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3题)

(1)该化合物中含有________个游离的氨基,_________个游离的羧基。
(2)该化合物是由________个氨基酸组成的,其中有________个氨基酸的R基相同,这个R基是________。
(3)该化合物含有________个肽键。
(4)该外毒素在环状肽形成过程中失去了________个水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___。
(5)填写虚线框内结构的名称:
A.____________, | B.___________(从氨基酸结构通式的角度讲)。 |
实验目的:探究某品牌牛奶中有无蛋白质和还原糖。
实验原理:利用颜色反应检测牛奶中有无蛋白质和还原糖。
材料用具:略。
实验步骤:
探究 目的 | 探究牛奶中有 无还原糖 | 探究牛奶中 有无蛋白质 | ||||
试 管 步骤 | A | B | C | D | E | F |
第一步 | 2 mL 牛奶 | 2 mL 蒸馏水 | 2 mL 葡萄糖 样液 | 2 mL 牛奶 | 2 mL 蒸馏水 | 2 mL 蛋白质样液 |
第二步 | 2 mL 斐林 试剂 | 2 mL 斐林 试剂 | 2 mL 斐林 试剂 | 2 mL NaOH 溶液 | 2 mL NaOH 溶液 | 2 mL NaOH 溶液 |
第三步 | 水浴 加热 | 水浴 加热 | 水浴 加热 | 3~4滴 CuSO4 溶液 | 3~4滴 CuSO4 溶液 | 3~4滴 CuSO4 溶液 |
结果 | ? | | | ? | | |
(1)请预测A、D两个试管的现象及其结论:
①若A试管____________则_______________;若A试管____________则_______________。
②若D试管____________则_______________;若D试管____________则_______________。
(2)分析该实验设计:
试管A和______构成对照实验,对照组为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实验步骤
①取两个广口瓶编号A、B,并向A广口瓶内加入完全培养液,向B广口瓶内加入___________。
②取长势相同的植物分为等量的两组,将其中一组放入A瓶,另一组放入B瓶中.将A、B两瓶放到_____________的环境中,并及时向A、B两瓶中通气。
③培养一段时间,可观察到A瓶中植物生长旺盛,而B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一段时间过后,再向B瓶中添加只含X的营养液,向A瓶中加等量清水,再培养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B瓶中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17题)
A.由8个氨基酸组成的链状八肽和环状八肽中肽键数相同 |
B.血红蛋白的四条多肽链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进行连接 |
C.10种数量相同的氨基酸可合成不同种类的多肽链 |
D.蛋白质在NaCl溶液中盐析后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 |
A.组成淀粉、肝糖原、肌糖原、纤维素的单体不同 |
B.胆固醇能促进小肠上皮细胞对钙、磷的吸收 |
C.肽链的主链只含有C、H、O、N四种元素 |
D.细胞中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均由ATP直接提供 |
A.核糖和脱氧核糖是核酸的组成成分 |
B.葡萄糖是重要的能源物质 |
C.淀粉和糖原分别是植物和动物体内唯一的储备能源物质 |
D.糖被可参与细胞识别和免疫调节 |
A.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种,根据作用的大小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
B.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中,O最多,H次之 |
C.生物体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含水量不同,如同种植物萌发种子中含水量比休眠种子高 |
D.P参与构成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合物,如磷脂、RNA、脂肪等 |

A.甲可能是叶绿素,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
B.乙可能是血红蛋白,有运输氧的作用 |
C.丙可能是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
D.叶绿体中不可能同时存在甲和丙 |
A.虽然能引发传染病,但是其没有细胞结构,因此它不是生物 |
B.能引发传染病,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 |
C.需在人工配制的富含有机物的培养基上才可以培养 |
D.由于结构简单,只能通过二分裂方式繁衍后代 |
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
B.若要检测植物体中是否含有脂肪,一定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
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再加入) |
D.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水浴加热2 min才能看到紫色 |
A.甲硫氨酸中的硫元素只位于氨基酸的R基中 |
B.天然蛋白质中的—CO—NH—在核糖体上形成 |
C.蛋白质的基本性质与碳骨架、功能基团都相关 |
D.在细胞间完成信息传递的物质都是蛋白质或氨基酸 |
A.蛋白质多样性的体现与核酸有关 |
B.细胞核中含有蛋白质和某种RNA |
C.DNA分子的复制不需要蛋白质的参与 |
D.基因表达过程中可产生核酸和蛋白质 |

A.多肽、RNA、淀粉 | B.DNA、RNA、纤维素 |
C.DNA、蛋白质、糖原 | D.核酸、多肽、糖原 |

A.在人体细胞内,a共有4种 |
B.ATP是由a连接两个高能磷酸键形成的 |
C.b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
D.在某人的神经细胞和肝细胞中,甲一般相同,乙、丙一般不相同 |
A.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
B.种子萌发时,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增大 |
C.自由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含量越高,生物体的抗逆性越强 |
D.水参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有机物的合成与分解过程 |
A.脂质中的磷脂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
B.维生素D和性激素不属于固醇类物质 |
C.脂肪比相同质量的多糖彻底氧化产能少 |
D.脂质在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合成 |
A.活细胞内时刻发生着ATP和ADP的相互转化 |
B.mRNA都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发挥作用 |
C.都能在核糖体上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并合成多肽链 |
D.遗传物质都是DNA,并且都能发生基因突变 |
3.选择题- (共2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知耻
①所谓“耻”,就是被人所不齿的言论或行为。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意思是说人不能不知耻。春秋时政治家管仲曾提出立国有四大纲,礼、义、廉、耻,“耻”居其一。孟子与管仲对“耻”的见解,不能不让我们深思知耻的意义。
②对一个人而言,知耻,才能明辨是非,有所为,有所不为。朱熹说:“耻便是羞恶之心,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知耻,能保持操守,约束己行;知耻,能反省自身,知错就改。
③“凌风知劲节”。面对强权,只有知耻,才能保持节操,捍卫尊严。有羞恶之心的人,在强权面前能威武不屈。因为知耻,才有了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无畏;因为知耻,才有了夏明翰“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大义;因为知耻,才有了程砚秋“宁死在枪口下”拒不为日本人演出的气节……他们有铮铮傲骨,为后人敬仰,其根源在于知耻。
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晋代的周处,年轻时横行乡里,当地人将其同南山猛虎、江里蛟龙并称为地方“三害”。但周处有知耻之心,知道自己被乡里视为祸患,于是痛改前非,奋发图强,后被乡里举荐为官。因为知耻,周处才能认清自我,弃恶从善,最终成为一代名臣。周处的蜕变,让我们看到了知耻的力量。
⑤对一个国家而言,知耻,才能正视历史,担当责任,为人类进步作出贡献。德国在“二战”中给受害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战后的德国开始反省纳粹的罪行。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的一跪,让世界人民看到了德国的悔过态度。之后对战争全面、深刻的反省和积极的战争赔偿,使德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因为知耻,德国走出耻辱,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反之,个别国家不知耻,散布荒谬言论,模糊自己侵略的历史,不仅让国家背负正义的谴责,最终还将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⑥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一个人不知耻,什么样的事都能做得出来;一个国家不知耻,无耻之风就会蔓延,这样的国家还有什么正义可言呢!由此看来,知耻对于个人、国家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3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