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某合金可能由铜与镁、锌中的一种组成,现欲测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取该合金样品30g放入烧杯中,然后将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平均分四次依次加入该烧杯中,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下:

请计算:
(1)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
(2)该合金组成中除铜外,另一种金属是什么?(必须写出计算推理过程)
(3)计算第三次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以及其中溶质的质量分别为多少?

请计算:
(1)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
(2)该合金组成中除铜外,另一种金属是什么?(必须写出计算推理过程)
(3)计算第三次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以及其中溶质的质量分别为多少?
2.单选题- (共4题)
3.
前不久,我国查处了某些黑心厂家用塑化剂替代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DEHP是塑化剂中的一种,其化学式为C24H38O4。下列关于塑化剂DEHP的说法正确的是

A.DEHP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 B.DEHP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
C.DEHP中碳、氢元素个数比为24:38 | D.DEHP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90g |
4.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并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C.久置于空气中的熟石灰,加入稀盐酸会有气泡放出 |
D.通电分解水时,能观察到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
5.
目前,我国已经正式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向社会及时公布PM2.5实时监测数据,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很难被人体的呼吸系统过滤,因而对人体健康和空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下列哪些措施对PM2.5的治理能起到积极作用:
①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②加强建筑工地、道路扬尘控制
③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倡使用清洁能源 ④严厉查处焚烧垃圾、秸秆
①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②加强建筑工地、道路扬尘控制
③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倡使用清洁能源 ④严厉查处焚烧垃圾、秸秆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 |
3.选择题- (共2题)
6.
作者描写蒙汉两族同胞刚见面时的热闹场面,抓住了{#blank#}1{#/blank#}多,{#blank#}2{#/blank#}多,{#blank#}3{#/blank#}多,{#blank#}4{#/blank#}多的特点,反映了{#blank#}5{#/blank#}。
4.填空题- (共1题)
8.
“用微观的眼光看世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按要求填空。
⑴加碘盐中碘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则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周期;
⑵若“
”表示一个氮原子,则“
”表示 (填化学用语);
⑶表示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
⑷NH4Cl溶液与KOH溶液能够反应,其实质是因为它们在水中解离出来的NH4+和OH—结合生成了NH3和H2O。结合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请回答:ZnCl2溶液与AgNO3溶液能够反应的实质是它们在水中解离出 (填离子符号)结合生成了 ;
⑸已知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请据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⑴加碘盐中碘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⑵若“



⑶表示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
⑷NH4Cl溶液与KOH溶液能够反应,其实质是因为它们在水中解离出来的NH4+和OH—结合生成了NH3和H2O。结合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请回答:ZnCl2溶液与AgNO3溶液能够反应的实质是它们在水中解离出 (填离子符号)结合生成了 ;
+3 |
⑸已知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请据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实验题- (共1题)
9.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一年的学习,相信你的实验能力一定有了很大提高,请你一同参与回答以下问题。
(一)某实验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⑴ 写出仪器A的名称
⑵ 甲同学认为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Ⅱ装置,可以制取并收集氧气,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⑶乙同学认为利用Ⅰ、Ⅲ装置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关闭K、K1、K2,用凸透镜引燃B中的白磷,待冷却后打开K2,整个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① ;② 。
⑷ 丙同学认为可以利用Ⅰ、Ⅲ装置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他在广口瓶B中预先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在仪器A中盛放氢氧化钠浓溶液,烧杯中盛放稀盐酸, K1关闭、K2打开,然后打开K将氢氧化钠浓溶液滴入广口瓶中,关闭K,依据 现象,可以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二)甲、乙两同学对有关镁与盐酸的反应进行了系列研究(如图)

探究一:镁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以及反应速率的变化:`
⑴实验时需将镁条进行打磨,其目的是 。
⑵反应中试管外壁发烫,说明镁与稀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⑶实验测得镁片产生气体的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你认为在t1~t2时间内反应速率逐渐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

探究二:.反应后所得溶液的酸碱性探究
(发现问题)
⑴反应后甲同学用pH试纸测定试管中溶液的酸碱性,发现pH小于7,说明甲同学所得溶液呈 性,(选填“酸”“碱”或“中”)。
⑵反应后乙同学的试管中镁条有剩余,向试液中滴入两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查阅资料)氢氧化镁微溶于热水,且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提出猜想)
甲同学:猜想Ⅰ:稀盐酸过量,使溶液pH小于7;
猜想Ⅱ:氯化镁溶液pH小于7。
乙同学:猜想Ⅰ:氯化镁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成红色;
猜想Ⅱ:镁与热水反应后生成碱使酚酞变红色。
(实验与思考)
⑴为验证猜想,甲、乙两同学均需测定____溶液的酸碱性,实验表明该溶液显弱酸性。
⑵乙同学为验证猜想Ⅱ,在滴有两滴酚酞的热水中放入一段打磨过的镁条,观察到溶液很快变为红色,同时还观察到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收集并点燃该气体,发现气体能燃烧,请根据以上现象写出镁与热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⑶乙同学在进行上述猜想Ⅱ的探究时,发现实验一段时间后,酚酞的红色总是会逐渐消失,于是他猜想可能是镁与热水反应后生成的碱逐渐被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掉了,但甲同学猜想可能是水温逐渐降低,导致 ,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甲或乙的猜想是否成立 (写出相应的操作、现象和结论): 。
(结论)
镁与稀盐酸反应,若镁反应完全后所得溶液显酸性,若镁过量时所得溶液显碱性。
(一)某实验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⑴ 写出仪器A的名称
⑵ 甲同学认为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Ⅱ装置,可以制取并收集氧气,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⑶乙同学认为利用Ⅰ、Ⅲ装置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关闭K、K1、K2,用凸透镜引燃B中的白磷,待冷却后打开K2,整个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① ;② 。
⑷ 丙同学认为可以利用Ⅰ、Ⅲ装置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他在广口瓶B中预先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在仪器A中盛放氢氧化钠浓溶液,烧杯中盛放稀盐酸, K1关闭、K2打开,然后打开K将氢氧化钠浓溶液滴入广口瓶中,关闭K,依据 现象,可以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二)甲、乙两同学对有关镁与盐酸的反应进行了系列研究(如图)

探究一:镁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以及反应速率的变化:`
⑴实验时需将镁条进行打磨,其目的是 。
⑵反应中试管外壁发烫,说明镁与稀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⑶实验测得镁片产生气体的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你认为在t1~t2时间内反应速率逐渐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

探究二:.反应后所得溶液的酸碱性探究
(发现问题)
⑴反应后甲同学用pH试纸测定试管中溶液的酸碱性,发现pH小于7,说明甲同学所得溶液呈 性,(选填“酸”“碱”或“中”)。
⑵反应后乙同学的试管中镁条有剩余,向试液中滴入两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查阅资料)氢氧化镁微溶于热水,且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提出猜想)
甲同学:猜想Ⅰ:稀盐酸过量,使溶液pH小于7;
猜想Ⅱ:氯化镁溶液pH小于7。
乙同学:猜想Ⅰ:氯化镁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成红色;
猜想Ⅱ:镁与热水反应后生成碱使酚酞变红色。
(实验与思考)
⑴为验证猜想,甲、乙两同学均需测定____溶液的酸碱性,实验表明该溶液显弱酸性。
⑵乙同学为验证猜想Ⅱ,在滴有两滴酚酞的热水中放入一段打磨过的镁条,观察到溶液很快变为红色,同时还观察到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收集并点燃该气体,发现气体能燃烧,请根据以上现象写出镁与热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⑶乙同学在进行上述猜想Ⅱ的探究时,发现实验一段时间后,酚酞的红色总是会逐渐消失,于是他猜想可能是镁与热水反应后生成的碱逐渐被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掉了,但甲同学猜想可能是水温逐渐降低,导致 ,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甲或乙的猜想是否成立 (写出相应的操作、现象和结论): 。
(结论)
镁与稀盐酸反应,若镁反应完全后所得溶液显酸性,若镁过量时所得溶液显碱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4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