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4题)
1.
花生常因与玉米、小麦等作物间作、套种而造成遮光问题。有研究者对花生的光合作用进行了研究。
(1)选取花生品种丰花1号作为实验对象,设置遮光率分别为27%、43%、77%三个不同遮光处理,同时设置______________为对照。实验过程中保持适宜的水分和温度,并保证氮肥、磷肥等原料供应,以满足植物体合成________等物质的需要(至少写出两项)。
(2)丰花1号在上述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下一段时间后,分别在生长光强、光强1200Lx(强光)、276 Lx(弱光)条件下测定各组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n),结果如下图。

在生长光强条件下测得Pn的变化趋势为_______。弱光条件下测得的Pn变化趋势为_________,这说明随生长光强的减弱,花生叶片利用弱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
(3)为进一步阐明遮光处理对光合作用影响的内因,研究者又测定了相关酶的活性和光合色素的含量。
①RuBPCase可结合CO2,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最重要的酶。遮光27%、43%、77%后花生叶片的RuBPCase活性分别比对照降低21.76%、45.92%、81.91%,这说明遮光影响了暗反应中__________,同时遮光又减少了___________的供应,使得有机物合成减少。
②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光合色素含量,结果如下表。
表苗期不同处理光强下生长的花生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单位:mg.g-1FW)
结果显示,随遮光程度加大,叶绿素的含量逐渐增加,且叶绿素b的增加幅度更大,这说明_____________,这也解释了在弱光条件下测得的植物光合速率变化趋势。
(4)由上述研究可见,遮光对花生光合作用产生影响进而降低了产量。请你对花生种植产量的提高提出合理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选取花生品种丰花1号作为实验对象,设置遮光率分别为27%、43%、77%三个不同遮光处理,同时设置______________为对照。实验过程中保持适宜的水分和温度,并保证氮肥、磷肥等原料供应,以满足植物体合成________等物质的需要(至少写出两项)。
(2)丰花1号在上述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下一段时间后,分别在生长光强、光强1200Lx(强光)、276 Lx(弱光)条件下测定各组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n),结果如下图。

在生长光强条件下测得Pn的变化趋势为_______。弱光条件下测得的Pn变化趋势为_________,这说明随生长光强的减弱,花生叶片利用弱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
(3)为进一步阐明遮光处理对光合作用影响的内因,研究者又测定了相关酶的活性和光合色素的含量。
①RuBPCase可结合CO2,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最重要的酶。遮光27%、43%、77%后花生叶片的RuBPCase活性分别比对照降低21.76%、45.92%、81.91%,这说明遮光影响了暗反应中__________,同时遮光又减少了___________的供应,使得有机物合成减少。
②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光合色素含量,结果如下表。
表苗期不同处理光强下生长的花生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单位:mg.g-1FW)
光照强度 | 叶绿素a | 叶绿素b | 类胡萝卜素 | 叶绿素a+b | 叶绿素a/b |
对照组 | 1.52 | 0.45 | 0.36 | 1.97 | 3.37 |
遮光27% | 1.67 | 0.51 | 0.37 | 2.18 | 3.27 |
遮光43% | 1.72 | 0.56 | 0.35 | 2.28 | 3.08 |
遮光77% | 2.17 | 0.79 | 0.32 | 2.96 | 2.75 |
结果显示,随遮光程度加大,叶绿素的含量逐渐增加,且叶绿素b的增加幅度更大,这说明_____________,这也解释了在弱光条件下测得的植物光合速率变化趋势。
(4)由上述研究可见,遮光对花生光合作用产生影响进而降低了产量。请你对花生种植产量的提高提出合理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自噬是细胞去除受损的细胞器和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以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的一个保守的过程。2007年以来,自噬成为继细胞凋亡之后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1)自噬过程需要大量水解酶的参与,这些水解酶在___________中合成,并需要经过_________的加工、分拣、包装和运输,自噬之后产生的物质可被细胞再度利用。
(2)近年来,人们发现细胞通过自噬抵御病毒对人体的入侵,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下面是科学家对人巨细胞病毒(HCMV)进行的相关研究。
①离体培养人肺成纤维细胞(HELF细胞),培养液中适量添加_____________以防止细菌感染。
②对HELF细胞接种HCMV,培养12、24、36、48、60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自噬泡数量。结果显示:________________。

③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自噬过程中自噬基因LC3和两类关键调节蛋白(磷酸化4E-BP1、磷酸化p70S6K)的表达水平起关键作用。由下图可知,HCMV感染12h可明显____________自噬基因LC-3的表达,___________磷酸化4E-BP1-P、磷酸化p70S6K-P的形成;超过24h后,作用效果相反。

(3)先前的研究发现4E-BP1是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一旦被磷酸化后即失活,将导致蛋白质合成受阻。研究者推测:HCMV感染早期引发宿主细胞自噬加强,这被HCMV所利用,利于病毒___________;而到了感染晚期,自噬减弱,由于自噬减弱提高了对凋亡信号的敏感性,诱发细胞凋亡,利于病毒扩散。
(1)自噬过程需要大量水解酶的参与,这些水解酶在___________中合成,并需要经过_________的加工、分拣、包装和运输,自噬之后产生的物质可被细胞再度利用。
(2)近年来,人们发现细胞通过自噬抵御病毒对人体的入侵,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下面是科学家对人巨细胞病毒(HCMV)进行的相关研究。
①离体培养人肺成纤维细胞(HELF细胞),培养液中适量添加_____________以防止细菌感染。
②对HELF细胞接种HCMV,培养12、24、36、48、60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自噬泡数量。结果显示:________________。

③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自噬过程中自噬基因LC3和两类关键调节蛋白(磷酸化4E-BP1、磷酸化p70S6K)的表达水平起关键作用。由下图可知,HCMV感染12h可明显____________自噬基因LC-3的表达,___________磷酸化4E-BP1-P、磷酸化p70S6K-P的形成;超过24h后,作用效果相反。

(3)先前的研究发现4E-BP1是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一旦被磷酸化后即失活,将导致蛋白质合成受阻。研究者推测:HCMV感染早期引发宿主细胞自噬加强,这被HCMV所利用,利于病毒___________;而到了感染晚期,自噬减弱,由于自噬减弱提高了对凋亡信号的敏感性,诱发细胞凋亡,利于病毒扩散。
3.
科学家利用酵母菌为研究对象探究节食与寿命之间的关系。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母细胞死亡之前产生的子细胞数目越多,寿命越长。在cdc25突变型酵母中,由葡萄糖介导的相关信号通路被阻断,因此可以做为模型模拟节食进行研究。
(1)研究人员将野生型和cdc25突变型酵母分别置于正常培养基和低糖培养基中培养,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野生型低糖培养基组的酵母菌寿命比野生型正常培养基组更______,而与cdc25突变型组相比______________,由此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节食与寿命相关联的机制,结果如图2所示。

①有研究发现,节食可能是通过蛋白Sir2与寿命发生关联的,从图2结果可知支持这个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____。Sir2突变后,酵母菌寿命显著低于野生型,研究者推测,Sir2在维持酵母菌正常生命活动方面具有关键作用。
②有研究表明,rDNA重组会对细胞造成损伤,Sir2可通过保护基因组的稳定性来_______细胞损伤,以此来维持酵母菌的正常生命活动。有的科学家怀疑Sir2突变后,rDNA过度重组损伤细胞导致酵母菌提前死亡,在此基础上利用cdc25突变来模拟节食,无论节食是否必须通过Sir2发挥作用,酵母菌都因提前死亡而使寿命无法被延长。
③为了打消这些科学家的疑虑,研究人员另外做了两组实验。已知fob1蛋白在rDNA重组过程中的是必需的,研究人员测定了Sir2与fob1双突变体以及cdc25、Sir2与fob1三突变体的寿命,请根据实验结果判定是否可以排除②中的疑虑并分析说明___________。
(3)白藜芦醇是红葡萄酒中的成分之一,它可以提高Sir2蛋白的活性,白藜芦醇处理后的野生型酵母即使在正常培养上培养寿命也明显延长,请就这项实验结果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提出你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
(1)研究人员将野生型和cdc25突变型酵母分别置于正常培养基和低糖培养基中培养,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野生型低糖培养基组的酵母菌寿命比野生型正常培养基组更______,而与cdc25突变型组相比______________,由此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节食与寿命相关联的机制,结果如图2所示。

①有研究发现,节食可能是通过蛋白Sir2与寿命发生关联的,从图2结果可知支持这个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____。Sir2突变后,酵母菌寿命显著低于野生型,研究者推测,Sir2在维持酵母菌正常生命活动方面具有关键作用。
②有研究表明,rDNA重组会对细胞造成损伤,Sir2可通过保护基因组的稳定性来_______细胞损伤,以此来维持酵母菌的正常生命活动。有的科学家怀疑Sir2突变后,rDNA过度重组损伤细胞导致酵母菌提前死亡,在此基础上利用cdc25突变来模拟节食,无论节食是否必须通过Sir2发挥作用,酵母菌都因提前死亡而使寿命无法被延长。
③为了打消这些科学家的疑虑,研究人员另外做了两组实验。已知fob1蛋白在rDNA重组过程中的是必需的,研究人员测定了Sir2与fob1双突变体以及cdc25、Sir2与fob1三突变体的寿命,请根据实验结果判定是否可以排除②中的疑虑并分析说明___________。
(3)白藜芦醇是红葡萄酒中的成分之一,它可以提高Sir2蛋白的活性,白藜芦醇处理后的野生型酵母即使在正常培养上培养寿命也明显延长,请就这项实验结果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提出你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
4.
皮肤的完整性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pidermolysisbullosa, EB)是由于皮肤结构蛋白缺陷导致皮肤脆性增加,EB患者从出生开始其皮肤如蝴蝶翅膀般脆弱,因此也被称为蝴蝶宝贝。下图是某EB家系,请回答有关问题:


(1)据家系图判断,该病为_____遗传, II3的基因型是_____(基因用A,a表示)。
(2)进一步研究发现,EB患者发病与KLHL24基因有关。科研人员对该家系成员进行基因检测,首先提取不同个体DNA作为模板,通过_________技术获得大量KLHL24基因片段,然后进行DNA测序,结果如图所示:
通过测序发现,I1、III2的该基因为纯合,而II2、III1基因的变异区域出现两种峰叠加的情况,说明II2、III1为_________。由此可知该病为_________,II2、III1患病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进一步分析测序结果发现突变基因中发生的碱基对变化是________,表达生成的蛋白质比正常的蛋白质少了前28个氨基酸,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后续研究发现,KLHL24蛋白是一种泛素化连接酶,可使皮肤角蛋白14(KRT14)被泛素化。已知在正常皮肤中,KLHL24蛋白会发生自身泛素化和降解,因此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在EB病人皮肤中KLHL24蛋白的前28个氨基酸缺失,导致其自身泛素化和降解的过程被_________,其含量升高,进而导致_________的过度泛素化并被降解,从而使表皮基底层细胞变的脆弱和易脱落。


(1)据家系图判断,该病为_____遗传, II3的基因型是_____(基因用A,a表示)。
(2)进一步研究发现,EB患者发病与KLHL24基因有关。科研人员对该家系成员进行基因检测,首先提取不同个体DNA作为模板,通过_________技术获得大量KLHL24基因片段,然后进行DNA测序,结果如图所示:
通过测序发现,I1、III2的该基因为纯合,而II2、III1基因的变异区域出现两种峰叠加的情况,说明II2、III1为_________。由此可知该病为_________,II2、III1患病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进一步分析测序结果发现突变基因中发生的碱基对变化是________,表达生成的蛋白质比正常的蛋白质少了前28个氨基酸,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后续研究发现,KLHL24蛋白是一种泛素化连接酶,可使皮肤角蛋白14(KRT14)被泛素化。已知在正常皮肤中,KLHL24蛋白会发生自身泛素化和降解,因此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在EB病人皮肤中KLHL24蛋白的前28个氨基酸缺失,导致其自身泛素化和降解的过程被_________,其含量升高,进而导致_________的过度泛素化并被降解,从而使表皮基底层细胞变的脆弱和易脱落。
2.单选题- (共23题)
5.
研究发现,蚁群中的两种工蚁“守卫蚁”和“觅食蚁”从形体大小到角色分工都截然不同,但它们的基因却几乎一样。引起这些差异的不是基因的序列本身,而是对同一遗传指令的不同“解读”程度。某种药物的使用可使“守卫蚁”的行为发生转变开始觅食。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两种工蚁的差异说明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 |
B.“守卫蚁”开始觅食是由于发生了基因突变 |
C.药物使“守卫蚁”觅食表明外界因素干扰基因表达 |
D.工蚁的行为转变现象有利于蚁群适应环境的变化 |
6.
mRNA的某个碱基被氧化会导致核糖体在该碱基处的移动停止。而神经细胞中的质控因子能切碎mRNA,解救卡住的核糖体,否则受损的mRNA就会在细胞中累积,进而引发神经退行性疾病。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质控因子可能是一种RNA水解酶,其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
B.可根据合成多肽链的长度来判断mRNA是否被氧化 |
C.控制质控因子合成的基因突变可能会引发神经退行性疾病 |
D.mRNA通常会结合多个核糖体,产生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条肽链 |
7.
下图为获得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A的技术路线,含有内含子的报告基因只能在真核生物中正确表达,其产物能催化无色物质K呈现蓝色。转化过程中愈伤组织表面常残留农杆菌,会导致未转化的愈伤组织可能在含除草剂的培养基中生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采用PCR扩增目的基因时,设计的引物间要避免形成氢键 |
B.为防止酶切产物自身环化,构建表达载体需用两种不同的限制酶 |
C.检测是否转化成功,需要依次利用抗生素抗性基因和报告基因 |
D.利用T-DNA可以将目的基因插入到农杆菌的染色体DNA上 |
8.
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细胞分化具有持久性,发生在生物体整个生命历程中 |
B.细胞分化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
C.随着细胞分化的进行,细胞中遗传物质种类会发生改变 |
D.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依然具有全能性 |
9.
下图是四种细胞器的电镜照片,关于这四种细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在①中氧化分解生成CO2和水,释放能量 |
B.②与脂质合成有关,在性腺细胞中其含量非常丰富 |
C.③能合成ATP,为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 |
D.①②④三种细胞器都参与了胰岛素的形成过程 |
10.
下面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A.具有大液泡的活细胞是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 |
B.细胞液浓度高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才能发生 |
C.细胞液中的水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外界溶液 |
D.外界溶液中的物质可自由通过植物细胞壁 |
12.
ATP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化合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TP中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易水解 |
B.ATP的合成一定伴随着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
C.无氧时酵母菌产生ATP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
D.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内ATP的积累量迅速增加 |
13.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能力随分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强 |
B.衰老细胞中大多数酶的活性普遍降低 |
C.细胞凋亡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 |
D.离体培养的癌细胞无接触抑制现象 |
14.
下图为某突触结构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传出神经的神经纤维传到突触前膜,突触小泡与前膜融合,释放乙酰胆碱(Ac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
B.Ach从突触前膜释放出来穿过了两层膜 |
C.Ach受体具有特异性,一般是由蛋白质组成 |
D.Ach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 |
15.
在自然界中,许多天然生物大分子或生物结构为螺旋状,下列与螺旋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DNA双螺旋结构的基本骨架 |
B.破坏某蛋白质的螺旋结构一定不影响其功能 |
C.有丝分裂前期染色质丝螺旋缠绕成为染色体 |
D.螺旋藻属于蓝藻,其螺旋结构与细胞核有关 |
16.
为探究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的关系,某兴趣小组将西红柿植株置于密闭装置中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的自变量是CO2的浓度,因变量是光照强度的变化 |
B.由结果可知该植株在实验条件下的呼吸作用速率和净光合作用速率 |
C.若将第6组植株突然移至第4组条件下,短时间内C5含量将增加 |
D.通过实验前后CO2浓度变化可以确定西红柿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 |
17.
某小组进行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显微镜下在绝大多数细胞中都能观察到染色体 |
B.可观察到分裂末期细胞内细胞板由中央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
C.如果观察到分裂中期的细胞,则其染色体数:核DNA数=1:2 |
D.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增大细胞膜对染色剂的通透性并使DNA与蛋白质分开 |
20.
科研人员为探究某种鲤鱼体色的遗传,做了如下实验:用黑色鲤鱼与红色鲤鱼杂交,F1全为黑鲤,F1雌雄相互交配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实验结果,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鲤鱼体色中的黑色是显性性状 |
B.鲤鱼的体色由细胞核中的基因控制 |
C.鲤鱼体色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
D.F1与隐性亲本杂交,后代分离比为1∶1 |
21.
蓖麻花序是由许多花排列而成的,正常两性株蓖麻花序的上半部分为雌花,下半部分为雄花,雌株花序则只有雌花。科研人员用纯合高秆柳叶雌株和纯合矮秆掌状叶正常两性株蓖麻为亲本,进行了杂交实验,得到F2,性状表现如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控制上述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
B.叶形与花序类型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
C.F1代表现型为高秆掌状叶正常两性株 |
D.F2代高秆掌状叶正常两性株中杂合子的比例是8/27 |
23.
当某种治疗病毒性感冒的新药问世时,治疗效果很好,几年后疗效逐渐降低,因为多数感冒病毒具有了抗药性,其原因是
A.病毒接触药物后慢慢地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
B.病毒为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
C.具抗药性病毒的增加是药物选择的结果 |
D.随着用药量逐渐增加,病毒产生抗药性变异 |
24.
已知羊的毛色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观察下面羊的毛色(白毛和黑毛)遗传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白毛 |
B.图中三只黑羊的基因型一定相同 |
C.图中四只白羊的基因型一定不同 |
D.Ⅲ2与一只黑羊交配再生一只黑羊的概率为1/3 |
25.
在许多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未受精的卵细胞质中储存大量mRNA,科学家为探究mRNA作用的发挥与卵细胞受精与否的关系,用海胆的未受精的卵和受精卵作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将未受精和受精的海胆卵分别在含有14C—亮氨酸的条件下培养,结果如图一(0时间表示受精的时刻);放线菌素D是RNA合成的抑制剂,在有或没有放线菌素D存在的情况下,海胆受精卵对14C—亮氨酸的掺入数量比较实验结果如图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海胆受精卵与未受精卵中放射性同位素掺入量变化与蛋白质合成量有关 |
B.受精12分钟后,放射性同位素相对掺入数量增加是由于新合成了大量mRNA |
C.受精5小时内,细胞中主要以储存的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 |
D.卵细胞质中储存的mRNA对海胆胚胎的早期发育起重要作用 |
26.
二倍体高等植物剪秋罗为雌雄异株,有宽叶、窄叶两种类型,宽叶(B)对窄叶(b)为显性,该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b基因会使花粉不育。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窄叶剪秋罗可以是雌株,也可以是雄株 |
B.如果亲代雄株为宽叶,则子代全部是宽叶 |
C.如果亲代全是宽叶,则子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
D.如果子代全是雄株,则亲代为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4道)
单选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