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1247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25

1.非选择题(共4题)

1.
人的正常肤色(A)对白化(a)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正常色觉(B)对色盲(b)为显性。下图是一个家族中关于白化病和色盲症的遗传系谱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1号、2号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
(2)5号是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
(3)3号和4号婚配后生育患白化病兼色盲症的女儿的概率是_____。
(4)如果不考虑肤色,11号与12号婚配后生育色盲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如果不考虑色觉,11号与12号婚配后生育白化女孩的概率是_____。
2.
图1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图2中①②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请分析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①②表示遗传信息流动过程,①主要发生的时期是__________;②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
(2)若图1正常基因片段中的CTT突变成CTC,由此控制的生物性状________ (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因为发生了哪种类型的变异?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病十分罕见,严重缺氧时会导致个体死亡,这表明该变异具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特点。
(4)图2中,①和②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变异: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 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改变。
3.
如图1所示为某地区中某种老鼠原种群被一条河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后的进化过程图,图2为在某段时间内,种群甲中的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请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b过程的实质是_____,其直接作用对象是_____,地球新物种形成必须经过()______
(2)图2中在_______ 时间段内甲种群生物发生了进化,在T点时_____(填“是”、“否”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3)若A和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某个时间点统计甲种群中XAXA个体占42%、XAXa个体占6%、XaXa个体占2%,XAY个体占45%、XaY个体占5%,则该种群的a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_____。
4.
如图为白化病遗传系谱图(有关基因用A、a 表示),请据图回答:

(1)决定白化病的基因为_____性。
(2)Ⅱ2和Ⅲ1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 、_________。
(3)Ⅲ2是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Ⅲ3的基因型为_____。
(4)若Ⅲ2和Ⅲ3婚配,后代患白化病的可能性为_____,预计他们生一肤色正常男孩的可能性_____。

2.单选题(共21题)

5.
图一是某种二倍体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三个细胞均来自同一动物个体;图二是该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数学模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做该动物的染色体组型分析应以甲细胞为研究材料
B.甲和乙分别含有2个和4个染色体组,都含有8条染色单体
C.图二中,m 代表的数值是2,b~c 段出现的原因是着丝粒被纺锤丝拉开
D.图二中,形成于a~b段某时期的一些核膜解体的残片,在末期将聚集于染色质的周围
6.
某精原细胞(2N=8)的核DNA分子双链均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检测子细胞中的标记情况。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第二次分裂中期含14N 的染色单体有8条
B.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15N 染色体的子细胞所占比例不唯一
C.若某个子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都含15N,则细胞分裂过程中可以发生基因重组
D.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含14N 的染色体有8条
7.
下列关于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及遗传基本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假说能解释 F1自交出现 3:1 分离比的原因,所以假说成立
B.孟德尔通过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等位基因
C.形成配子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先分离后组合,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D.基因型为 AaBb 个体自交,后代出现分离比约为 9:6:1 的条件之一是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8.
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 1∶1∶1∶1 比例的是
①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   ②F2表现型的比例   ③F1 测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④F1表现型的比例   ⑤F2基因型的比例
A.②④B.④⑤C.①③D.②⑤
9.
在常染色体上的 A、B、C 三个基因分别对 a、b、c 完全显性。用隐性性状个体与显性纯合个体杂交得 F1,F1测交结果为 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则下列正确表示F1基因型的是 ( )
A.B.C.D.
10.
下列有关性状与性染色体叙述,错误的是
A.ZW 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大小相同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C.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D.伴 X 隐性遗传病可以有交叉遗传的现象
11.
某科研人员为了验证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对实验鼠进行了4次注射实验,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活菌甲是有荚膜的R型细菌,而活菌乙是无荚膜的S型细菌
B.由注射②和④的结果可知,活或死的S型细菌都能使小鼠死亡
C.在死鼠2的血液中应有活菌甲和活菌乙,后者最初由活菌甲转化而来
D.死菌乙未导致鼠3死亡,由此说明未处理的S型菌不会导致小鼠死亡
12.
若以1分子含500个碱基对的 DNA(不含放射性)为模板,在含15N的环境中进行复制n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复制过程中,需要消耗(2n-1)×1000个核糖核苷酸
B.子代DNA中,两条链均含有15N的DNA分子有(2n-1)个
C.细胞内DNA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和核糖体中
D.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
13.
下图为某基因型为 AaBbDd 生物的细胞分裂图,关于图示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能发生了显性突变(b 突变为 B)
B.可能发生了隐性突变(B 突变为 b)
C.可能发生了交叉互换
D.该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一定是精细胞
14.
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
B.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为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变异的种类不同
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
D.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的基因多样性
15.
图为某 XY 型动物的精原细胞的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①中有 4 对同源染色体 8 个 DNA 分子
B.图②中 DNA 含有 16 条脱氧核苷酸链
C.图③中着丝点的排列与图④的前一时期相同
D.图④中着丝点分裂后一定存在两条 Y 染色体
16.
如图表示雄果蝇细胞分裂过程中 DNA 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图 1 表示减数分裂,则图 1 的 BC 段一个细胞中可能含有 0 条或 1 条 Y 染色体
B.若图 1 表示减数分裂,则图 1 的 CD 段表示同源染色体分开
C.若两图均表示有丝分裂,则两图的 DE 段一个细胞内只含有 2 个染色体组
D.若图 1 表示减数分裂、图 2 表示有丝分裂,则两图的 CD 段都发生着丝点分裂
17.
人 21 号染色体上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一段核苷酸序列)作为遗传标记,可对 21 三体综合症作出快速的基因诊断(遗传标记可理解为等位基因)。现有一个 21 三体综合征患儿,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其父亲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母亲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该遗传标记未发生正常分离的细胞是
A. 初级精母细胞 B. 初级卵母细胞
C. 次级精母细胞 D. 次级卵母细胞
18.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开花时顶端为雄花,叶腋处为雌花,间行均匀种植时可接受本植株的花粉,也能接受其他玉米植株的花粉。玉米植株为杂合子时具有杂种优势,即 F1(杂合子)表现出的某些性状或综合性状优越于其亲本品种(纯系)的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玉米作为遗传学材料相比豌豆,杂交过程可省去人工去雄环节
B.玉米杂交种(F1)的杂种优势明显,但 F2会出现杂种优势衰退现象,原因是 F1产生配子时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
C.若玉米大粒杂种优势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全部种植杂种子一代(F1)的地区,对杂种子一代分别进行自然状态授粉和人工控制自交授粉,所有的种子均正常发育,则收获的 F2 代中杂种优势衰退率不同
D.若玉米某杂种优势性状由独立遗传的 n 对基因控制,且亲本 n 对基因都杂合,则种植一年后表现衰退(n 对基因都纯合时才表现为衰退)的概率为 1/2n
19.
关于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中,下列哪一组杂交实验最能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或 X染色体上()
A.将野生型红眼雌果蝇和突变型白眼雄果蝇进行杂交
B.将 F1中的雌雄红眼果蝇进行相互交配
C.将 F1中的雌果蝇和突变型雄果蝇进行杂交
D.将 F1中的雄果蝇和野生型雌果蝇进行杂交
20.
蝗虫的性别决定属于 XO 型, O 代表缺少一条性染色体,雄蝗虫 2N=23 ,雌蝗虫 2N=24。控制体色褐色(A)和黑色(a)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复眼正常(B)和异常(b)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且含基因 b 会使精子致死。下列有关蝗虫的叙述,正确的是
A.蝗虫的群体中,不会存在复眼异常的雌雄个体
B.杂合复眼正常雌体和复眼异常雄体杂交,后代复眼正常和复眼异常的比例为 1:1
C.萨顿通过观察雄蝗虫体细胞和精子细胞的染色体数,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D.纯合褐色复眼正常雌体和黑色复眼异常雄体杂交,后代雌雄个体都表现为褐色复眼正常
21.
遗传学上的平衡种群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的大种群。在自由放养处在遗传平衡的马群中,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正常情况下,每匹母马一次只生产一匹小马。在不考虑基因突变情况下,下列不同实验结果中能判断出显隐性状的是
A.若选择 1 对栗色马个体交配,所生一匹小马表现为栗色
B.若选择多对栗色马与白色马杂交,若子代白色小马明显多于栗色小马
C.若随机选出一匹栗色公马和六匹白色母马分别交配,生六匹小马有三匹栗色和三匹白色
D.自由放养的此马群随机交配一代,若子代栗色小马明显多于白色小马
22.
某小鼠的体色和毛长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 A、a 和 B、b 控制。某生物兴趣小组以黑色长毛小鼠和白色短毛小鼠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亲本基因型是 AAbb 和 aaBb
B. F1黑色短毛和黑色长毛交配,后代杂合子占 3/4
C. F2 黑色短毛基因型有 2 种,数量比为 2:1
D. F2性状分离比形成的原因是F1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不等
23.
用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作为亲本进行杂交,从理论上分析,其后代表现型的比例可能是
A.1∶0 或 1∶1B.1∶0 或 3∶1
C.1∶1 或 1∶2∶1D.3∶1 或 1∶2∶1
24.
某种植物的花色有白色、蓝色、紫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D 、d和 R 、r)控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种植物中能开紫花的植株的基因型有 4 种
B.植株 Ddrr 与植株 ddRR 杂交,后代中 1/2 为蓝花植株,1/2 为紫花植株
C.植株 DDrr 与植株 ddRR 杂交,后代全为蓝花植株
D.植株 DdRr 自交,后代紫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1/6
25.
山茶花有红色花和白色花,花的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 A、a 与 B、b 控制,每一对基因中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A_B_)时,表现为红色花,其他的基因组合均表现为白色花。下表是两组纯合植株杂交实验的统计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亲本组合
 
F1 植株性状及比例
 
F1 自交得F2 植株的性状及比例
 
红色花
 
白色花
 
红色花
 
白色花
 
①白色花×白色花
 
89
 
0
 
273
 
212
 
②红色花×白色花
 
86
 
0
 
241
 
80
 
A.基因控制的花瓣颜色性状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亲本组合①的 F2红色花植株中杂合子所占比值为 3/4
C.亲本组合②的 F1 中一株红色花植株进行测交,后代中白色花植株占 1/4
D.若让亲本组合②中的 F2红色花植株自交,则 F3 中红色花:白色花=5:1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4道)

    单选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9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