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2题)
2.
垃圾分类及回收既是“老话题”,也是“新时尚”,2019 年长沙将继续加大力度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实现全市社区垃圾分类 100%覆盖,而到 2020 年,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要达到 35%以上,作为中学生,应该做到“垃圾分类,从我做起”。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垃圾分类,生活中的矿泉水塑料瓶、易拉罐属于______(填“可回收物”或“不可回收物”)
(2)制作矿泉水瓶的塑料属于____材料
(3)生活中,废旧电池里含的铅、汞、镉等有害金属的回收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又可节约金属资源,而金属资源的保护除了金属回收外,请你再提出一条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____
(1)根据垃圾分类,生活中的矿泉水塑料瓶、易拉罐属于______(填“可回收物”或“不可回收物”)
(2)制作矿泉水瓶的塑料属于____材料
(3)生活中,废旧电池里含的铅、汞、镉等有害金属的回收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又可节约金属资源,而金属资源的保护除了金属回收外,请你再提出一条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____
2.计算题- (共1题)
3.
有一包含有氧化铜和碳粉的黑色粉末,为了探究该粉末的组成,取10g黑色粉末加入到98g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残留固体质量为2g。试计算:
(1)10g粉末中氧化铜的质量为______g
(2)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1)10g粉末中氧化铜的质量为______g
(2)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3.流程题- (共1题)
4.
碳酸钡是工业上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以下是某工厂用含二氧化硅杂质的碳酸钡原料来生产碳酸钡的工艺流程,请你根据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生产流程中为节约成本,生成的气体 A 直接应用于流程中,其气体A是_______
(2)流程中溶液A中含有的溶质成分是________
(3)流程中溶液B中溶质的成分,可能的组合有_________

(1)生产流程中为节约成本,生成的气体 A 直接应用于流程中,其气体A是_______
(2)流程中溶液A中含有的溶质成分是________
(3)流程中溶液B中溶质的成分,可能的组合有_________
4.推断题- (共1题)
5.
A、B、C、D、E、F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A、B、D、E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 A和F是同类别的物质,且都能与D反应,而 F 只含两种元素,C 是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种物质能相互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

请回答:(1)E 的化学式_____
(2)写出A→F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请回答:(1)E 的化学式_____
(2)写出A→F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5.科学探究题- (共1题)
6.
实验室中有 5 种没有标签的溶液,分别是Na2CO3、NaCl、Ca(OH)2、NaOH和稀盐酸,老师让化学实验小组同学鉴别这些溶液。
(查阅资料)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得到盐酸。
(研究方式)从5种无色溶液中任意取出4种为一组进行鉴别。
(提出假设)同学们从5种无色溶液中取出4种,贴上A、B、C、D 标签,并且假设这一组溶液可能是Na2CO3、NaCl、Ca(OH)2、和稀盐酸。
(实验探究)同学们按以下步骤进行鉴别。
(第一步)取 4 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的 A、B、C、D 溶液,然后依次加入少量稀盐酸,实验现象记录见下表:
①实验结论:C是_______溶液。
(第二步)依据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中夹持固定装置已略去。从长颈漏斗加入盐酸,可以观察到C溶液中有气泡产生,A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B、D溶液均无明显变化。

②实验结论:A是_______溶液。
(第三步)取少量B溶液倒入蒸发皿,加热,闻到有刺激性气味,停止加热。再取少量D溶液倒入另一蒸发皿,加热,有白色固体析出,停止加热。
③实验结论:B是稀盐酸,D是NaCl溶液。
经过上述三步实验,同学们认为第 5 种无色溶液是NaOH溶液。
(实验反思)老师引导同学们讨论了上述实验探究过程并进行了全面反思。
①老师指出:实验结论仍有不确定性。不能确定的是_____溶液,其鉴别方法是________
②老师提示:鉴别出C溶液后,不需外加试剂,就可以简便地鉴别出A、B 溶液,请在下列实验报告中简述其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查阅资料)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得到盐酸。
(研究方式)从5种无色溶液中任意取出4种为一组进行鉴别。
(提出假设)同学们从5种无色溶液中取出4种,贴上A、B、C、D 标签,并且假设这一组溶液可能是Na2CO3、NaCl、Ca(OH)2、和稀盐酸。
(实验探究)同学们按以下步骤进行鉴别。
(第一步)取 4 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的 A、B、C、D 溶液,然后依次加入少量稀盐酸,实验现象记录见下表:
溶液 | A | B | C | D |
加入稀盐酸后的现象 | 无明显变化 | 无明显变化 | 有气泡产生 | 无明显变化 |
①实验结论:C是_______溶液。
(第二步)依据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中夹持固定装置已略去。从长颈漏斗加入盐酸,可以观察到C溶液中有气泡产生,A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B、D溶液均无明显变化。

②实验结论:A是_______溶液。
(第三步)取少量B溶液倒入蒸发皿,加热,闻到有刺激性气味,停止加热。再取少量D溶液倒入另一蒸发皿,加热,有白色固体析出,停止加热。
③实验结论:B是稀盐酸,D是NaCl溶液。
经过上述三步实验,同学们认为第 5 种无色溶液是NaOH溶液。
(实验反思)老师引导同学们讨论了上述实验探究过程并进行了全面反思。
①老师指出:实验结论仍有不确定性。不能确定的是_____溶液,其鉴别方法是________
②老师提示:鉴别出C溶液后,不需外加试剂,就可以简便地鉴别出A、B 溶液,请在下列实验报告中简述其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和结论 |
_______ | __________ |
6.单选题- (共15题)
7.
从化学方程式 C+O2
CO2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

A.从此化学方程式中可知反应物是碳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
B.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
C.在常温下,碳与氧气混合就可以发生反应 |
D.在反应前后,碳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都没有增减 |
12.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来水中只含水分子,所以是纯净物 |
B.水是常见的溶剂,广泛用于工农业生产 |
C.为了节约用水,可以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 |
D.自然界的淡水资源丰富,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14.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物理性质相同 |
B.一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
C.碳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 |
D.二氧化碳可用来作气体肥料 |
15.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用钢丝球刷洗铝锅的表面,使铝锅表面洁净 |
B.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去除餐具上的油污 |
C.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使用以提高肥效 |
D.深埋废弃塑料制品,可减少“白色污染” |
17.
用括号内试剂不能一次性将组内物质鉴别出来的是( )
A.固体: NaOH、NH4NO3、NaCl(水) |
B.液体:稀盐酸、H2O、Ca(OH)2溶液(石蕊溶液) |
C.固体:ZnSO4、CaCO3、KCl(水) |
D.液体:Ba(NO3)2溶液、MgCl2溶液、K2CO3溶液(稀硫酸) |
18.
生活中一些物质的近似pH如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 醋酸 | 橘子汁 | 草木灰水 | 炉具清洁剂 |
pH | 2.5 | 3.4 | 11.1 | 12.4 |
A.草木灰水显碱性 |
B.胃酸过多的人少吃橘子 |
C.醋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
D.上述物质酸性最强的是炉具清洁剂 |
20.
下列除杂方法中,能达到目的是( )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C(CuO) | 隔绝空气加强热 |
B | CaO(CaCO3) | 加稀盐酸、过滤 |
C | NaOH(Na2CO3) | 加入适量的CaCl2溶液,并过滤 |
D | CuSO4溶液(H2SO4) | 加足量氧化铜粉末,过滤 |
A.A | B.B | C.C | D.D |
7.选择题- (共1题)
8.填空题- (共2题)
24.
如图是X、Y、Z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2℃时,X、Y、Z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是________
(2)将 X、Y、Z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由 t2℃降温到t1℃没有固体析出的是_________

(1)t2℃时,X、Y、Z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是________
(2)将 X、Y、Z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由 t2℃降温到t1℃没有固体析出的是_________
9.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计算题:(1道)
流程题:(1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