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4题)
1.
下图表示某雄性动物体内处于不同分裂状态或的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

(1)B细胞正处于__________分裂____________期,细胞内有染色体_____________条。
(2)图中D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细胞核中含______________个DNA分子。
(3)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4)将上图中A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的过程按分裂的顺序连接起来(用字母和箭头表示)_______________。

(1)B细胞正处于__________分裂____________期,细胞内有染色体_____________条。
(2)图中D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细胞核中含______________个DNA分子。
(3)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4)将上图中A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的过程按分裂的顺序连接起来(用字母和箭头表示)_______________。
2.
如图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中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①、②过程的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①过程发生所需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过程发生所需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合成胰岛素,共含51个氨基酸,控制其合成的基因上至少含有脱氧核苷酸_____________

(1)写出图中①、②过程的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①过程发生所需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过程发生所需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合成胰岛素,共含51个氨基酸,控制其合成的基因上至少含有脱氧核苷酸_____________
3.
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据资料显示,果蝇约有104对基因,现有一黑腹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107个个体,请分析完成以下问题。
(1)已知果蝇白眼(b)为隐性基因,在该种群中每2500只果蝇中才有一只白眼果蝇,那么白眼b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___。
(2)不同的果蝇种群之间,一旦发生了生殖隔离,就不会有________交流了。
(3)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________。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开始使用杀虫剂时,对某种害虫效果显著,但随着杀虫剂的继续使用,该种害虫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实验证明害虫种群中原来就存在具有抗药性的个体。
①杀虫剂的使用对害虫起了_____________作用,而这种作用是____________ 。
②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通过害虫与杀虫剂之间的__________来实现的。
(1)已知果蝇白眼(b)为隐性基因,在该种群中每2500只果蝇中才有一只白眼果蝇,那么白眼b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___。
(2)不同的果蝇种群之间,一旦发生了生殖隔离,就不会有________交流了。
(3)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________。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开始使用杀虫剂时,对某种害虫效果显著,但随着杀虫剂的继续使用,该种害虫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实验证明害虫种群中原来就存在具有抗药性的个体。
①杀虫剂的使用对害虫起了_____________作用,而这种作用是____________ 。
②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通过害虫与杀虫剂之间的__________来实现的。
4.
下图为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乙病为伴性遗传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属于____,乙病属于________。
(2)Ⅱ-5为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6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Ⅲ-13的致病基因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Ⅲ-10和Ⅲ-13结婚,生育的孩子患甲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患乙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不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1)甲病属于____,乙病属于________。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E.伴Y染色体遗传病 |
(3)假如Ⅲ-10和Ⅲ-13结婚,生育的孩子患甲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患乙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不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18题)
7.
下列关于“中心法则”含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 |
B.②③过程在 RNA 病毒侵染宿主细胞后进行 |
C.⑤③④过程所需的原料分别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
D.②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时,遵循 A—U、U—A、C—G、G—C 的原则 |
10.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遗传病的发病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都有密切关系 |
B.禁止近亲结婚可降低隐性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 |
C.染色体的变异、基因突变都有可能导致人类出现遗传病 |
D.人类遗传病的遗传都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
11.
下列有关“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本实验模拟的是等位基因的分离 |
B.正常情况下要选大小两种小球 |
C.甲乙两个小桶内小球数量可以不相等 |
D.统计 20 次,小球组合中 AA、Aa、aa 的数量应为 5、10、5 |
12.
如图为某雄性动物细胞内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的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 |
B.图中两条染色体上应含有 8 个 DNA 分子 |
C.来自父方的染色单体与来自母方的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
D.这两条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离,分别进入 2 个子细胞 |
14.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
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
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
C.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 |
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
17.
已知A与a、B与b、C与c 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A.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
B.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
C.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8 |
D.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
19.
豌豆黄色(Y)对绿色(y)呈显性,圆粒(R)对皱粒(r)呈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甲豌豆(YyRr)与乙豌豆杂交,其后代中四种表型比为3∶3∶1∶1。乙豌豆的基因型是()
A. yyRr B. YyRR C. yyRR D. YyRr
A. yyRr B. YyRR C. yyRR D. YyRr
20.
豌豆的高茎和矮茎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杂交实验中能辨别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A. 高茎×高茎→高茎
B. 高茎×高茎→311高茎 + 105矮茎
C. 矮茎×矮茎→矮茎
D. 高茎×矮茎→105高茎 + 97 矮茎
A. 高茎×高茎→高茎
B. 高茎×高茎→311高茎 + 105矮茎
C. 矮茎×矮茎→矮茎
D. 高茎×矮茎→105高茎 + 97 矮茎
22.
下列鉴定生物遗传特性的方法中,较恰当的是()
A.鉴定一只灰色兔是否是纯合子用测交 |
B.区分狗的长毛与短毛的显隐性关系用测交 |
C.不断提高小麦抗病系的纯度用测交 |
D.测定杂种灰兔F1的遗传因子组成用杂交 |
3.选择题- (共5题)
23.下面图甲是青蛙的发育过程,图乙是桃花的基本结构模式图,图丙是某校八年级合作学习小组同学,学习了《物种的延续》后,通过小组讨论,将桃树和青蛙的个体发育过程绘制成的图解。请认真分析下列图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24.下面图甲是青蛙的发育过程,图乙是桃花的基本结构模式图,图丙是某校八年级合作学习小组同学,学习了《物种的延续》后,通过小组讨论,将桃树和青蛙的个体发育过程绘制成的图解。请认真分析下列图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25.下面图甲是青蛙的发育过程,图乙是桃花的基本结构模式图,图丙是某校八年级合作学习小组同学,学习了《物种的延续》后,通过小组讨论,将桃树和青蛙的个体发育过程绘制成的图解。请认真分析下列图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4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