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4题)
2.
右图表示封闭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态水的微观示意图(该容器的活塞可以左右移动)。煮沸后,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A.![]() |
B.![]() |
C.![]() |
D.![]() |
3.
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该变化不能证明的事实是( )


A.氧化汞是由氧化汞分子构成的 |
B.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和氧原子 |
C.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和新物质 |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且分子间有间隔 |
4.
如下图所示,过氧化氢溶液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氧气。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
B.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
C.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 |
D.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
5.
下列有关实验的“先”与“后”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制气体用排水法收集,先把导管放在集气瓶口,再用酒精灯加热。 |
B.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先将胶头滴管伸入试剂瓶,再挤压滴管吸液。 |
C.检查装置气密性,先用两手紧贴容器外壁,再将导管一段伸入水中。 |
D.给试管里药品加热,先将试管均匀受热,再用酒精灯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
7.
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
序号 | 化学反应事实 |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
A |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 反应物的种类 |
B | 夏天放在空气中的食物比冰箱中的易腐败 | 反应温度 |
C | 双氧水在常温下较难分解,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 催化剂 |
D |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 反应物接触面积 |
A.A | B.B | C.C | D.D |
8.
有些汽车为增强安全性配有安全气囊。当汽车受到一定力量的撞击时,某些物质迅速分解,释放出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使气囊弹出并迅速膨胀,以保护车上人员安全。这种气体是( )
A.氮气 | B.氧气 |
C.二氧化碳 | D.稀有气体 |
9.
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


A.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
B.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 |
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
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
10.
科学发展观要求在经济建设中保护生态环境,则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设计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中的原子100%转移到产物中 |
B.将垃圾分类回收后用于发电,并将尾气无害化处理后排放 |
C.将污染较大的企业全部迁到无人海岛,以减少对城市的污染 |
D.提高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标准,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 |
11.
某生用量筒量水,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8mL,再向量筒中放入一块铁块浸没水中,读数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水平读数18mL,则铁块体积是( )
A.一定小于10mL |
B.一定等于10 mL |
C.一定大于10 mL |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0mL |
14.
我们在打开饮料瓶时可看到瓶口冒出大量泡沫,哪冒出的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呢?有同学提出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猜想假设 | B.设计实验 | C.收集证据 | D.得出结论 |
2.选择题- (共1题)
3.填空题- (共2题)
16.
小明同学在学习化学时,很注意对知识进行对比归纳,他对下列化学物质:①空气、②氮气、③氖气、④过氧化氢溶液、⑤二氧化碳、⑥二氧化硫、⑦海水、⑧液氧、⑨五氧化二磷、⑩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后的固体剩余物进行了分析,请你参与他的比较,把符合以下要求的物质的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能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___;
(2)有刺激性气味且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气体是__________;
(3)制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是__________;
(4)常用于制造电光源(如:霓虹灯等)的是__________;
(5)通常状况下,属于白色固体物质的是__________;
(6)上述物质中,贮存篮色钢瓶中的是__________;
(7)上述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
(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能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___;
(2)有刺激性气味且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气体是__________;
(3)制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是__________;
(4)常用于制造电光源(如:霓虹灯等)的是__________;
(5)通常状况下,属于白色固体物质的是__________;
(6)上述物质中,贮存篮色钢瓶中的是__________;
(7)上述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
17.
现有如下仪器,用字母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__;
②用于搅拌的是_______;
③用于较大量液体的反应容器是_________;
④可以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

①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__;
②用于搅拌的是_______;
③用于较大量液体的反应容器是_________;
④可以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
4.实验题- (共3题)
1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 ______ 、② ______;
(2)下面四种途径都可以得到氧气:

以上四种途径制取氧气有一种途径与其他途径变化形式不同的是___________,通过甲途径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属于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C和____(填字母),该装置的优点是___。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实验结束后,发现水槽内的水变成了紫红色,原因是______。做该实验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
(5)下面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
①加热②收集气体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装入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⑤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⑥熄灭酒精灯⑦将导管移出水面。
正确的顺序为_______。(用序号表示)
(6)要得到较纯的氧气,用___( 填序号)收集较好,在当________时开始收集。写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_________。
(7)如果用下图所示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填“a”或“b”)端管口通入。

(8)何洁同学在制取氧气过程中,她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后,发现收集的氧气不纯,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答一点)
(9)实验室通常用固体碳化钙与水反应制取气体乙炔,该反应非常剧烈,乙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要制取纯净的乙炔气体,且安全、节约药品,可选用装置___组合;如果用G装置收集该气体,我认为气体应从_____端(填“a”或“b”)导入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 ______ 、② ______;
(2)下面四种途径都可以得到氧气:

以上四种途径制取氧气有一种途径与其他途径变化形式不同的是___________,通过甲途径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属于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C和____(填字母),该装置的优点是___。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实验结束后,发现水槽内的水变成了紫红色,原因是______。做该实验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
(5)下面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
①加热②收集气体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装入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⑤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⑥熄灭酒精灯⑦将导管移出水面。
正确的顺序为_______。(用序号表示)
(6)要得到较纯的氧气,用___( 填序号)收集较好,在当________时开始收集。写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_________。
(7)如果用下图所示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填“a”或“b”)端管口通入。

(8)何洁同学在制取氧气过程中,她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后,发现收集的氧气不纯,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答一点)
(9)实验室通常用固体碳化钙与水反应制取气体乙炔,该反应非常剧烈,乙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要制取纯净的乙炔气体,且安全、节约药品,可选用装置___组合;如果用G装置收集该气体,我认为气体应从_____端(填“a”或“b”)导入
19.
下图是“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实验的改进装置。主要操作是:在实际容积为125mL的集气瓶里,先装进20mL的水,再按图连好仪器,按下热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点燃。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____
(2)上面的实验证明了氮气的性质有_______。(只要答一点)
(3)若将红磷换成炭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为什么?答:_____原因_______
(4)白磷从燃烧到熄灭冷却的过程中,瓶内水面的变化是_______;若实验成功,最终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_______ mL。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____
(2)上面的实验证明了氮气的性质有_______。(只要答一点)
(3)若将红磷换成炭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为什么?答:_____原因_______
(4)白磷从燃烧到熄灭冷却的过程中,瓶内水面的变化是_______;若实验成功,最终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_______ mL。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