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第一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1321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12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有一黑色粉末物质可能由氧化铜、木炭、二氧化锰中的两种或三种组成。某兴趣小组对该粉末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和验证。
(提出问题)该黑色粉末含有哪些的成分?
(查阅资料)(1) 氧化铜、木炭、二氧化锰中只有黑色的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并生成蓝色的硫酸铜溶液。
(2)常温下木炭、氧化铜、稀硫酸均不与二氧化锰反应;
(3)二氧化锰和氧化铜不能燃烧。
(做出猜想)大家认为黑色粉末的组成共有下面四种可能:
猜想1:木炭和氧化铜; 猜想2:木炭和二氧化锰;
猜想3: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4:氧化铜、木炭、二氧化锰。
(探究验证)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及解释
(1)
取少量黑色粉末放入试管,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振荡
黑色粉末部分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原混合物中有______________。   
(2)
将(1)反应后的物质过滤、干燥,取一部分滤渣放入横口试管中加强热,并不断鼓入空气
有火星产生
原混合物中有____________。
(3)
①将(2)所得另一部分滤渣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
有大量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产生
原混合物中有
_____________。
②向(2)所得滤液中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
有大量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产生
_____________。
 
(结论)上述猜想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2.计算题(共1题)

2.
为了减少龋齿,制造口香糖时常用木糖醇(化学式为C5H12O5)代替蔗糖。
(1)木糖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
(2)木糖醇中氧、氢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结果保留至0.1%)。
(3)15.2g木糖醇中含有_______g的氧元素。

3.推断题(共1题)

3.
将某暗紫色固体A加热,可产生无色气体B,同时生成一种黑色固体C和一种固体物质D。黑色固体C通常可用于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的催化剂。E在B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请推测,并回答:
(1)写出E在B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
(2)加热暗紫色固体A时,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写出B的一条用途_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共16题)

4.
有报道,我国科学家发现了“通过催化剂把二氧化碳变成汽油”的新途径。据此,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新途径可有效缓解全球温室效应B.此技术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C.该转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D.催化剂对转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5.
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物理性质的是
A.用稀有气体作保护气B.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C.液氮作制冷利D.氢气用作燃料
6.
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西瓜榨果汁B.苹果酿果醋C.糯米酿甜酒D.鲜奶制酸奶
7.
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2H2O2H2+ O2
B.H2O+CO2=H2CO3
C.Zn+2HCl==ZnCl2+H2
D.BaCl2+2AgNO3=2AgCl+Ba(NO32
8.
下图是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中共有3种分子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两种反应物都是化合物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均不变
9.
我们已经初步了解物质构成的奥秘,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但离子不能变成原子
C.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核外电子经常充当重要的角色
D.某原子中含有36个质子,则该原子核外含有36个电子
10.
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大
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C.分子、原子能构成物质,离子不能
D.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
11.
2017年5月我国发布了四种新元素的中文名称,右图是其中一种元素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镆属于金属元素
B. 镆的原子序数115表示其核内有115个中子
C. “Mc”表示镆这种物质、镆元素、1个镆原子
D. 四种新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不同
12.
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在硒的一种化合物硒酸钠(Na2SeO4)中,硒元素的化合价是
A.-3B.+6C.+4D.+7
13.
由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此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A.此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5
B.集气瓶内剩余气体,既不易溶于水也不支持燃烧
C.此实验中的红磷可以用木炭、蜡烛、棉花等来代替
D.若此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可能是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14.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B.稀有气体常用于医疗急救
C.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D.氧气能支持其它物质燃烧,具有可燃性
1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B.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C.红磷在空气中不能燃烧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16.
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B.氧气在低温高压时变为液体或固体
C.氧气极易溶于水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17.
为验证“加热碳酸氢铵”所发生的变化,两同学分别用甲、乙装置进行实验,发现两个实验中碳酸氢铵固体均消失,乙实验中还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蓝、浸有酚酞试液的棉球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资料:无水硫酸铜呈白色,遇水后呈蓝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实验不如乙实验环保
B.甲实验只根据“固体消失”这一现象,能说明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C.乙实验有利于同学们分析“固体消失”的原因
D.根据乙实验的现象可知,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为氨气、二氧化碳和水
18.
将“泡腾片”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小红同学建议,可以用石灰水鉴定一下气体的成分是不是二氧化碳,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假设B.交流评价C.设计实验D.作出结论
19.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B.检查装置气密性
C.读出液体体积D.加块状固体

5.填空题(共2题)

20.
图1为溴原子(Br)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A、B、C、D、E等5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2中E粒子形成的单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
(2)D粒子与溴原子可以结合成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溴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图2中哪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__(填序号)。
21.
用化学用语填空。
(1)镁离子______;(2)2个氮气分子______;
(3)磷元素______;(4)标出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

6.实验题(共1题)

22.
如图所示的仪器和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请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E的作用是________。
(2)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必须要增加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
(3)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其发生装置可选择上图中的仪器组合为____(填字母,写一种组合即可)。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________装置。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6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