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寿春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13627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4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几位同学对蜡烛燃烧火焰的焰心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完成其中的步骤.
查阅资料 : 一氧化碳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 产生蓝色火焰 。

(1)点燃一支白色蜡烛,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 1 秒后取出,现象如图 A, 这证明焰心_____
(2)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图 B)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的化学性质_____;
(3)猜想和验证:(提供用品:火柴,澄清石灰水,小烧杯)
猜想
操作
现象
结论
假设①:焰心气体
含二氧化碳
在未点燃的短玻璃
管上口处_____
_____
假设①不成立
假设②:焰心气体
只含一氧化碳
取一较长的细玻璃
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试用火焰点燃
玻璃管另一端若有蓝色
火焰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观察到玻璃管内壁无白色固体。
假设②_____
假设③:焰心气体
只含石蜡蒸气
取一较长细玻璃
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试用火焰点燃
玻璃管另一端
口_____;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观察_________。
假设③成立;
假设④:焰心气体
有一氧化碳和石蜡蒸气
取一较长细玻璃
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试用火焰点燃
玻璃管另一端
口_____;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观察_________。
假设④成立;
 
(4)写出石蜡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
(5)蜡烛火焰向上的原因是_____

2.单选题(共19题)

2.
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生锈B.酒精挥发C.火药爆炸D.水果腐烂
3.
常用的“灭火弹”里装有液态四氯化碳,使用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 在火焰上。据此推测,四氯化碳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A.气态时密度比空气大B.沸点较低,容易气化C.不支持燃烧D.无色液体
4.
分类法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碳B.化学性质:不可燃不助燃、稳定性
C.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D.可以量取液体的仪器:量筒、滴管
5.
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清澈的湖水B.五氧化二磷C.铁粉D.液氮
6.
化学概念之间具有并列、包含、交叉等关系,如图所示概念 M 和 N 之间的包含关系,下 表选项中,所列概念之间的关系符合图中所示包含关系的是( )
选项
A
B
C
D
M
化学性质
空气
稀有气体
混合物
N
物理性质
氢气
氖气
纯净物
 
A.AB.BC.CD.D
7.
饼干和薯片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变软,这说明空气中含有(   )
A.二氧化硫B.氧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
8.
合肥市 2017 年 5 月 20 日空气质量报告:老城区空气污染指数为 64,空气质量级别为 Ⅱ级,空气质量状况为良,空气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下列有关空气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可供给呼吸,所以常用于医疗急救
B.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经混合,他们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空气中稀有气体作为电光源利用其化学性质稳定
9.
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熄灭,证明瓶内不含氧气
B.加热试管时,试管炸裂,可能是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
C.如果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则所量取的水的实际体积小于读数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充分反应后,需将装置冷却至室温再读数,否则测量结果偏 低
10.
如图所示,等体积的 A、B 两集气瓶内充满了空气,燃烧匙内分别盛有过量的红磷和硫,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可以看到()
A.B 瓶中有水流入B.A 瓶中有水流C.A,B 瓶中均有水流入D.A,B 瓶均无水流入
11.
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不合理的是( )
A.石墨做电池电极-导电性B.氧气用于火箭发射-可燃性
C.氮气作为保护气-氮气化学性质稳定D.金刚石切割玻璃-硬度大
12.
下列关于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黑烟生成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瓶壁有水雾出现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有大量白雾生成
1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鉴别氧气和氮气可以用闻气味的方法
B.鉴别工业酒精和水可以用品尝的方法
C.鉴别白糖和食盐可以观察颜色
D.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用燃着的小木条
14.
实验桌上有一瓶无色液体,某同学说可以往溶液样品中滴加石蕊试液,判断其酸碱性。该环节属于科学探究的()
A.提出问题B.作出猜想C.设计实验D.反思评价
15.
2015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促进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核心是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
小明的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及时关水龙头B.网上购买大量闲置物品
C.多开车少步行D.外出就餐,超量点菜
16.
一位学生要用托盘天平称量2.5g药品,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左偏转.这时他应该
A.减少药品B.向右盘中加砝码C.移动游码D.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
17.
加热 50mL 液体应选用下列仪器中的(   )
①试管   ②烧杯  ③酒精灯  ④试管夹  ⑤石棉网  ⑥铁架台  ⑦漏斗
A.①③⑤B.①③④C.②③⑤⑥D.①③⑤⑥
18.
某同学量取液体,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读数为 2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 后,俯视读数为 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是(    )
A.>10mLB.<10mLC.=10mLD.无法确定
19.
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AB.BC.CD.D
20.
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12.62g的食盐
B.用10mL量筒量取8.76mL蒸馏水
C.普通温度计上显示的室温读数为25.68℃
D.用10mL量筒量取某溶液,体积为8.2mL

3.填空题(共5题)

21.
下列是对物质的一些性质和变化的描述:
①铜在空气中加热能跟氧气反应;②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的固体;③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 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的固体;④铁矿石被粉碎。
其中,描述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 描述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 描述化学变化的 是________, 描述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用序号填写).
22.
用元素符号或元素名称填写: 氢元素:_________;硫元素:_____;钠元素:_____;氯元素:____;铝元素:____ N:___; C:_____; F:_____;    Fe:_____; P:_____
23.
按要求填空:
(1)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导致_____
(2)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会引起_____;
(3)取用液体药品时,没说明用量一般取______ml;
(4)倾倒液体药品时,标签没有朝向手心,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用试 管加热液体时,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用酒精灯的______加热。
(5)取块状的大理石放入试管操作步骤是______。
24.
膨化食品等常采用真空充气包装,小明、小红和小华对市场上销售的一种薯片发生了兴 趣,因为薯片包装在充满气体的小塑料袋内,袋内的气体充得鼓鼓的,看上去好像一个小 “枕头”,他们认为这种充气包装技术,主要是为了使食品能够较长时间地保鲜、保质。
(提出问题)小明猜想是二氧化碳,小红猜想是氢气,小华猜想是氧气。
(1)根据以上猜想,你认为他提出的问题是_____
(2)小明和小红都认为小华的猜想最不合理,原因是_____
(3)收集包装袋内气体的方法是_____
(4)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_____、_____。
25.
请用下列仪器名称填空:

(1)用来夹试管的工具是_____;
(2)用于夹持燃烧木炭的工具是_____;
(3)少量药品的反应容器且能直接加热时用______;
(4)洗涤试管应使用_____;
(5)常用于加热的仪器是_____;
(6)家庭小实验通常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做一些实验仪器的替代品,你认为医用注射器 可以代替上述仪器中的_____、_____;
(7)量取 50ml 水需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

4.实验题(共1题)

26.
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和小强同学分别设计如下方案:小华:采用图 1 装置进行实验(燃烧匙中药品为红磷)
小强:(如图 2)选用实际容积为 40mL 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自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 60mL 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下图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够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后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 1/5,你认为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如果将燃烧匙中红磷换成硫粉,实验能否成功?为什么?_____________
(4)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 20mL 刻度处推至 15mL 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 20mL 刻度处,则说明_____;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若不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
(5)图 2 的设计操作与图 1 比较,其优点是_____
(6)若按小强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例如:_____、_____、_____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9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