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5题)
1.
下图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模式图和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物质的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乙所示细胞表示有_______条脱氧核酸链。
(2)图乙中,与①的大小、形态完全相同的染色体为_______(填序号),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图乙所示的细胞分裂时期对应于图甲中的_______段,图丙对应于图甲中的_______段。

(1)图乙所示细胞表示有_______条脱氧核酸链。
(2)图乙中,与①的大小、形态完全相同的染色体为_______(填序号),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图乙所示的细胞分裂时期对应于图甲中的_______段,图丙对应于图甲中的_______段。
2.
如图表示某高等植物体种子在适宜萌发的条件下,鲜重的变化情况及对应阶段萌发种子形态变化图(图甲)和长成的幼苗植物体内的生理过程图(图乙)。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在第Ⅱ、Ⅲ阶段,种子干重比第I阶段干重要_______(填“轻”、“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在第Ⅱ阶段,种子呼吸产生的CO2大大超过O2的消耗,这说明初期主要的呼吸方式对应图乙Ⅲ阶段中的_______。
(3)图乙中Ⅰ、Ⅱ中能够在生物膜上进行的过程是_______,图乙中的Ⅱ过程发生在_______。
(1)图甲中,在第Ⅱ、Ⅲ阶段,种子干重比第I阶段干重要_______(填“轻”、“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在第Ⅱ阶段,种子呼吸产生的CO2大大超过O2的消耗,这说明初期主要的呼吸方式对应图乙Ⅲ阶段中的_______。
(3)图乙中Ⅰ、Ⅱ中能够在生物膜上进行的过程是_______,图乙中的Ⅱ过程发生在_______。
3.
某研究小组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碳14进行了两组动物细胞学实验,其内容如下。
实验一:诱导放射性同位素碳14完全标记的细胞样本,使其分别只在碳12的培养基内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实验期间收集到分裂中期的细胞样本甲和乙,以及分裂后期的样本丙和丁,统计样本放射性标记的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如下表:

(1)从上表推断,该生物的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_______________。
(2)上表中可以肯定属于减数分裂的样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个样本中,取样时间最早的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碳14分别标记尿嘧啶核苷酸和亮氨酸,其后添加到两组细胞培养液中,并对碳14在细胞中的分布进行跟踪测定。
(4)在两组实验中,放射性均能达到较高水平的细胞器包括__________
(5)实验过程中,发现细胞对于放射性亮氨酸的吸收量远远高于同时期对放射性尿嘧啶核苷酸的吸收量,对其解释不合理的一项是_______。
①每条mRNA可以指导合成多个蛋白质分子
②尿嘧啶核苷酸可以通过RNA的降解再次使用,而蛋白质不能被降解
③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含量远高于核糖核酸在细胞中的含量
实验一:诱导放射性同位素碳14完全标记的细胞样本,使其分别只在碳12的培养基内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实验期间收集到分裂中期的细胞样本甲和乙,以及分裂后期的样本丙和丁,统计样本放射性标记的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如下表:

(1)从上表推断,该生物的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_______________。
(2)上表中可以肯定属于减数分裂的样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个样本中,取样时间最早的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碳14分别标记尿嘧啶核苷酸和亮氨酸,其后添加到两组细胞培养液中,并对碳14在细胞中的分布进行跟踪测定。
(4)在两组实验中,放射性均能达到较高水平的细胞器包括__________
(5)实验过程中,发现细胞对于放射性亮氨酸的吸收量远远高于同时期对放射性尿嘧啶核苷酸的吸收量,对其解释不合理的一项是_______。
①每条mRNA可以指导合成多个蛋白质分子
②尿嘧啶核苷酸可以通过RNA的降解再次使用,而蛋白质不能被降解
③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含量远高于核糖核酸在细胞中的含量
4.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在生物学的研究中已被广泛应用。
(1)利用14C标记的CO2研究植物光合作用中的暗反应,14C的转移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18O标记H218O研究动物有氧呼吸的过程,则其最终出现在__________________(物质)中。
(2)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获得35S标记的噬菌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3)利用3H标记的氨基酸,研究唾液腺细胞的唾液淀粉酶的合成和分泌,3H首先出现在具膜细胞器________________中,最终含3H的唾液淀粉酶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式从细胞中分泌出去。
(4)a、b、c为三种DNA分子;a只含15N,b同时含15N和14N,c只含14N,将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入含14N的培养基上扩增4代,则a、b、c这三种DNA分子所占的比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利用14C标记的CO2研究植物光合作用中的暗反应,14C的转移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18O标记H218O研究动物有氧呼吸的过程,则其最终出现在__________________(物质)中。
(2)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获得35S标记的噬菌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3)利用3H标记的氨基酸,研究唾液腺细胞的唾液淀粉酶的合成和分泌,3H首先出现在具膜细胞器________________中,最终含3H的唾液淀粉酶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式从细胞中分泌出去。
(4)a、b、c为三种DNA分子;a只含15N,b同时含15N和14N,c只含14N,将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入含14N的培养基上扩增4代,则a、b、c这三种DNA分子所占的比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某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植物,红花和白花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细叶和宽叶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下图中甲、乙、丙为三植株体细胞中有关染色体组成。甲和乙杂交,后代全为红花雄株,且宽叶与细叶各占一半;甲和丙杂交,后代中雌株全为红花宽叶,雄株红花宽叶与红花细叶各占一半。请回答:

(提示:上述两对基因中有一个基因具有致个体或花粉或卵细胞死亡的效应)
(1)植株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
(2)甲、乙杂交后代只出现雄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种植物所有可能的杂交组合中,要让杂交后代中aaXBXb比例最高,选用的杂交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杂交后代中出现一变异植株丁,其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为了进一步验证丁的基因组成,可选择与植株______(填“甲”、“乙”或“丙”)进行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上述两对基因中有一个基因具有致个体或花粉或卵细胞死亡的效应)
(1)植株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
(2)甲、乙杂交后代只出现雄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种植物所有可能的杂交组合中,要让杂交后代中aaXBXb比例最高,选用的杂交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杂交后代中出现一变异植株丁,其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为了进一步验证丁的基因组成,可选择与植株______(填“甲”、“乙”或“丙”)进行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17题)
6.
向动物卵巢中注射含3H的脱氧核苷酸后,检测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放射性变化(该过程DNA只复制一次)。下图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乙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均具有放射性 |
B.丙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无放射性 |
C.甲乙细胞中的染色体均成对存在 |
D.丙细胞可能产生两个基因型不同的子细胞 |
7.
下列是关于几类生物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细胞内都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
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和人肝细胞都为真核细胞,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
C.颤藻与发菜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颤藻含光合色素,而发菜细胞中含叶绿体 |
D.细菌和蓝藻在结构上有统一性,都有细胞壁、细胞膜和核糖体等 |
8.
下列有关植物细胞中叶绿体与细胞核的一些相同之处,正确的是
A.能进行遗传信息的翻译 |
B.有双层膜结构,能合成生物大分子 |
C.内有DNA和RNA,能合成和消耗ATP |
D.同时存在于除根细胞之外的其他植物细胞中 |
9.
科学家使用巯基乙醇和尿素处理牛胰核糖核酸酶(牛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可以将该酶去折叠转变成无任何活性的无规则卷曲结构。若通过透析的方法除去导致酶去折叠的尿素和巯基乙醇,再将没有活性的酶转移到生理缓冲溶液中,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发现核糖核酸酶活性得以恢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胰核糖核酸酶空间结构的形成与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等有关 |
B.这个实验说明环境因素能影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而影响其功能 |
C.巯基乙醇和尿素处理均破坏了胰核糖核酸酶中的肽键导致变性 |
D.胰核糖核酸酶和胰蛋白酶的单体中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
10.
下列各项描述的化合物中元素组成一定相同的是
A.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
B.具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具调节功能的有机物 |
C.细菌的遗传物质,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 |
D.红细胞内运输氧气的物质,朊病毒的组成物质 |
11.
下列有关菠菜作实验材料的叙述,正确的是
A.撕取菠菜叶稍带叶肉的上表皮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 |
B.撕取菠菜叶稍带叶肉的下表皮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中线粒体的分布 |
C.用层析液提取并分离新鲜的波菜叶中的色素以验证叶绿体中色素种类 |
D.撕取菠菜叶稍带叶肉的下表皮可用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 |
12.
以下有关实验操作和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甘蔗茎、甜菜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是检测还原糖的最佳材料 |
B.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使用95%乙醇来分离色素 |
C.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中需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 |
D.模拟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代表F1的“雄1”“雌1”信封中放入的“黄Y”和“绿y”的卡片数一定要相等,两信封中的总卡片数可以不等 |
13.
ATP酶复合体存在于生物膜上,其主要功能是将生物膜一侧的H+搬运到另一側,并催化ATP的形成。如图表示ATP酶复合体的结构和主要功能,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叶绿体中含有的ATP酶复合体分布在类囊体薄膜和基质中 |
B.ATP酶复合体具有的功能说明膜蛋白具有运输和催化作用 |
C.图中H+从B侧运输到A侧的跨膜运输需要细胞代谢提供能最 |
D.ATP酶复合体在线粒体中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 |
14.
科学家利用细胞结构完全被破坏后的HeLa细胞匀浆为实验对象,研究了细胞色素C(线粒体中与有氧呼吸有关的一种蛋白质)和dATP(三磷酸脱氧腺苷)与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随着细胞色素C的含量增加,促细胞凋亡的效果增加 |
B.据图判断dATP和细胞色素C的存在能促进细胞凋亡 |
C.有细胞色素C参与的细胞呼吸过程伴随着ATP的消耗 |
D.dATP与ATP在化学组成上的差异是dATP特有腺嘌呤 |
15.
下列关于“观察细胞减数分裂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可用蝗虫精母细胞、蚕豆花粉母细胞的固定装片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
B.用桃花的雄蕊比用桃花的雌蕊制成的装片,更容易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 |
C.能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的装片中,有可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的联会现象 |
D.用洋葱根尖制成的装片,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的联会现象 |
16.
已知控制血型与某遗传疾病的基因是独立遗传的,某家族ABO血型与某遗传疾病的遗传系谱图如图(图中标注了某些家庭成员的血型),已知该地区人群中IA基因频率为0.1,IB基因频率为0.1,i基因频率为0.8;人群中患病的频率为1/10000,但3、7号个体所在的家族没有该遗传病的病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9号为该遗传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1/3 |
B.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C.3号为O型血的概率为2/3 |
D.3号与4号再生一个O型血孩子的概率为1/24 |
17.
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由此可以推测( )


A.Ⅰ和Ⅱ片段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 |
B.Ⅰ和 Ⅱ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后代患病率与性别有关 |
C.Ⅲ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女性 |
D.Ⅰ片段上某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
18.
两性花植物的自交不亲和是由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Sx(S1、S2…S15)控制的,此类植物能产生正常的雌、雄配子,但当花粉与母本有相同的Sx基因时,这种类型的所有花粉都不能完成受精作用,从而使自交不能产生后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条件下,一般不存在Sx基因的纯合个体如S1S1、S2S2等 |
B.基因S1、S2…S15是同源染色体之间交叉互换后产生的 |
C.基因型为S1S2和S2S4的亲本,正交和反交的子代基因型完全相同 |
D.具有自交不亲和特性的品系进行杂交育种时,须对母本进行去雄处理 |
19.
果蝇灰身和黑身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灰身对黑身为显性。让一只纯合的灰身雌果蝇与一只黑身雄果蝇交配得到F1,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F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统计F2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的比例,可以判定A/a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 |
B.统计F2雄性和雌性个体的性状分离比,可以判定Aa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 |
C.统计F2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的比例,可以判定A/a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 |
D.统计F2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的比例,可以判定A/a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 |
20.
果蝇的翅型(长翅、残翅和小翅)由位于I、Ⅱ号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Wーw、H-h)控制。科学家用果蝇做杂交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分析上述杂交组合,纯合小翅果蝇的基因型仅有1种 |
B.分析上述杂交组合,纯合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仅有1种 |
C.让杂交组合二中F1的小翅果蝇自由交配,子代小翅果蝇的基因型共有4种 |
D.让杂交组合二中F1的小翅果蝇自由交配,子代小翅果蝇所占的比例为9/16 |
21.
果蝇的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B控制,基因R或r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会影响雌、雄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现有纯合的黑身雌果蝇与纯合的灰身雄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表现型及比例如下:灰身雌果蝇:黑身雌果蝇:灰身雄果蝇:黑身雄果蝇:深黑身雄果蝇=6:2:6:1:1,现欲通过一次杂交获得雌雄个体均同时具有三种表现型的子代果蝇,从现有的雌雄果蝇中选择,满足条件的基因型组合有
A.4种 | B.3种 | C.2种 | D.1种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5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