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6题)
A.绯红(fēi) 禁锢(gù) 始龀(chèn) 筋疲力尽(jīn) |
B.不逊(xùn) 滞留(zhóu) 溺死(nì) 抑扬顿挫(cuò) |
C.教诲(huì) 轩榭(xiè) 畸形(jī) 杳无消息(yǎo) |
D.诘责(jié) 尴尬(gà) 丘壑(hè) 藏污纳垢(gòu) |
A.春寒料峭 连绵不断 潜滋暗长 为富不仁 |
B.妙手偶得 殚精竭滤 触目伤怀 开卷有益 |
C.摩肩接踵 和颜悦色 正襟危坐 诚皇诚恐 |
D.不折不挠 深恶痛疾 无动于衷 长途拔涉 |
A.本来藏在叶子底下的那盏路灯格外明亮,马路豁然开朗,像拓宽了几尺。 |
B.自私者只记得“为己”二字,在他们看来,舍己救人、公而忘私的行为是不可思议的。 |
C.为了铁路能早日通车,工程技术人员处心积虑地克服了许多困难。 |
D.国外大面积爆发甲型HIN1流感疫情,这消息真是耸人听闻,大家一定要加强自我防护意识。 |
A.大庆是个美丽的城市,夏日的大庆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
B.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结束了,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高中充满信心。 |
C.阳光中学在2017年“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开展“话说我与世界读书日”。 |
D.通过阅读《红高粱》《檀香刑》《生死疲劳》等作品,我了解到莫言是一个思想深刻的人。 |
A.杜甫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变化过程,号称 “诗史”,他和李白并称为“李杜”。 |
B.就结构而言,新闻(消息)一般由五个部分组成,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
C.《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六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
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
A.惟妙惟肖: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肖(相似) |
B.属引:接连不断。 属(连绵),引(延长)。 |
C.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由(遵循) |
D.不胜簪:插不住簪子。 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
2.诗歌鉴赏- (共1题)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本诗由写远游开始,既而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
B.诗人这次出游,由水路乘船远行,游览了楚国故地之后,将要前往荆门之外的蜀地。 |
C.第二联,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一个“入”字,写出了气势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激情,用语贴切。 |
D.第三联,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以水中月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的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 |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愚公移山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
⑵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
⑶ 惧其不已也 已:
⑷ 无陇断焉 断: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小题3】文中用天神搬走大山作结局的作用是什么?
【小题4】你从愚公移山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4.现代文阅读- (共2题)
背影
朱自清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 ,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小题1】请给文段拟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
【小题2】“蹒跚地走到铁道边”中的“蹒跚”能否换成“慢慢”,为什么?
【小题3】“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是因为_______;“我的眼泪又来了”是因为_______。
【小题4】有人说,从动作足以体现父亲买橘子不易、爱子情深,因此,对父亲身材和穿着描写实在有些多余,你对此有何见解?
①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的的食俗丰富多彩,在除夕夜,北方人要吃团圆饺子。
②饺子,在东周时称“饼饵”,据说因其外形似耳朵而得名。到了隋朝,颜之推在他的文集中这样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可见饺子还曾称“馄饨”。民间还把这种偃月形的食品称作“粉角”或“角子”。
③在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的唐墓里,曾出土距今1300年唐代的饺子,出土时,一只饺子和四只馄饨一起放在一个木碗中,证实至少在唐代就已经有了像现在一样的饺子,并且饺子与馄饨已分为两个不同的品种,连我国边远地区都已食用。
④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把饺子称为“扁食”。在《帝京岁时纪胜》中就有“扁食包细馅”的记载。至今陕西一些地区仍把饺子称为扁食。
⑤清朝入关后,满族把饺子、糕点、馒头等统称为饽饽,把饺子称煮饽饽。人们如果形容一个不苟言笑的人,就说这个人是“见了煮饽饽也不乐”。
⑥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可见这种可荤可素、营养全面的传统饮食,多么受到人们的钟爱,一直流传千年以上。尽管名称由“饼饵”到“角子”、“扁食”,人们对它的喜爱却从来不变,以致成了过年必备的饮食。按照民间的习俗,除夕夜的“子时”,要放鞭炮、吃饺子、辞旧迎新。由于除夕夜是二年相交于“子时”,意寓“交子”。后来就把“交子”时吃的这种美食谐音称“饺子”。从此,“饺子”不仅是美食,还蓄含了美妙的文化色彩。
【小题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小题2】第③段除了举例子之外,还采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主要是为了说明________。
【小题3】第③段中加点的“至少”一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小题4】根据文意,说说饺子蓄含了怎样的文化色彩?
5.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