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第五中学2018届九年级第一学期人教版化学上册九月第一次月考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1322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10

1.简答题(共1题)

1.
(1)生命活动中离不开氧气,请你说出自然界中氧气的来源_______.
(2)空气中虽然有氧气,但我们还要在工业上和实验室中制取纯度较高的氧气,以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写出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如果用化学方法,只需要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即可)_______.

2.单选题(共15题)

2.
如图下列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对玻璃片呼气B.蜡烛燃烧
C.湿衣晾干D.灯泡通电发光
3.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见图)的主体结构是用国产Q460钢制成的.下列有关Q460钢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机械性能好B.能导电C.耐腐蚀D.抗震性好
4.
下列有关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过氧化氢在常温下不能分解产生氧气
B.要使过氧化氢受热分解放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
C.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保持不变
D.二氧化锰是一切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5.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B.二氧化锰是一切反应的催化剂
C.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D.要使氯酸钾受热分解,放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否则就不能发生反应
6.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钠和二氧化碳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C.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7.
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碱式碳酸铜氧化铜+二氧化碳+水B.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
C.酒精+氧气 二氧化碳+水D.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8.
按右表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从左到右依次救增多
B. 第二周期的Li、Be和B均为金属元素
C. Mg2+、H+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2和0
D. Na+和Al3+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9.
某婴儿配方奶粉营养成分中的“钙、磷、铁、锌”等应理解为( )
A.金属B.非金属C.元素D.分子
10.
下列有关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
A.铁B.钠
C.铜D.镁
11.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 O B. Al C. Si D. Fe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要使氯酸钾受热分解,必须加入二氧化锰,否则反应不能发生
B.使用二氧化锰,可使氯酸钾分解产生更多的氧气
C.使用二氧化锰,可以使氯酸钾在较低温度下分解
D.在工业上,主要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这个过程属于分解反应
13.
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
A.收集二氧化碳B.取固体药品
C. 实验室制氧气D.稀释浓硫酸
14.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注入水中,并搅拌散热
B.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跟量筒内的凹液面最低处水平
C.进行氢气燃烧实验前一定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应放在烧杯中称量,不能在纸上称
15.
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下图中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闻气体气味B.取用块状固体
C. 蒸发食盐水D.稀释浓硫酸
16.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B.
C.D.

3.多选题(共4题)

17.
下列装置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是( )
A.比较的催化效果
B.确认已发生反应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
18.
下列化学之最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氨气(按体积分数计算)
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C.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是钙
D.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钢
19.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闻气体气味B.干燥氧气
C.稀释浓硫酸D.添加酒精
20.
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克氧化铜
B.用毫升量筒量取毫升稀硫酸
C.普通温度计上显示的室温读数为
D.用毫升量筒量取毫升溶液

4.填空题(共3题)

21.
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空气中氧气支持我们呼吸.氧气是一种较活泼的气体.在实验室利用不同类别的物质设计实验证明氧气的活泼性.完成下表内容. 
实验
所用物质及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
__________
__________
实验
__________
__________
实验
__________
__________
 
22.
下列实验设计与对应的实验目的表述不一致的是(___)
A.比较火焰各层温度B.检验氢气纯度
C.验证密度比空气大D.探究分子运动现象
E.量取液体    F.探究燃烧的条件
G.探究空气组成成分
23.
(10分)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也就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
(1)空气主要由 (填物质名称)和氧气组成,此外,还含有少量的稀有气体等。
(2)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其中氧气可用于 (填字母序号,下同),稀有气体可用于  
A.制造霓虹灯     B.医疗急救
(3)为了保护空气,在我国新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基本监控项目增设了PM2.5浓度限值,与该项目监测项目有关的是 (填字母序号)。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氮 C.一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物
(4)右图所示的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①请补全下列实验步骤。
a.按图示连接好装置;
b.     
c.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五等分,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d.取足量红磷放入燃烧匙中,点燃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e.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②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③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水能进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④若某同学在实验后得出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能得出此结论的实验现象为     

5.实验题(共2题)

24.
下面是几位同学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四个实验,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

[实验一]小强采用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缓慢推拉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
(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________.
[实验二]:小红采用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用放大镜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根据实验推断它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总容积的,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红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其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
[实验三]小华同学打算采用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装入药品,按图所示连接好仪器,夹紧弹簧夹.先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________.
(2)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①注射器中的水自动喷射出来,②当注射器中的水还剩________时停止下流.
[实验四]小明用图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
(1)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能进入集气瓶的原因是________.
(2)若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________
,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还有________.
25.
请你用化学方法设计一组对比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验证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
实验目的:利用氧气的性质,通过对比实验验证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
实验器材:个已集满氧气并盖上玻璃片的氧气瓶、根木条、火柴、酒精灯.
实验报告: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解释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结论
经上述对比实验得出:相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你还有那些其他方法,选用任何仪器,通过对比实验验证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吗?请你写出来每写出一种方法加分,最多加分,试卷总得分不超过分.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解释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结论
经上述对比实验得出:相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5道)

    多选题:(4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8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