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2题)
1.
甲图表示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乙图表示某三十九肽中共有丙氨酸(R基为-CH3)4个,现去掉其中的丙氨酸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多肽,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B一定含有的元素为____________,在人体内可以合成的B属于____________,C的结构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中,三十九肽被水解后肽键数量减少____________个,这些肽链和三十九肽相比,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______________个,C原子减少_______________个,O原子减少_______________个。
(3)若该蛋白质是血红蛋白,说明蛋白质具有_______________作用,若该蛋白质是酶,说明蛋白质具有_______________作用。
(4)高温加热后,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检验_______________(填“能”或“否”)发生紫色反应。

(1)甲图中B一定含有的元素为____________,在人体内可以合成的B属于____________,C的结构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中,三十九肽被水解后肽键数量减少____________个,这些肽链和三十九肽相比,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______________个,C原子减少_______________个,O原子减少_______________个。
(3)若该蛋白质是血红蛋白,说明蛋白质具有_______________作用,若该蛋白质是酶,说明蛋白质具有_______________作用。
(4)高温加热后,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检验_______________(填“能”或“否”)发生紫色反应。
2.
下图为DNA分子结构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长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①、②、③结合在一起的结构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③有_____ _种,DNA特有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文名称)。
(3)大肠杆菌的DNA主要存在____________(结构名称)中,其彻底分解后,能产生____种小分子物质。
(4)若图示为HIV病毒的遗传物质,其中文名称是____________,则②表示______________。
(5)以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为材料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对细胞进行染色,细胞核被染成____________________色,细胞质被染成____________________色。

(1)图中①、②、③结合在一起的结构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③有_____ _种,DNA特有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文名称)。
(3)大肠杆菌的DNA主要存在____________(结构名称)中,其彻底分解后,能产生____种小分子物质。
(4)若图示为HIV病毒的遗传物质,其中文名称是____________,则②表示______________。
(5)以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为材料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对细胞进行染色,细胞核被染成____________________色,细胞质被染成____________________色。
2.单选题- (共14题)
4.
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哺乳动物血液中钙过多时会出现抽搐 |
B.O元素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C元素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元素 |
C.玉米和人体内所含有的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同一种元素的含量相差也不大 |
D.随着叶龄的增加,叶片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将逐渐增加 |
5.
不同生物含有的核酸种类不同.下列各种生物中关于碱基、核苷酸种类的描述,正确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生物类型 | 变形虫 | 蓝藻 | 脊髓灰质炎病毒 | 乳酸菌 |
碱基 | 5种 | 5种 | 4种 | 8种 |
核苷酸 | 5种 | 8种 | 8种 | 8种 |
A.A | B.B | C.C | D.D |
7.
下列有关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过程中注意事项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是为了防止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形态改变 |
B.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染色质中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 |
C.用缓水流冲洗,防止将载玻片上的细胞冲掉 |
D.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后,吸去多余的染色剂,防止浪费 |
8.
如图是由3个圆构成的类别关系,符合这种类别关系的是( )


A.Ⅰ为脱氧核糖核酸、Ⅱ为核糖核酸、Ⅲ为核酸 | B.Ⅰ为淀粉、Ⅱ为糖原、Ⅲ为纤维素 |
C.Ⅰ为固醇、Ⅱ为胆固醇、Ⅲ为维生素D | D.Ⅰ为原核生物、Ⅱ为细菌、Ⅲ为酵母菌 |
9.
下列有关“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盐酸水解的目的是利用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能够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
B.加热烘干的目的是固定细胞标本,防止标本移动脱落,便于观察 |
C.用蒸馏水冲洗载玻片的目的是洗去残留的盐酸,便于碱性染料的染色 |
D.高倍镜下可清晰地看到呈绿色的染色体和呈红色的RNA分子 |
11.
如图为不同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图中①为某种化合物的基本单位,则①最可能是核苷酸 |
B.若②广泛分布在动物细胞内,则其一定是糖原 |
C.若③为生物大分子,则其彻底水解的产物最多为4种 |
D.④可以表示脂肪,苏丹Ⅲ可以将此物质染成橘黄色 |
12.
胰岛素分子含2条肽链,共51个氨基酸,如图为其中的一条多肽链,该肽链中有3个甘氨酸且位于第8、20、23位。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肽链中含有30个肽键 |
B.若除去所有甘氨酸形成4条短肽,其中氧原子至少有30个 |
C.若除去所有甘氨酸,形成的所有短肽比该多肽链多3个游离的羧基 |
D.将1个胰岛素分子完全水解,共需要消耗29个水分子 |
14.
在生物体中脂肪比糖类更适于做储能物质的原因不包括( )
A.同质量的脂肪比糖类含能量多 |
B.必要时脂肪可直接氧化分解供能,也可转化为糖类供能 |
C.脂肪不能被氧化分解,这样有利于长期保存 |
D.脂肪在细胞中所占体积小 |
15.
下列关于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A.缺铁性贫血是因为人体内缺乏铁,影响了血红蛋白的合成 |
B.Mg2+是叶绿素的成分之一,缺Mg2+会影响光合作用 |
C.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如CaCO3构成骨骼、牙齿 |
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所以常在食盐中添加碘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2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