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将30g氯化钠和氯化钙的混合物溶于227g水中,待完全溶解后,再向溶液中加入10.6g碳酸钠粉末,碳酸钠溶解且恰好完全反应.计算(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1)生成的碳酸钙沉淀多少克?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克?
(1)生成的碳酸钙沉淀多少克?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克?
2.单选题- (共5题)
2.
下列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
B.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中,可以将红磷换成木炭 |
C.用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反应才有可能产生氧气 |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是可燃物 |
4.
下列化学符号中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CO2:“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 |
B.2Na:“2”表示两个钠元素 |
C.2Fe3+:“2”表示两个亚铁离子 |
D.Mg2+“2”表示镁元素显正二价 |
5.
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空气中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B. 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剂
C.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不会影响地球环境
D. 空气中敞口放置的饼干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A. 空气中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B. 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剂
C.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不会影响地球环境
D. 空气中敞口放置的饼干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6.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悬在试管口上方,并不接触试管 |
B.实验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 |
C.加热后的试管应立即用冷水冲洗 |
D.为了便于观察,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对着自己 |
3.选择题- (共1题)
4.填空题- (共4题)
8.
已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红磷在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 .
(1)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接近刻度l处.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由本实验还可推知氮气的哪一些性质?试写出其中的一种: .
(3)若将红磷换成碳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 (填“能”或“否”)理由是: .

(1)红磷在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 .
(1)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接近刻度l处.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由本实验还可推知氮气的哪一些性质?试写出其中的一种: .
(3)若将红磷换成碳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 (填“能”或“否”)理由是: .
10.
某黑色固体A和白色固体B共热生成C和D,而A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将黄色固体粉末E加热后放在D物质里能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试判断A、B、C、D、E、F各是什么物质(写出物质的化学式).
AB C D E F .
AB C D E F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5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