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2题)
1.
肉毒梭菌(厌氧性梭状芽抱杆菌)是致死性最高的病原体之—,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肉毒梭菌的致病性在于其产生的神经麻痹毒素,即肉毒类毒素。它是由两个亚单位(每个亚单位为一条链盘曲折叠而成)组成的一种生物大分子,lmg可毒死20亿只小鼠。煮沸lmin或75℃下加热5—lOmin,就能使其完全丧失活性。可能引起肉毒梭菌中毒的食品有腊肠、火腿、鱼及鱼制品、罐头食品、臭豆腐、豆瓣酱、面酱、豆豉等。下面是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

请据此回答:
(1)肉毒类毒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其基本组成单位的结构通式是_________。
(2)高温可使肉毒类毒素失活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上图可知,该片段由____________种单位组成。
(4)—分子肉毒类毒素至少含有____________个羧基。
(5)肉毒类毒素可用__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鉴定。
(6)现另有一个含2条环肽的蛋白质,其是由800个氨基酸合成的,其中氨基总数为810个,羧基总数为808个,该蛋白质中共有____________个肽键和____________个氨基。

请据此回答:
(1)肉毒类毒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其基本组成单位的结构通式是_________。
(2)高温可使肉毒类毒素失活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上图可知,该片段由____________种单位组成。
(4)—分子肉毒类毒素至少含有____________个羧基。
(5)肉毒类毒素可用__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鉴定。
(6)现另有一个含2条环肽的蛋白质,其是由800个氨基酸合成的,其中氨基总数为810个,羧基总数为808个,该蛋白质中共有____________个肽键和____________个氨基。
2.
图1是两种高等生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4是图1中部分结构的放大,据图回答。([]内填图中标号,_________上填适当内容的文字。)
(1)图中的结构1-15中不应该出现的是[ ]和[ ];可能含有水溶性色素的是[ ];结构15与[ ]的形成有关。
(2)图2、3、4所示在结构上的主要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图2、3所示结构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在其中进行的循环Ⅰ、Ⅱ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图3所示结构产生的气体从产生部分扩散到相邻细胞中被用于细胞呼吸,至少需要穿过的磷脂分子层有_________层。
(3)已知进行有性生殖的某生物同时具有图2、3、4所示三种结构,这三种结构中的DNA能从父本传递给子代的是____________。

(1)图中的结构1-15中不应该出现的是[ ]和[ ];可能含有水溶性色素的是[ ];结构15与[ ]的形成有关。
(2)图2、3、4所示在结构上的主要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图2、3所示结构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在其中进行的循环Ⅰ、Ⅱ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图3所示结构产生的气体从产生部分扩散到相邻细胞中被用于细胞呼吸,至少需要穿过的磷脂分子层有_________层。
(3)已知进行有性生殖的某生物同时具有图2、3、4所示三种结构,这三种结构中的DNA能从父本传递给子代的是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16题)
3.
苹果含有微量元素锌,而锌是构成与记忆力息息相关的蛋白质不可缺少的元素,儿童缺锌就会导致大脑发育不良,因此苹果又称为“记忆之果”。这说明无机盐离子( )
A.对维持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 B.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
C.对调节细胞内的渗透压有重要作用 | D.对维持细胞形态有重要作用 |
4.
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糖,但元素组成不同 |
B.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 |
C.蔗糖、麦芽糖、乳糖都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
D.蔗糖是淀粉的水解产物之一,麦芽糖是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之一 |
5.
植物在受伤时会释放系统素(一种由2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与受体结合后能活化蛋白酶抑制基因,抑制害虫和病原微生物的蛋白酶活性,限制植物蛋白的降解,阻止害虫取食和病原菌繁殖。关于系统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内含20个肽键的系统素是一种信号传递分子
B. 系统素遇双缩脲试剂在常温下会产生紫色反应
C. 系统素能抑制植物体内与蛋白酶有关的基因的表达
D. 系统素相当于植物体内的“抗体”,能与外来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A. 内含20个肽键的系统素是一种信号传递分子
B. 系统素遇双缩脲试剂在常温下会产生紫色反应
C. 系统素能抑制植物体内与蛋白酶有关的基因的表达
D. 系统素相当于植物体内的“抗体”,能与外来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6.
关于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双缩脲试剂鉴定不会产生紫色反应 |
B.可能含有两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
C.每个蛋白质分子均含有20种氨基酸 |
D.若R基为-C3H5O2,则该氨基酸分子中的碳、氧原子数分别是5、4 |
7.
下列关于蛋白质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氨基酸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相同的蛋白质功能一定相同 |
B.有些蛋白质具有免疫作用,有些蛋白质起信息传递作用 |
C.高温会使蛋白质变性,因此煮熟的食物不易被人体消化 |
D.发挥生物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在反应前后其分子结构彻底改变 |
8.
下列有关细胞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致癌因子诱发细胞DNA发生改变可导致细胞癌变 |
B.组成蛋白质、糖原和淀粉的单体都具有多样性 |
C.核糖体与酶、抗体、激素、神经递质的合成都有关 |
D.DNA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通过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的 |
10.
下列有关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脂肪不仅是细胞中的储能物质,也是良好的绝热体 |
B.胆固醇是构成动植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
C.磷脂在核糖体、内质网及高尔基体上合成 |
D.脂质都能被苏丹Ⅳ染液染成橘黄色 |
11.
根据下表相关信息,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在氧化分解时会出现差异的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物质 | 各元素比例 | 氧化分解时 | |||
C | O | 耗氧量 | 释放能量 | 产生的水 | |
脂肪 | 75% | 13% | 较多 | 较多 | X |
糖类 | 44% | 50% | 较少 | 较少 | Y |
A.脂肪和糖类中的H的比例分别是12%、6% |
B.相同质量条件下,脂肪比糖类在氧化分解时耗氧量多 |
C.糖类中的O的比例高,因此氧化分解时产生的水为X<Y |
D.脂肪中H的比例较高,所以释放的能量较多 |
13.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水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结合水是细胞的组成成分,越冬植物体内结合水的比例会升高 |
B.人体细胞中的内质网、线粒体和核糖体都会产生水 |
C.胰岛素在肝脏细胞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只产生水,不消耗水 |
D.绿色植物暗反应所需的还原剂最终来自叶绿体中水的光解 |
14.
初春寒冷,此时冬小麦细胞的分裂活动减慢,呼吸作用减弱,但细胞内可溶性糖的含量明显提高。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温度低,新陈代谢减慢,呼吸作用减弱 |
B.可溶性糖的含量提高,说明细胞内自由水的含量增高,结合水的含量下降 |
C.可溶性糖多,导致细胞液浓度增加,降低了冰点,以适应寒冷的环境 |
D.由于细胞分裂速度减慢,植物体的生长速度也大大减缓 |
15.
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M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分子,有N条直链肽链,其完全水解共需M-N个水分子
B. 在小麦细胞中由A、G、T、C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7种
C. 糖原、脂肪、蛋白质和核糖都是生物体内的高分子化合物
D. 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不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
A. M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分子,有N条直链肽链,其完全水解共需M-N个水分子
B. 在小麦细胞中由A、G、T、C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7种
C. 糖原、脂肪、蛋白质和核糖都是生物体内的高分子化合物
D. 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不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
16.
下列关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和醋酸菌细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都具有细胞壁结构,但组成成分不同 | B.都可以合成蛋白质,但翻译场所不同 |
C.都可以进行细胞分裂,但分裂方式不同 | D.都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但进行场所不同 |
17.
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0〜4 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 0〜1 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 2〜3 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 0〜1 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A. 0〜4 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 0〜1 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 2〜3 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 0〜1 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18.
人体细胞之间的通讯多数是通过信号分子传递的。有些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表面的受体,有些则作用于胞内受体。生物学上将细胞外与膜受体结合的信息分子称为第一信使,由其转换而来的细胞内信号则称为第二信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表面膜受体的化学本质为糖蛋白 |
B.神经递质和大多数激素属于第一信使 |
C.第二信使通过调控细胞核内发生的基因的翻译过程发挥作用 |
D.第一信使与膜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2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