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九年级仁爱版化学专题四第一单元基础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13455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9/29

1.简答题(共4题)

1.
近几年我市政府实施了许多惠民政策,其一是进行棚户区的改造:将一家一户燃煤取暖变成集中供热;另一项是电热联产:利用燃煤发电的余热①取消许多 集中供热的小锅炉房②解决中华西路以北的楼房冬季取暖.燃煤发电和取暖有利也有弊!
请回答下列问题:
利:
(1 )燃煤取暖和燃煤发电时将煤粉碎成粉末状进行燃烧的目的.(答一 点)_____.
(2)电热联产的优点.(答一点)_________.
弊:煤燃烧产生的尾气和粉尘已经将空气污染了
由此说一种环境问题、造成危害、改善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
2.
家用燃气主要有天然气(主要成份 CH4)、管道煤气(主要成分是 H2、CH4、 CO)和罐装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 C3H8、C4H10、C3H6、C4H8)等,为了防止燃 气泄漏造成危险,可以在厨房中安装报警器(如图所示).
(1)如果某家庭用的是天然气,报警器的位置应按_____(填“A”或“B”)图 安装,原因是_____.
(2)如果厨房里发生燃气泄漏,能否开灯检查?______.(能或不能)
(3)燃气燃烧不充分时火焰就会有黑烟,这时可调大气灶______(填“空气”或“燃气”)进入量.
3.
面粉加工厂的车间里若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明火就有爆炸的危险,这是因为面粉粉尘与空气充分接触后,遇到明火急剧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在有限空间内迅速膨胀,从而引起爆炸。下面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如下图所示,在无盖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的塑料盖掀起。试问:
(1)实验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金属筒不加盖时   ②蜡烛没有点燃时   ③无盖小塑料筒中装的是干燥煤粉时
(3)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是_______________(一种即可)。
4.
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简易的泡沫灭火器.请回答:
(1)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2)请用理化知识解释产生上述观察到的现象的原因_____.

2.选择填充题(共2题)

5.
下列灭火方法与灭火原理对应正确的是_____
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离可燃物.B.吹灭蜡烛﹣隔绝氧气.C.高压水枪熄灭大型火灾﹣降温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D.左右快速划灭燃着的火柴﹣_____.
6.
如图所示,实骑室模拟粉尘爆炸实验,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下列 干燥的粉末,点燃蜡烛,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能观察到爆炸现象的是_______
A.大理石粉B.面粉C.碳酸钠粉末D._______.

3.单选题(共21题)

7.
对于蜡烛燃烧与食物腐烂的相同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都发光B.都剧烈地产生热量
C.都是氧化反应D.都是化合反应
8.
下列标志中,应贴在浓硫酸运输车上的是
A.AB.BC.CD.D
9.
下列所贴的警示标识与存放的物质不相符的是(  )
A.乙醇B.一氧化碳C.浓硫酸D.氢氧化钠
10.
据新华社成都10月29日电记者从四川省安监局获悉,29日11时左右,四川省万源市赵家河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截至17时,该事故共造成7人死亡、1人失踪。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是我国目前安全工作的重点。为避免煤矿中瓦斯爆炸灾难事故的发生,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是()。
①加强安全管理,杜绝明火源 ②降低瓦斯气体的着火点
③提高矿井中通风能力 ④将矿井中的氧气除去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11.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原理或使用方法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通过降低温度灭火B.通过隔绝可燃物与空气灭火
C.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灭火D.可用于扑救燃着的纸质图书或档案
12.
哈市地铁 1 号线已经运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地铁运行时的能量转化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B.汽油是易燃物,不能带上地铁
C.站内发生火警时,按工作人员统一指挥撤离
D.地铁站内粘贴“”的标识,表示禁止烟火
13.
木柴燃烧时,要把木柴架空一些才能燃烧得更旺一些,这是因为(   )
A.木柴是可燃物B.温度易达到着火点
C.散热的速率快D.使柴火和空气充分接触
14.
燃烧木柴时,通常将其劈成细条,目的是(   )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15.
中国新一代大推力、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长三丙”使用的燃料燃烧后只生成水,我估计其燃料是(   )
A.氢气B.天然气C.汽油D.酒精
16.
当发现家里的煤气泄漏时,你会立即采取的办法是
A.打开排气扇B.关闭煤气阀门,打开门窗
C.立即打119报警D.向屋里各处洒水,使煤气被水吸收
17.
夜间发现家里煤气泄漏,应首先做的是(   )
A.拨打“110”电话报警B.开灯检查漏源
C.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D.向屋里泼水
18.
遇明火可能爆炸的混合物是( )
A.二氧化碳和空气B.散布有面粉的空气
C.氮气和二氧化碳D.氧气和氮气
19.
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发生燃爆后体系的温度升高,氧气耗尽蜡烛熄灭
B.蜡烛熄灭时因为蜡烛的着火点改变了
C.在有限的作业空间,要谨防可燃性粉尘发生燃爆事故
D.实验用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水瓶,但不能用玻璃瓶
20.
下列做法中,不恰当的是
A.电器短路起火,立即切断电源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D.室内发生天然气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21.
如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
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B.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
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
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
22.
下列各组物质,均为可燃物的是
A.氧气、白磷、红磷B.红磷、大理石、甲烷
C.煤气、二氧化碳、铁丝D.白磷、红磷、铁丝
23.
春节来临,汽车站、火车站都悬挂着醒目的标语:“禁止携带易燃物、易爆物和有腐蚀性的物品进站”,下列物品不能带入客运列车的是( )
A.报刊杂志B.可口可乐C.白磷D.
24.
我们看到“农家乐”灶头炉膛中柴禾架空时烧得更旺。这是因为()
A.散热更快B.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C.使着火点降低D.柴禾与空气中氧气接触更充分
25.
某学校新建一座图书馆,较适用于用图书的灭火器材是( )
A.黄沙箱B.泡沫灭火器
C.消防水龙头D.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26.
实验室熄灭酒精灯是用灯帽将其盖灭,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
A.隔绝空气B.降低温度C.清除可燃物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27.
酸雨、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是全球环境的三大热点问题。而造成温室效应加剧是二氧化碳气体的大量排放。能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方法之一是使用低碳燃料,以下燃料属于低碳燃料的是
A.煤B.汽油C.天然气D.木柴

4.选择题(共2题)

28.“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美丽潍坊”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29.

物理学中的力、速度、位移等矢量的合成均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因此,在对这些物理量进行分析时,如果应用三角知识,许多题目会大大简化分析过程或运算步骤,起到曲径通幽的效果。这表明(  )

5.填空题(共3题)

30.
化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密切.请回答:
(1)据报道,2015 年我国从缅甸引入的天然气管道已铺设到河池市,天然气与沼气都是比较清洁的燃料,沼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填化学式).
(2)市场上出售的“加碘食盐”、“高钙奶粉”等食品,这里的“碘”、“钙”是指___(选填“单质”或“元素”或“原子”).
31.
在古代人类很早就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钻木之所以能取火,可以用下面的三句话来解释。
①木头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②温度达到了木头的着火点,且木头与氧气接触,木头便燃烧起来;③钻木头时,克服了摩擦力而做功。正确解释钻木取火原理的顺序是…(填“序号”)_____.
32.
火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使用不当时可能成为吞噬生命的恶魔.请 回答下列问题:

(1)近年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警钟.因此, 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绝不允许违章操作.如图 1 所示的图标 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是_____.(填标号)
(2)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将一根火柴头竖直向上,另一根火柴头斜向下,如图2 所示火柴在那种情况下更容易持续燃烧,原因是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4道)

    选择填充题:(2道)

    单选题:(21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