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锡东片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12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18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沿着晃动的梯子,我小心翼翼地爬上了沾满灰尘的小阁楼。
B.这两篇文章各得其所,一篇语言优美,一篇情感真挚,真是难以取舍。
C.课堂上,语文老师幽默的语言常常让学生忍俊不禁
D.国庆节期间,广场上花团锦簇,令人赏心悦目。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通过多年的艰苦拼搏,使无锡人民完成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与改造。
B.从强起来、富起来到站起来,中国人民走了一段很长的路。
C.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D.近几年,他记录下来的文字大约有600页。
3.
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这次经历,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所以,我要不断地告诫自己:面对生活中的机遇,千万不要错过。
①抓住了,你就走出了平庸 ②各种机遇从眼前滑过 ③反之,你就会跌入懊悔的深渊、失败的泥潭 ④人生就像一条不断流淌的河川
A.④①③②B.④②①③C.①③②④D.①③④②

2.字词书写(共1题)

4.
根据拼音写汉字。
Zhù(______)蓄 jué(______)别    分qí(______)  人声dǐng(______)沸

3.诗歌鉴赏(共1题)

5.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小题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小题1】颔联“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中“迷”字用的巧妙,请加以赏析。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6.
课外文言文阅读
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闻一医家术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见其迎①求溢户,酬应不暇。偶一求药者既去,走而告之曰:“临煎加锡一块。”原礼心异之,问其故。曰:“此古方尔。”殊不知古方乃饧②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嗟乎!今之庸医妄谓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饧类耳!
(注释)①迎:迎接他出诊的人。②饧:táng 同“糖”。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明名医戴原礼至京
②治病辄
③偶一求药者既
而告之曰
【小题2】下面“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学而时习之
C.今之庸医妄谓熟谙古方
D.下车引之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原礼心异之,问其故。
【小题4】请你一分为二地评价文中“医家”的为人。

5.现代文阅读(共1题)

7.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给燕子留个门
干亚群
当河里最后一块冰被我们捣碎后,叮叮咚咚的水流声从村东一直响到村西。也就这么几天里,村里又多了一份热闹,门前的枣树上开始有叽叽喳喳的声音。老人便把门开得大大的。我们感到不解。老人说,燕子回来了,它们要筑巢,如果关着门,燕子会觉得主人不欢迎它们。
敞开的门,有春风灌进来。春风仿佛在铺一条无形的路,是空中温暖的路。燕子顺着赶过来。春风把沿途的树都弄绿了。于是,有一天,我们听见燕子的叫声,看见燕子的身影——像黑色的闪电。
老屋横梁上的那只燕子窝,跟我们玩的那种烂泥炮形状差不多,上宽下窄,不过看起来有点疙里疙瘩。我们也不知道哪一年筑的,每年的春天总能看到两只燕子飞进飞出,然后孵出一窝小燕子。去年的燕子窝在守候今年的燕子。
村里的房屋多是平房,有些还是茅草房。燕子似乎并不嫌弃,只要人们开着门,有一处可容它们筑巢的地方,它们就会把巢安在那儿。老人们说,家有燕子窝,那是一家人的福气,说明这家风水好。所以家里有老人的,每到春天总是盼望着门前喃呢的声音。我们那儿并不重视喜鹊,而把燕子看成喜鹊的化身。村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如果身体不适,他们就把能不能熬过冬天作为给自己的一个命数。二月初燕子准时飞回来,那些躺了一冬的老人不管可不可以下床,都要起来在门口坐一坐,听听燕子的喃呢,看看燕子忙碌地衔草加固巢,心里觉得有一种踏实。
我们不知道鸳鸯是怎么一回事,却知道家里的燕子是双飞双宿的。大清早,等门一开燕子马上飞去了,当它回来的时候嘴里肯定衔着草什么的,有时独自回来,有时两只一块儿。你一口草我一口泥,共筑着它们的窝。到了傍晚,如果另一只还没有回来,那只先回来的燕子肯定停在门前的树上或屋檐下,歪着头一动不动,直到另一只回来,然后轻轻几声叽叽,便飞进窝里再也看不到它们的影子。村里小夫妻哪天吵架了,做妻子的就会责备自己的男人,怎么连燕子都不如,它们还懂得温情。刚才还气呼呼的男人,此时默不作声,一个人提了只筐出去了。等他回来的时候筐里准有妻子爱吃的水果。
燕子等窝筑好后开始产卵,大约一个月后窝里便会伸出几张黄黄的小嘴。此时是燕子最最忙碌的时候,两只燕子飞进飞出,喂养着它们的小宝宝。老人说,燕子一顿烟的工夫要飞出三次,一天下来将近要飞一百多次,直到小燕子能独立觅食为止。而小燕子长大的那阵子,家里是颇为热闹的。一会儿叽叽喳喳,一会儿唧唧啾啾,尤其当燕子爸爸与燕子妈妈从外面觅食回来的时候,横梁上是一片喧闹。只只张大着黄口,争先恐后地要食吃。等老燕子飞走了,它们才个个缩回窝里安静下来。再过一段时间,小燕子开始学飞,扑棱棱地从窝里飞到窝外,再由屋檐下飞到树枝上,这样一路地飞远。如果还不到迁徙的时候,小燕子们绝不会飞走,到了晚上还是会飞到自己的窝里。
我们家约定俗成,最晚进门的人,总会看一看燕子是不是到齐了,然后关门——这是晚上最后一道仪式。就像大人牵挂会玩的孩子迟归那样,我也会提醒家里人:给燕子留着门。
村里开始有人建房,原来居住的老房子得拆掉。上了年纪的人遵循一个原则,五黄六月是不可以动土木的。所以村里很多人建房子多选择在秋天,这时候燕子已准备南飞了。那些拆了老房子的人家,把拆下来的燕子窝整个地端下来,然后放在树杈上,希望明年燕子归来的时候还能发现这个标记。然而,那些建了新房子的人家第二年再也不会有燕子进出。整天锁着的大门和平整的天花板,让燕子越飞越远了。
当村里最后一栋楼立起来的时候,村子变得寂寞起来。年复一年,燕子只是在记忆里呢喃,又渐渐消隐。以至回忆燕子确确实实的叫声,却模糊了。村民习惯了关门。
(选自浙江文艺出版社《给燕子留个门》,略有删改)
【小题1】村里人的哪些行为表现了对燕子的重视和喜爱?请简要概述。
【小题2】从修辞角度赏析“于是,有一天,我们听见燕子的叫声,看见燕子的身影——像黑色的闪电。”
【小题3】分析文中划横线句子,说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燕子进行描写?写出了燕子具有怎样的习性?
【小题4】“年复一年,燕子只是在记忆里呢喃,又渐渐消隐。”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小题5】“村民习惯了关门”,你赞同村民的这种做法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6.综合性学习(共1题)

8.
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曾子曰:“吾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乎?与朋友交而不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日(_______________)    
(2)忠 (_______________)
(3)信 (_______________)
(4)故 (_______________)

7.作文(共1题)

9.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值得感谢的人物、事件和情感,体贴入微的家人,循循善诱的老师,亲密无间的同学,甚至无私相助路人,……请以“谢谢你,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把题目补充完整, 然后作文。   2)主题鲜明,写出真情实感;3)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4)字数不得低于500字,字迹工整清晰。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