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题)
1.
(题文)(2017年中考山东临沂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字的一项是( )。
A.藩篱 口头蝉 滚瓜烂熟 蛛丝马迹 |
B.门楣 城隍庙 长吁短叹 不容置疑 |
C.缄默 里程碑 消声匿迹 顾名思义 |
D.愧怍 中轴线 语无伦次 因地治宜 |
2.
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校园艺术节画展上,大家纷纷在一幅梅花图前驻足,这幅妙手回春之作仿佛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
B.近期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剧情跌宕起伏,反腐尺度之大前所未有,可谓气势磅礴,石破天惊。 |
C.各级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人才梯队建设,真诚关心、爱护人才,增强人才凝聚力,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 |
D.心脏设备设计公司的专家3D打印出一种用于心脏手术的工具,这种工具能在术后帮助医生将组织自动缝合在一起,并能做到天衣无缝。 |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
B.这位建筑师的独特设计和出色业绩,已被有关单位采用。 |
C.在本届世乒决赛上,中国队将与美国队争夺冠亚军。 |
D.近几年,他记录下来的文字大约有600页。 |
2.诗歌鉴赏- (共1题)
4.
(题文)(2017届中考山东莱芜卷)对下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九日同姜如农王西樵程穆倩诸君登慧光阁
清 宋琬
塞鸿犹未到芜城①,载酒登临雨乍晴。
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上方钟磬疏林满,十里笙歌画舫明。
空负黄花羞短鬓,寒衣三浣客心惊。
注①:芜城,扬州的别称。
九日同姜如农王西樵程穆倩诸君登慧光阁
清 宋琬
塞鸿犹未到芜城①,载酒登临雨乍晴。
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上方钟磬疏林满,十里笙歌画舫明。
空负黄花羞短鬓,寒衣三浣客心惊。
注①:芜城,扬州的别称。
A.首联写塞外鸿雁尚未到扬州,天气乍雨初晴,作者与友人登高饮酒,共度重阳佳节。 |
B.“山色”一联对仗工整,既写出了山色的变化,又写出了时序的变迁。 |
C.颈联虚实结合,作者听着悠扬的钟声,忆起昔日扬州的繁华,如今繁华不再,让人伤怀。 |
D.这首诗笔力苍劲,意象沉郁,写出了作者年华已逝、窘迫潦倒的生活状况,表达了悲凉愁苦的感情。 |
3.文言文阅读- (共3题)
5.
[甲]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乙]人有从学者,董遇(人名)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又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于无日。”董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董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农时)之余也。”
【小题1】解释下面两组加点的词。
(1)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被: (_______)
(3)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_______)
(2) 或问“三余”之意 意: (_______)
(4)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_______)
【小题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谈谈你读[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乙]人有从学者,董遇(人名)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又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于无日。”董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董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农时)之余也。”
【小题1】解释下面两组加点的词。
(1)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被: (_______)
(3)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_______)
(2) 或问“三余”之意 意: (_______)
(4)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_______)
【小题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谈谈你读[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6.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① ,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②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③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④之使言。……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⑤ 隰⑥衍⑦沃⑧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之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 若壅其口,其与⑨能几何?”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选自《国语·周语上》)
[注]①卫巫:卫国的巫者。②弭谤:消除指责。③壅:堵塞。④宣:宣泄,引导。⑤原:宽广的平地。⑥隰:低湿的地方。⑦衍:高处肥沃的地方。⑧沃:低处肥沃的地方。⑨与:赞同。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闻寡人之耳者 闻:_____________
(2)民不堪命矣 命:_____________
(3)乃流王于彘 流:_____________
(4)王之蔽甚矣 蔽: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小题3】[甲]文中邹忌为什么讽齐威王?[乙]文中召公为什么谏厉王?这一讽一谏有何相同之处?
【小题4】[甲]文中齐威王怎样对待邹忌的讽谏?取得了哪些效果?
【小题5】齐威王有邹忌,周厉王有召公,邹忌和召公都是忠心辅政的大臣,然而仅为诸侯国的齐国能“所谓战胜于朝廷”,贵为天子的周厉王却落得个被人民驱逐的下场。请结合两段文字说说造成这样不同结局的原因。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① ,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②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③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④之使言。……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⑤ 隰⑥衍⑦沃⑧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之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 若壅其口,其与⑨能几何?”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选自《国语·周语上》)
[注]①卫巫:卫国的巫者。②弭谤:消除指责。③壅:堵塞。④宣:宣泄,引导。⑤原:宽广的平地。⑥隰:低湿的地方。⑦衍:高处肥沃的地方。⑧沃:低处肥沃的地方。⑨与:赞同。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闻寡人之耳者 闻:_____________
(2)民不堪命矣 命:_____________
(3)乃流王于彘 流:_____________
(4)王之蔽甚矣 蔽: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小题3】[甲]文中邹忌为什么讽齐威王?[乙]文中召公为什么谏厉王?这一讽一谏有何相同之处?
【小题4】[甲]文中齐威王怎样对待邹忌的讽谏?取得了哪些效果?
【小题5】齐威王有邹忌,周厉王有召公,邹忌和召公都是忠心辅政的大臣,然而仅为诸侯国的齐国能“所谓战胜于朝廷”,贵为天子的周厉王却落得个被人民驱逐的下场。请结合两段文字说说造成这样不同结局的原因。
7.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各小题。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未下夕舂,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
(1)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2)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小题3】本文原题为《晚游六桥待月记》,通篇却在写花写人,有何作用?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未下夕舂,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然杭人游湖 烨然若神人 |
B.多于堤畔之草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C.与杏桃相次开发 惠子相梁 |
D.石篑数为余言 扶苏以数谏故 |
(1)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2)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小题3】本文原题为《晚游六桥待月记》,通篇却在写花写人,有何作用?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8.
乌镇的时光
岑亚芳
关于旅行的去处,我一直偏好古镇,仿佛总有些割舍不掉的心绪,觉得那里还生活着原先,还能看得到旧时的月色,还有一些被称作回忆的东西。
去乌镇是几个月前的事了。到西柵的时候临近傍晚,阳光穿过深深的巷子,落在廊桥上,长青藤的叶子像玉石般晶莹剔透,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下来,我惊艳于逆光下这唯美的景象。居然忘了要拿背包里的相机。
预订的民宿临水而筑,我的那间还有个小小的阳台,两把藤椅,一张小几、放着青花瓷茶具,倒也清雅别致。简单整理了下,摄友们便各自出发寻找美景去了。相较于一大群人聚集在一处猛拍出来的照片千篇一律,我倒是更喜欢这种方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乌镇,表现手法也各不相同。而我,更愿意闲散地四处走走,感受小镇特有的韵味。
西栅果然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美,这种美是大气的,沉稳的,朴素的。在这里,找不到一处西塘那样灯红酒绿的颜色,就是路灯,也是最简朴的灰白色调。青藤从斑驳的墙面垂下来,谁家的屋沿下,还挂着开满小花的盆栽?凹凸的青石板路蜿蜒而前,路面却非常干净,干净得好像我不是走在旅游景点中,而是在穿越一段长长的旧日时光,思绪很容易就陷入飘渺中去了。
西栅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这里的小巷,石桥,河道,青瓦白墙.雕花木门,还有廊桥下长长的美人靠不知不觉,就会把你的脚步带入深远的记忆。沿街也有不少的商铺,从吃的到用的都齐全,却绝没有嘈杂的喧嚣。你可以进去看,没有人向你兜售什么,仿佛它的存在就是一种展示,喜欢,可以带走;不喜欢,它还在那里,静静地封存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岁月。街上有个乌镇邮局,青砖外墙,乌漆墨黑的邮筒。走到这里,时光一下子倒退了百十年,脑海中突然闪现这样的画面:藕色的斜襟上衣、黛蓝的长裙,女孩撑着油纸伞,抿嘴轻笑……呵!那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她翻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我特别喜欢那些小小的书店和里面挂着的照片。照片都是当地的摄影师拍的。乌镇的春夏秋冬、暮色晨景,每一帧都是极美的画卷。聪明的人们把它们制成明信片发行,填好地址马上可以寄出去。我挑了几张,却没有邮寄。营业员帮我简单包装了下。素色的纸上印着他们的LOGO—“当年”,不经意间心又被轻轻地拨动了。
就这样边走边摄,看两岸枕河人家,人们三五成群坐在窗前品茶喝酒,怡然自得。不断有桨声划过水面,摇碎了老屋和桥的影子。晚风吹来,空气里分明带着清新的自由和欢快。
这样的时光很容易过去,等发现肚饿的时候,已是七点多了。民宿的饭菜都需要预约,也再没有空的桌子可以腾出来给我们了。结果,几个人只好走进一家茶楼,在月光和蕉叶下静静地享用了晚餐。
夜深了,大部分游人已散去,我们又去拍了几张夜景.月色朦胧,灯光朦胧,露天电影已经散场。
第二天坐船出来时,摄友们讨论此次拍摄的过程。我拿出包里的明信片给他们看。都说,这样的片子其实我们也可以拍出,只是,作者生活在这里, 一草一木再熟悉不过;而我们之于她,只是红尘中一行色匆匆的过客...
是的, 也许那个晚上我们错过了最佳的摄影时间,也错过了一场可能非常好看的露天电影,好在并没有错过第二天的晨曦。当阳光笼着枕水人家、古拙的石桥、轻轻摇过的乌篷船,那种宁静、恬淡、惬意悄悄温润了身上每一个细胞。
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觉得在乌镇的时光非常美好。
(选自《散文百家》2015年第3期)
【小题1】阅读全文,概括“乌镇的时光”的特点。
【小题2】文章第三段说“而我,更愿意闲散地四处走走,感受小镇特有的韵味”,结合全文,说说我感受到了小镇哪些特有的韵味?
【小题3】本文语言生动,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1)长青藤的叶子像玉石般晶莹剔透。
(2)晚风吹来,空气里分明带着清新的自由和欢快。
【小题4】试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蕴含的哲理。
岑亚芳
关于旅行的去处,我一直偏好古镇,仿佛总有些割舍不掉的心绪,觉得那里还生活着原先,还能看得到旧时的月色,还有一些被称作回忆的东西。
去乌镇是几个月前的事了。到西柵的时候临近傍晚,阳光穿过深深的巷子,落在廊桥上,长青藤的叶子像玉石般晶莹剔透,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下来,我惊艳于逆光下这唯美的景象。居然忘了要拿背包里的相机。
预订的民宿临水而筑,我的那间还有个小小的阳台,两把藤椅,一张小几、放着青花瓷茶具,倒也清雅别致。简单整理了下,摄友们便各自出发寻找美景去了。相较于一大群人聚集在一处猛拍出来的照片千篇一律,我倒是更喜欢这种方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乌镇,表现手法也各不相同。而我,更愿意闲散地四处走走,感受小镇特有的韵味。
西栅果然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美,这种美是大气的,沉稳的,朴素的。在这里,找不到一处西塘那样灯红酒绿的颜色,就是路灯,也是最简朴的灰白色调。青藤从斑驳的墙面垂下来,谁家的屋沿下,还挂着开满小花的盆栽?凹凸的青石板路蜿蜒而前,路面却非常干净,干净得好像我不是走在旅游景点中,而是在穿越一段长长的旧日时光,思绪很容易就陷入飘渺中去了。
西栅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这里的小巷,石桥,河道,青瓦白墙.雕花木门,还有廊桥下长长的美人靠不知不觉,就会把你的脚步带入深远的记忆。沿街也有不少的商铺,从吃的到用的都齐全,却绝没有嘈杂的喧嚣。你可以进去看,没有人向你兜售什么,仿佛它的存在就是一种展示,喜欢,可以带走;不喜欢,它还在那里,静静地封存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岁月。街上有个乌镇邮局,青砖外墙,乌漆墨黑的邮筒。走到这里,时光一下子倒退了百十年,脑海中突然闪现这样的画面:藕色的斜襟上衣、黛蓝的长裙,女孩撑着油纸伞,抿嘴轻笑……呵!那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她翻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我特别喜欢那些小小的书店和里面挂着的照片。照片都是当地的摄影师拍的。乌镇的春夏秋冬、暮色晨景,每一帧都是极美的画卷。聪明的人们把它们制成明信片发行,填好地址马上可以寄出去。我挑了几张,却没有邮寄。营业员帮我简单包装了下。素色的纸上印着他们的LOGO—“当年”,不经意间心又被轻轻地拨动了。
就这样边走边摄,看两岸枕河人家,人们三五成群坐在窗前品茶喝酒,怡然自得。不断有桨声划过水面,摇碎了老屋和桥的影子。晚风吹来,空气里分明带着清新的自由和欢快。
这样的时光很容易过去,等发现肚饿的时候,已是七点多了。民宿的饭菜都需要预约,也再没有空的桌子可以腾出来给我们了。结果,几个人只好走进一家茶楼,在月光和蕉叶下静静地享用了晚餐。
夜深了,大部分游人已散去,我们又去拍了几张夜景.月色朦胧,灯光朦胧,露天电影已经散场。
第二天坐船出来时,摄友们讨论此次拍摄的过程。我拿出包里的明信片给他们看。都说,这样的片子其实我们也可以拍出,只是,作者生活在这里, 一草一木再熟悉不过;而我们之于她,只是红尘中一行色匆匆的过客...
是的, 也许那个晚上我们错过了最佳的摄影时间,也错过了一场可能非常好看的露天电影,好在并没有错过第二天的晨曦。当阳光笼着枕水人家、古拙的石桥、轻轻摇过的乌篷船,那种宁静、恬淡、惬意悄悄温润了身上每一个细胞。
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觉得在乌镇的时光非常美好。
(选自《散文百家》2015年第3期)
【小题1】阅读全文,概括“乌镇的时光”的特点。
【小题2】文章第三段说“而我,更愿意闲散地四处走走,感受小镇特有的韵味”,结合全文,说说我感受到了小镇哪些特有的韵味?
【小题3】本文语言生动,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1)长青藤的叶子像玉石般晶莹剔透。
(2)晚风吹来,空气里分明带着清新的自由和欢快。
【小题4】试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蕴含的哲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3道)
现代文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