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默契( qiè ) 元勋( xūn ) 校(jiào )补 深恶( wù )痛绝 |
B.嗥( háo )鸣 哺( pǔ )育 哀悼( diào ) 盘虬(qiú )卧龙 |
C.迸( bèng )溅 疮( chuāng )疤 修葺( qì ) 忧心忡忡( chōng ) |
D.褪( tuì )尽 震悚( sǒng ) 粗拙( duō ) 心有灵犀( xī ) |
2.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有误的一项是( )
A.邓嫁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 |
B.西方一些媒体对拉萨事件的报道与事实真相迥乎不同,严重脱离了新闻媒介的基本道德,真是令人遗憾。 |
C.但经过本周她对中东及周边地区颠沛流离的外交访问,人们能明显看出,光靠希拉里的明星力量并不能解决世界上某些棘手问题。 |
D.最高明的愚人节玩笑能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捧腹大笑,即使是那个被作弄的人也会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
3.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河中石兽》选自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纪昀,字晓岚,是清代学者、文学家。 |
B.“扑朔迷离”“吴下阿蒙”“柳暗花明”三个成语分别出自《木兰诗》《孙权劝学》《春夜洛城闻笛》。 |
C.“回忆鲁迅先生”“追求完美”“造台阶”“尴尬的笑”都是动宾短语。 |
D.“正说着,门被推开了。”句中的“了”字是结构助词。 |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习跟体育运动一样,需要一种坚毅、顽强、不动摇的毅力。 |
B.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没有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 |
C.他那咄咄逼人的目光忽然蒙上了一层湿润的泪水。 |
D.懂事的姐妹把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这使他们倍感欣慰。 |
5.
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经典和佳作的语言,都是有力度有厚度,饱含思想感情,蕴藏文化内涵的。
②我们要细细揣摩、玩味,从中领悟语言的趣味和美。
③热爱课外阅读吧,走进那一片天地,愿你乐而忘返。
④阅读课外名著,别忘了品味文章语言。
⑤在感悟语言美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力,增强自己语言的表现力。
①经典和佳作的语言,都是有力度有厚度,饱含思想感情,蕴藏文化内涵的。
②我们要细细揣摩、玩味,从中领悟语言的趣味和美。
③热爱课外阅读吧,走进那一片天地,愿你乐而忘返。
④阅读课外名著,别忘了品味文章语言。
⑤在感悟语言美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力,增强自己语言的表现力。
A.④②⑤③① | B.④①②⑤③ | C.③①②⑤④ | D.③①⑤②④ |
2.文言文阅读- (共1题)
6.
文言文阅读
(甲)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乙)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苏轼《日喻》)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语。
(1)睨之 (2)徐以杓酌油沥之
(3)日与水居 (4)而求其所以没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小题3】两篇短文共同揭示了怎样的道理?请结合短文内容分析。
(甲)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乙)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苏轼《日喻》)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语。
(1)睨之 (2)徐以杓酌油沥之
(3)日与水居 (4)而求其所以没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小题3】两篇短文共同揭示了怎样的道理?请结合短文内容分析。
3.现代文阅读- (共1题)
7.
夜读岳飞
李元洛
窗外,江南的春雨潇潇。远处高楼上五彩霓虹灯明灭不定,近处有流行音乐在卡拉OK泛滥新潮。我独坐书房,像独守汪洋大海中的一座孤岛,挑灯夜读八百年前的岳飞。
我读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丞相祠堂何处寻?多年前有缘去四川成都,刚刚从杜甫《蜀相》诗中走进去,便在武侯祠的回廊上被镇住了。回廊壁上嵌着两块硕大的青色石碑,镌刻的正是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我平日也读过不少碑帖,最令我五内如沸的莫过于这一方了。那遒劲奔放的行草,喷自一管“八千里路云和月”中的凌云健笔,涌自一位英雄“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激烈壮怀。巴山楚水,万叠千重,我无法将那碑文搬回家去,只能将它藏在心中。数年之后,我专程拜谒谭嗣同的家乡浏阳,竟然在浏阳的书店买到新出版的《岳飞书前后出师表》。谭嗣同是封建末世的奇男子,岳飞是名彪青史的伟丈夫,我的遇合冥冥之中有什么天意吗?我庆幸我的夙愿于斯时斯地如愿以偿。
今夜,窗外是潇潇的江南春雨。我没有去凭栏,我品读岳飞书于《出师表》之后的“跋”:“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词、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我的耳边,敲响岳飞八百年前在南阳武侯祠听到的雨声,我的眼前,红起岳飞当年夜深不寐时点燃的烛光。岳飞他瞻仰武侯祠而泪下如雨而坐以待旦而挥涕走笔,这不是一种精神人格上深刻的领悟、沟通和激动吗?一位,少年时母亲就在他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的叮咛,一位,在危急存亡之秋向历史和苍生作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表白。虽然异代而不同时,这却是一个心忧天下的灵魂和另一个心忧天下的灵魂的隔代相呼,是一颗高贵的心和另一颗高贵的心的遥相感应。八百年后的今日春夜,我侧耳倾听的是江南夜雨,更是那英雄二重奏的铿然和鸣。
稍后于岳飞而呼吸在同一个时代的陆游,对《出师表》也赞美不已:“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出师表》的具体指涉,也许离我们已经太遥远了,今天夜半我挑灯仔细看的,是和我们仍然十分亲近的岳飞的事迹。有一回,岳飞和一群文人学士谈及纷乱的时局,有人提出“天下纷纷,不知几时才可太平”,岳飞有名的回答传于后世,直到今天仍然掷地作金石之声而振聋发聩:“只要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天下自然就会太平”!当今之世,钱潮动地,欲浪拍天,芸芸众生对财神的尊敬不是远远超过了对其他所有的神明?岳飞登坛拜将,身居高位,但自俸仍然甚俭,全家仍然是布衣粗食,他无论平时或战时也仍然和士卒同甘共苦,这样,岳飞的部队上下一心,真正是“战无不胜”,连强敌也无可奈何地惊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今天,人欲与物欲一起横流,穷乡僻壤仍然饥肠辘辘,酒楼宾馆有的人却挥公款如挥泥土。
窗外,今夜已潇潇雨歇。在商品狂潮的惊涛拍岸声里,在现代的滚滚红尘之中,我再一次夜读八百年前的岳飞。我读人的傲然脊梁,读民族的浩然正气,读历史的巍然丰碑。
【小题1】【小题2】从全文看,标题“夜读岳飞”中“读”的意思有哪两层?
【小题3】【小题4】文章第①段,作者在书房挑灯夜读,为什么还要写远处高楼上明灭不定的五彩霓虹灯以及近处泛滥新潮的流行音乐?
【小题5】【小题6】第②段“我庆幸我的夙愿于斯时斯地如愿以偿”,“我的夙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小题7】【小题8】文章末段,作者说读岳飞,就是“读人的傲然脊梁,读民族的浩然正气,读历史的巍然丰碑”,这样说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李元洛
窗外,江南的春雨潇潇。远处高楼上五彩霓虹灯明灭不定,近处有流行音乐在卡拉OK泛滥新潮。我独坐书房,像独守汪洋大海中的一座孤岛,挑灯夜读八百年前的岳飞。
我读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丞相祠堂何处寻?多年前有缘去四川成都,刚刚从杜甫《蜀相》诗中走进去,便在武侯祠的回廊上被镇住了。回廊壁上嵌着两块硕大的青色石碑,镌刻的正是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我平日也读过不少碑帖,最令我五内如沸的莫过于这一方了。那遒劲奔放的行草,喷自一管“八千里路云和月”中的凌云健笔,涌自一位英雄“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激烈壮怀。巴山楚水,万叠千重,我无法将那碑文搬回家去,只能将它藏在心中。数年之后,我专程拜谒谭嗣同的家乡浏阳,竟然在浏阳的书店买到新出版的《岳飞书前后出师表》。谭嗣同是封建末世的奇男子,岳飞是名彪青史的伟丈夫,我的遇合冥冥之中有什么天意吗?我庆幸我的夙愿于斯时斯地如愿以偿。
今夜,窗外是潇潇的江南春雨。我没有去凭栏,我品读岳飞书于《出师表》之后的“跋”:“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词、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我的耳边,敲响岳飞八百年前在南阳武侯祠听到的雨声,我的眼前,红起岳飞当年夜深不寐时点燃的烛光。岳飞他瞻仰武侯祠而泪下如雨而坐以待旦而挥涕走笔,这不是一种精神人格上深刻的领悟、沟通和激动吗?一位,少年时母亲就在他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的叮咛,一位,在危急存亡之秋向历史和苍生作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表白。虽然异代而不同时,这却是一个心忧天下的灵魂和另一个心忧天下的灵魂的隔代相呼,是一颗高贵的心和另一颗高贵的心的遥相感应。八百年后的今日春夜,我侧耳倾听的是江南夜雨,更是那英雄二重奏的铿然和鸣。
稍后于岳飞而呼吸在同一个时代的陆游,对《出师表》也赞美不已:“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出师表》的具体指涉,也许离我们已经太遥远了,今天夜半我挑灯仔细看的,是和我们仍然十分亲近的岳飞的事迹。有一回,岳飞和一群文人学士谈及纷乱的时局,有人提出“天下纷纷,不知几时才可太平”,岳飞有名的回答传于后世,直到今天仍然掷地作金石之声而振聋发聩:“只要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天下自然就会太平”!当今之世,钱潮动地,欲浪拍天,芸芸众生对财神的尊敬不是远远超过了对其他所有的神明?岳飞登坛拜将,身居高位,但自俸仍然甚俭,全家仍然是布衣粗食,他无论平时或战时也仍然和士卒同甘共苦,这样,岳飞的部队上下一心,真正是“战无不胜”,连强敌也无可奈何地惊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今天,人欲与物欲一起横流,穷乡僻壤仍然饥肠辘辘,酒楼宾馆有的人却挥公款如挥泥土。
窗外,今夜已潇潇雨歇。在商品狂潮的惊涛拍岸声里,在现代的滚滚红尘之中,我再一次夜读八百年前的岳飞。我读人的傲然脊梁,读民族的浩然正气,读历史的巍然丰碑。
【小题1】【小题2】从全文看,标题“夜读岳飞”中“读”的意思有哪两层?
【小题3】【小题4】文章第①段,作者在书房挑灯夜读,为什么还要写远处高楼上明灭不定的五彩霓虹灯以及近处泛滥新潮的流行音乐?
【小题5】【小题6】第②段“我庆幸我的夙愿于斯时斯地如愿以偿”,“我的夙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小题7】【小题8】文章末段,作者说读岳飞,就是“读人的傲然脊梁,读民族的浩然正气,读历史的巍然丰碑”,这样说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4.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