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A,B,C,D是1﹣18号元素中的四种元素,B原子有三个电子层,第一层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B原子核外电子数少1;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D原子核电荷数比C原子核电荷数多2.请回答:

(1)请在表格中用实线完善元素周期表的边框,并标出C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
(2)B的离子符号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3)A与D两种元素可组成微粒个数比为1:1的物质 .(填化学式)

(1)请在表格中用实线完善元素周期表的边框,并标出C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
(2)B的离子符号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3)A与D两种元素可组成微粒个数比为1:1的物质 .(填化学式)
2.推断题- (共1题)
2.
下列图中字母A﹣I分别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C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B是一种黑色固体.“→”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和部分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2)操作1的名称为 ;
(3)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4)写出G+F→I的化学方程式 .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 |
(3)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4)写出G+F→I的化学方程式 .
3.简答题- (共1题)
3.
某同学在学习溶液的酸碱性时发现盐溶液NaCl呈中性Na2CO3溶液呈碱性,该同学认为有可能有的盐溶液会呈酸性,上网查资料发现(NH4)2SO4,FeCl3溶液呈酸性.该同学来兴趣了写出如下的学习小结,请你做一做:
(1)盐溶液pH的可能为(将你的假设填入空格中)① ② ③pH=7
(2)要测定该溶液的酸碱性用 ,如要知道该溶液的酸碱度可用 .操作方法 .
(3)“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NH4)2SO4是一种氮肥能促进农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色.
(4)铵态氮肥的检测方法是: .
(5)该同学加热FeCl3溶液发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提示:Cu(OH)2等难溶性碱在pH>5盐酸中不溶解)
(6)为什么Na2CO3溶液呈碱性,(NH4)2SO4,FeCl3溶液呈酸性,上网查不是很明白,是高中要学的,等上高中后我一定要搞清楚.
(1)盐溶液pH的可能为(将你的假设填入空格中)① ② ③pH=7
(2)要测定该溶液的酸碱性用 ,如要知道该溶液的酸碱度可用 .操作方法 .
(3)“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NH4)2SO4是一种氮肥能促进农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色.
(4)铵态氮肥的检测方法是: .
(5)该同学加热FeCl3溶液发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提示:Cu(OH)2等难溶性碱在pH>5盐酸中不溶解)
(6)为什么Na2CO3溶液呈碱性,(NH4)2SO4,FeCl3溶液呈酸性,上网查不是很明白,是高中要学的,等上高中后我一定要搞清楚.
4.科学探究题- (共1题)
4.
据央视报道:2013年6月10日上午我国自行研制的“蛟龙”号潜艇,承载14位科学家再次深海科学考察.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Na2O3作供氧剂,净化室内空气.为探究其反应原理,某学习小组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
过氧化钠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1)请写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设计)
为探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的反应,并验证反应产物.选用如图仪器和如图实验装置.

(2)用A处做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装配该装置时,应选用的仪器除带导管的双孔塞外,还需要上述的仪器有 , (填名称).写出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3)为了体现CO2与过氧化钠反应,且E中只收集到氧气一种气体,请选用适当的实验装置,填写装置导气管的连接顺序是a→ → →d→e→ → →j.
(实验验证)
(4)用 ,证明装置E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5)检验装置C中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的成分:
①取少量C中反应后的固体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 ,观察到 的实验现象,说明含有过氧化钠.
②再向试管的溶液中,滴加 ,观察到 的实验现象,说明装置C反应后生成碳酸钠.
(查阅资料)
过氧化钠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1)请写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设计)
为探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的反应,并验证反应产物.选用如图仪器和如图实验装置.

(2)用A处做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装配该装置时,应选用的仪器除带导管的双孔塞外,还需要上述的仪器有 , (填名称).写出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3)为了体现CO2与过氧化钠反应,且E中只收集到氧气一种气体,请选用适当的实验装置,填写装置导气管的连接顺序是a→ → →d→e→ → →j.
(实验验证)
(4)用 ,证明装置E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5)检验装置C中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的成分:
①取少量C中反应后的固体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 ,观察到 的实验现象,说明含有过氧化钠.
②再向试管的溶液中,滴加 ,观察到 的实验现象,说明装置C反应后生成碳酸钠.
5.计算题- (共1题)
5.
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为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做出来杰出贡献.某实验小组取仅含有氯化钠杂质的纯碱样品14.4g,加入到盛有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此时烧杯内各物质的总质量为110g.试计算:
(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克.
(2)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克.
(2)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6.选择题- (共10题)
7.单选题- (共5题)
16.
密闭容器内有X,O2,CO2,H2O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 X | O2 | CO2 | H2O |
反应前的质量/克 | 23 | 80 | 2 | 2 |
反应后的质量/克 | 待测 | 32 | 46 | 29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X的质量为23 |
B.该反应的生成物是氧气、二氧化碳和水 |
C.物质X只含有碳、氢元素 |
D.物质X一定含碳、氢、氧元素 |
18.
图中“
﹣氧原子”,“
﹣氢原子”,“
﹣碳原子”.根据微观粒子反应图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物质X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
B.X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3:8 |
C.每个X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
D.物质X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g |
19.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去除杂质的方法 |
A | NaOH溶液(Na2CO3) |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
B | CO(CO2) | 通入NaOH溶液再用浓硫酸干燥 |
C | Fe(Cu) | 加过量CuSO4溶液,过滤 |
D | NaCl(KNO3) | 溶解,过滤,蒸发 |
A.A | B.B | C.C | D.D |
20.
通过对初中化学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下面是常见物质的区分,其中所用方法错误的是()
A.硬水和软水…甲肥皂水振荡 |
B.羊毛和涤纶…燃烧闻气味 |
C.氢气和天然气…点燃后观其火焰颜色 |
D.石灰水和雨水…滴加酚酞溶液 |
8.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推断题:(1道)
简答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1道)
选择题:(10道)
单选题:(5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