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2题)
1.
下列有关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研究,请回答相关问题:
(1)人红细胞中K+浓度比血浆中高30倍,而Na+浓度却只有血浆的1/6。红细胞维持膜内外K+、Na+不均匀分布_______________(“需要”或“不需要”)消耗ATP。
(2)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成熟红细胞中提取所有磷脂并铺成单分子层,其面积正好为红细胞细胞膜面积的两倍。其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的成熟红细胞吸收的葡萄糖可通过________(“有氧”或“无氧”)呼吸产生ATP,当红细胞缺乏ATP时,会导致Na+进入多于K+排出、Ca2+无法正常排出,红细胞会因___________________而膨大成球状甚至破裂。
(4)氟中毒会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和细胞代谢。科学家用含不同浓度NaF的饮水喂养小白鼠,一段时间后,培养并测量小白鼠红细胞代谢产热及细胞内的ATP浓度,分别获得产热曲线和细胞内的ATP浓度数据如下,请回答:

①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及结果判断,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细胞产热量及ATP浓度:B组产热量峰值和ATP浓度均低于A组,原因可能是:低浓度的NaF _______(“抑制”或“促进”)了细胞代谢中有关的酶的活性; C组产热量峰值高于A组而ATP浓度低于A组,原因可能是:高浓度的NaF __________(“抑制”或“促进”)了细胞代谢中有关的酶的活性,同时,由于损伤了细胞膜结构,细胞为维持正常的功能,需要消耗更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人红细胞中K+浓度比血浆中高30倍,而Na+浓度却只有血浆的1/6。红细胞维持膜内外K+、Na+不均匀分布_______________(“需要”或“不需要”)消耗ATP。
(2)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成熟红细胞中提取所有磷脂并铺成单分子层,其面积正好为红细胞细胞膜面积的两倍。其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的成熟红细胞吸收的葡萄糖可通过________(“有氧”或“无氧”)呼吸产生ATP,当红细胞缺乏ATP时,会导致Na+进入多于K+排出、Ca2+无法正常排出,红细胞会因___________________而膨大成球状甚至破裂。
(4)氟中毒会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和细胞代谢。科学家用含不同浓度NaF的饮水喂养小白鼠,一段时间后,培养并测量小白鼠红细胞代谢产热及细胞内的ATP浓度,分别获得产热曲线和细胞内的ATP浓度数据如下,请回答:

①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及结果判断,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细胞产热量及ATP浓度:B组产热量峰值和ATP浓度均低于A组,原因可能是:低浓度的NaF _______(“抑制”或“促进”)了细胞代谢中有关的酶的活性; C组产热量峰值高于A组而ATP浓度低于A组,原因可能是:高浓度的NaF __________(“抑制”或“促进”)了细胞代谢中有关的酶的活性,同时,由于损伤了细胞膜结构,细胞为维持正常的功能,需要消耗更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如图所示的图解表示构成细胞的元素、化合物,a、b、c、d代表不同的小分子物质,A、B、C 代表不同的大分子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动物细胞内,与物质A作用最相近的物质是________。若物质A在动物、植物细胞中均可含有,并且作为细胞内最理想的储能物质,则A是________。
(2)图中的物质b是________,其分子结构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c是___________。若B、C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则B、C分别是________。
(3)物质d是________。

(1)在动物细胞内,与物质A作用最相近的物质是________。若物质A在动物、植物细胞中均可含有,并且作为细胞内最理想的储能物质,则A是________。
(2)图中的物质b是________,其分子结构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c是___________。若B、C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则B、C分别是________。
(3)物质d是________。
2.单选题- (共18题)
3.
下列有关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分子与双缩脲试剂混合,沸水浴冷却后变紫色 |
B.蔗糖和麦芽糖分别与斐林试剂混合,水浴后都可出现砖红色 |
C.检测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经稀释后可用于检测还原性糖 |
D.检测脂肪组织的苏丹Ⅲ染液可将脂肪组织染成橘黄色 |
4.
与下列细胞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甲的膜上可附着核糖体,提供分泌蛋白合成的场所 |
B.结构乙的基质中分布大量的色素和酶,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固定 |
C.结构丙的外膜上附着的呼吸酶可催化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
D.结构丁的功能与物质②的种类和数量密切相关 |
5.
小麦种子富含淀粉,在萌发过程中部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现取发芽的小麦制备匀浆,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其中1、3号放入蒸馏水,2、4号放入匀浆,最后在1-4号试管内滴加足量的斐林试剂。判断四根试管的颜色分别是( )


A.1、3蓝色,2、4砖红色 | B.1、2、3蓝色;4号砖红色 |
C.1、2蓝色;3、4号砖红色 | D.1、3无色;2蓝色;4号砖红色 |
6.
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胰蛋白酶在细胞内合成,在内环境中发挥作用 |
B.将抗体溶于NaCl溶液中会造成其生物活性的丧失 |
C.煮熟的鸡蛋因空间结构改变导致蛋白质的肽键暴露而易被蛋白酶水解 |
D.酶的催化作用实质是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 |
7.
糖类和脂质是构成细胞的重要分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是细胞中重要的能源物质,可为细胞中的吸能反应直接提供能量 |
B.糖原和淀粉是真核细胞中的储能物质,都含有和ATP一样的高能磷酸键 |
C.磷脂分子头部亲水,尾部疏水是细胞膜具有双层磷脂分子的重要原因 |
D.脂肪是动植物体内良好的储能物质,易大量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
8.
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H、O、N是组成生物大分子的必需元素 |
B.蛋白质彻底水解得到的是氨基酸,核酸彻底水解得到的是核苷酸 |
C.人若过多地摄入脂肪类食物,可能会诱发动脉硬化 |
D.淀粉的水解产物可与斐林试剂反应,因此淀粉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 |
10.
如图是低倍镜下蚕豆叶下表皮保卫细胞长度测量的局部视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换高倍镜可使图示保卫细胞移至视野中央 |
B.换高倍镜后应调节粗调节器使物像清晰 |
C.换高倍镜后目镜测微尺每小格代表的长度增加 |
D.换高倍镜后图示保卫细胞所占的格数增加 |
11.
有关病毒与细胞在起源上的关系,目前存在下图所示的3种主要观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第一种观点的缺陷在于病毒的寄生性无法得到正确的解释 |
B.第二种观点认为生物大分子分别演化出病毒和细胞这两种生命形式 |
C.根据第三种观点,某些病毒很可能是细胞退化经长期演化而来 |
D.有些病毒的核酸与哺乳动物细胞DNA某些片段的碱基序列十分相似,这一证据只支持第三种观点 |
12.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胆固醇是人体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还参与血液中脂质运输,但饮食中也不能过多摄入 |
B.脂肪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但过多的脂肪会增加内脏器官的负担 |
C.在鸡蛋清中加入一些食盐,会看到白色的絮状物,这是蛋白质变性的结果 |
D.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
13.
下列有关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某口服液中含有丰富的N,P,Zn等微量元素,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
B.自由水能参与许多化学反应中,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DNA和RNA的水解反应 |
C.用32P作标记可以检测出人细胞膜中的胆固醇成分 |
D.染色体、噬菌体和核糖体的成分都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
14.
蝎毒“染色剂”氯代毒素是由蝎子毒液中的一种蛋白质制成的,它可以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上,使癌症手术更加容易、有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组成蝎毒“染色剂”的化学元素有C、H、O、N等 |
B.这种染色剂的合成、加工和分泌需要的膜性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
C.患者可以通过口服的方法摄入这种“染色剂” |
D.氯代毒素能够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上,可能与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关 |
15.
有关细胞中有机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蔗糖、麦芽糖、乳糖都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
B.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可折叠成不同的空间结构 |
C.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成分并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
D.凡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遗传物质一定是DNA |
16.
生物大分子通常都有一定的分子结构规律,即是由一定的基本结构单位,按一定的排列顺序和连接方式形成的多聚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若该图为一段肽链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肽键,2表示中心碳原子,3的种类有20种 |
B.若该图表示多糖的结构模式图,则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是相同的 |
C.若该图为一段单链DNA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磷酸基团,2表示脱氧核糖,3的种类有4种 |
D.若该图为一段RNA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核糖,2表示磷酸基团,3的种类有4种 |
17.
医生给病人补液或输入药物时,输入身体的必须是质量分数0.9%的NaCl溶液或以质量分数0.9%的NaC1溶液作为药物的溶剂,其主要目的是( )
A.维持人体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 | B.维持人体内环境pH值的稳定 |
C.满足人体对Na+和Cl-的需要 | D.满足人体细胞代谢活动的需要 |
18.
下列哪组概念之间的关系不能用图来表示?


A.①表示脂质,②~④分别表示脂肪、磷脂、固醇 |
B.①表示核糖核苷酸,②~④分别表示含氮碱基、核糖、磷酸 |
C.①表示生物膜的组成成分,②~④分别表示磷脂、蛋白质、胆固醇 |
D.①表示有双层膜细胞结构,②~④分别表示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
19.
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分子和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成熟红细胞内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
B.磷脂、蛋白质和核酸是T2噬菌体、肺炎双球菌必不可少的有机物 |
C.细胞骨架能维持真核细胞的形态,它与细胞的物质运输等活动有关 |
D.生物体内所有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不一定都与核仁密切相关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2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