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江苏省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九年级下第一次调研化学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1450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4/27

1.计算题(共1题)

1.
甲、乙、丙三位同学对氯化镁样品(仅含氯化钠杂质)进行如下检测:各取5.0 g样品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得到25.0g溶液,再分别加入不同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得到沉淀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 (g)
35.0
40.0
45.0
反应得到沉淀的质量 (g)
2.5
2.9
2.9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__ __同学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一定过量。
(2)求样品中氯化镁的含量(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下同)。
(3)计算乙同学实验后所得溶液中的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2.单选题(共5题)

2.
下列是人体中几种体液的正常pH,酸性最强的是()
A.胆汁(6.8﹣7.4)B.唾液(6.6﹣7.1)
C.血液(7.35﹣7.45D.胃液(0.8﹣1.5)
3.
“无土栽培”是一项利用化学试剂配成的营养液来栽培植物的新技术.下列是某营养液所含的成分,其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KClB.KH2PO4C.Ca(NO32D.CaSO4
4.
儿童每日要摄取适量的钙,才能避免
A.贫血症B.佝偻病C.夜盲症D.甲状腺肿大
5.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下表中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
选项
物 质
所含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氧化铜
氯化钠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
二氧化硫
水蒸气
通过盛有烧碱的干燥管
C
硫酸钠溶液
稀硫酸
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
D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点燃
 
A.AB.BC.CD.D
6.
某固体粉末可能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和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搅拌,有不溶物;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对固体粉末成分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一定有碳酸钠B.一定有碳酸钙
C.可能有氢氧化钠D.可能有氢氧化钙

3.选择题(共3题)

7.列式计算
8.列式计算
9.列式计算

4.填空题(共5题)

10.
请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组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     
(2)保持葡萄糖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酸溶液中都含有的阳离子   
(4)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11.
从小明同学整理的笔记中可以看出,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去NaOH溶液中的Ca(OH)2杂质,加入适量Na2CO3溶液,过滤
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NaOH+HCl═NaCl+H2O,属于复分解反应
D.二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分别通入无色酚酞试液都变红色
 
12.
某同学把自制的一种黄色花汁,分别滴加到下列不同的试剂中,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试剂
稀盐酸
食醋
蔗糖水
蒸馏水
肥皂水
烧碱溶液
石灰水
颜色




绿
绿
绿
 
请分析上表,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花汁 (填“可以”或“不可以”)作酸碱指示剂。
(2)蚊子叮咬人时射入蚁酸(具有酸的性质),使皮肤红肿、痛痒。要缓解这种症状,简易可行的办法是在叮咬处涂抹上述试剂中的   
(3)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胃舒平(主要成分Al(OH)3)和小苏打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写出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3.
一次性塑料包装袋造成的环境污染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许多城市已经开始推广使用纸制食品袋。同学们经查阅资料得知,纸袋的组成成分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于是他们利用以下装置进行实验测定。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E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中选择纯净的氧气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    
(3)为分别吸收纸袋充分燃烧的产物,并通过清晰可见的现象检验吸收是否完全,以上实验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A→( ) →( ) →( ) →( )(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
(4)将实验装置正确连接之后,确认气密性良好。充分燃烧16.2g纸袋样品,测得相关实验数据见下表(假定燃烧产物被完全吸收,灰烬质量忽略不计)。
装置
实验前装置的质量
实验后装置的质量
B
200.0g
200.0g
C
210.0g
234.2g
D
220.0g
229.0g
E
210.0g
212.2g
通过分析和计算可推断得出,纸袋样品中   (填“含”或“不含”)氧元素,其碳、氢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的最简整数比为
14.
通常情况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是氨水。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消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可选用 (填装置编号);
(2)收集氨气,应采用的装置为 (填装置编号);

(3)实验室制取氨气时,为防止多余的氨气逸散到空气中,可用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吸收。最好选用下列___________装置吸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5道)

    选择题:(3道)

    填空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