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同步检测:第4章 第3节 化学方程式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14193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8

1.计算题(共2题)

1.
某校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完成制取氧气的实验。他们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3.0 g放入大试管中加热,并在不同时刻测定试管内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反应时间/min
1.0
1.5
2.0
2.5
3.0
剩余固体质量/g
2.55
2.25
2.10
2.04
2.04
 
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g;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2.
将100克氯化钾样品(含碳酸钾)加入50克盐酸中完全反应,气体全部逸出,得到145.6克溶液。则:   
(1)产生的气体质量为多少克?   
(2)计算样品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

2.单选题(共7题)

3.
已知。现有7gA和24gB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9gD。已知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则B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
A.28     B.16     C.32        D. 36
4.
小明从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中总结的信息有:①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磷和氧气②反应条件是点燃③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④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
在反应X + 2Y =" R" + 2M中,已知R和M的相对原子质量比为22:9,当1.6 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 gR,则在反应中Y与M的质量比为
A.12:9B.23:9C.32:9D.16:9
6.
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依据是 ( )
A. 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一种化学反应的过程
B. 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C. 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D. 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质量比等于各生成物质量比
7.
关于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甲烷加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 1个甲烷和2个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二氧化碳和2个水
C. 1个CH4分子和2个O2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CO2分子和2个H2O分子
D. 1 g CH4和2 g O2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 g CO2和2 g H2O
8.
小明同学从S+O2SO2中获得以下信息:①该反应反应物是硫和氧气;②反应发生条件是点燃;③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④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⑤参加反应的硫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其中正确的信息是(  )
A.①②④⑤B.①②③C.④⑤D.①②③⑤
9.
下列设计方案可行,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用Al(OH)3治疗胃酸过多症:Al(OH)3+3HCl==AlCl3+3H2O
B.实验室用稀硫酸与铜片反应制取H2:Cu+H2SO4==CuSO4+H2
C.用铁粉从含硝酸银的废水中提取金属银:Fe+3AgNO3==Fe(NO3)3+3Ag
D.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2CO+O2点燃2CO2

3.选择题(共6题)

10.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1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12.

关于我国西部地区的叙述,下面哪句话不正确(  )

13.

关于我国西部地区的叙述,下面哪句话不正确(  )

14.

关于我国西部地区的叙述,下面哪句话不正确(  )

15.某圆拱桥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圆拱的跨度AB是36 m,拱高OP是6 m,在建造时,每隔3 m需用一个支柱支撑,求支柱A2P2的长.(精确到0.01 m)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2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