的决定。
⑥总之,人生决不可以“满”而自足。如果存有认识自己已经“满了”而自足的这种心态,产生这样的念头,那么就要暂停一下,一天、一小时、几分钟甚至短到深呼吸那么一下都行。这样的暂停,能让人在“自满”中换一种思维方式,很快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找回自己前进的动力,变“自满”为“不足”,在工作和学习中永无止境地向前奋进。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有人说,文章第①②段讲述分析《满了吗》的故事与‘文章中心关系不大,应该删去,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小题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小题4】第5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5】有位同学搜集到下面一则材料,想用在文中做论据,放在第几段合适?为什么?
【材料】曾国藩:“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诸弟此时,惟有识不可以骤几, 至于有志有恒,则诸弟勉之而已。”

5.名著阅读(共1题)

6.
金圣叹评鲁达:“鲁达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心地厚实,体格阔大。论粗鲁处, 他也有些粗鲁;论精细处,他亦甚是精细。”请结合《水浒传》中的一个相关情节,简要分析鲁达的性格特点。

6.综合性学习(共1题)

7.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
 
上网时间、年龄
上网目的
调查
项目
每天都上网的学生
平均每天上网2小时
10岁以前“触网”
聊天交友
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
玩网络游戏
学习、写日记博客
所占
比例
82.9%
70.4%
61%
29.1%
49.8%
40%
58.3%
 
材料二:今年春节,在外地工作的崔先生回老家过年的时候,一家子难得吃顿团圆饭,但年轻人只顾一个劲低头玩手机。崔先生的爷爷一怒之下摔了盘子,本来温馨的时光却尴尬地收场了。崔先生家里发生的这个事儿,引起网友的讨论。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表格所包含的三条信息。
为材料二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3)根据以上结论,结合自己的体会,向中小学生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7.作文(共1题)

8.
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我们的波折也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阅读下列材料,然后作文。
茉莉、白兰、米兰等花香气袭人,但不艳丽;牡丹、君子兰、郁金香等花虽不很香,但显得华贵奇异;玫瑰花色彩缤纷,美艳动人,而且不失清香,但它浑身是刺。
有人说,香花不美,美花不香,色香兼有则带刺。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题目自拟,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