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A—I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为金属氧化物,C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为蓝色沉淀,G、I均为只含有一种溶质的溶液。“→”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部分生成物未标出),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化学式:A ,D 。
(2)写出B与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②、③、④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为 (填序号)。
(3)已知H为铁粉,与溶液G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E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滤渣E中一定含有 ,滤液F中一定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 。

(1)写出化学式:A ,D 。
(2)写出B与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②、③、④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为 (填序号)。
(3)已知H为铁粉,与溶液G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E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滤渣E中一定含有 ,滤液F中一定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 。
2.简答题- (共1题)
2.
(5分)已知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在一烧杯中盛有20g Na2CO3和NaCl 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
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溶液pH 7(填>、=、<);至图中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填化学式)
(2)求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溶液pH 7(填>、=、<);至图中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填化学式)
(2)求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3.单选题- (共7题)
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并产生大量的白雾 |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四氧化三铁 |
C.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盖,一会儿瓶口会产生白烟 |
D.某同学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试管中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
5.
下面是对四个实验绘制的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形对应正确的是


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
B.电解水 |
C.向饱和的NaCl溶液中不断加水 |
D.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同种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与稀硫酸质量的关系 |
6.
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校外调查时发现了下列一些现象,你认为其中合理的是
A.生产农作物时,农民按国家标准适量使用化肥、农药 |
B.用废弃的皮鞋等废旧物生产工业明胶代替食用明胶添加到老酸奶、果冻中 |
C.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可以起到防腐作用 |
D.一些农民用烧碱改良酸性土壤 |
7.
下列鉴别或检验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用紫色石蕊试液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
B.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
C.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一定可鉴别氮肥和钾肥 |
D.用足量稀盐酸检验NaOH是否变质 |
9.
我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PM2.5是指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等。关于PM2.5产生的可能原因正确的是
A.燃煤发电 | B.垃圾深埋 | C.污水排放 | D.白色污染 |
4.选择题- (共3题)
5.多选题- (共1题)
13.
将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方法叫做氮的固定。下列反应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A. NH4Cl + NaNO2加热NaCl + N2↑+2H2O B. N2+3H2催化剂2NH3
C. 2NH3 +3Br2加热6HBr + N2 D. N2+O2闪电2NO
A. NH4Cl + NaNO2加热NaCl + N2↑+2H2O B. N2+3H2催化剂2NH3
C. 2NH3 +3Br2加热6HBr + N2 D. N2+O2闪电2NO
6.填空题- (共3题)
14.
请按要求填空:
(1)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
①三个钠原子 ; 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
③两个碳酸根离子 ; ④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
(2)请从H、C、O、N 4种元素中选择恰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并将其化学式填写在相应的空格上:
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 ②葡萄糖 ;
③一种盐 ; ④可引起酸雨的的一种氧化物 。
(1)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
①三个钠原子 ; 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
③两个碳酸根离子 ; ④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
(2)请从H、C、O、N 4种元素中选择恰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并将其化学式填写在相应的空格上:
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 ②葡萄糖 ;
③一种盐 ; ④可引起酸雨的的一种氧化物 。
15.
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2℃时,溶解15g甲物质,至少需要 g水。
(2)t2℃时,在烧杯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对烧杯中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 。
a.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b.析出固体的质量:甲>乙
c.甲是饱和溶液,乙是不饱和溶液 d.溶剂的质量:甲﹤乙

(1)t2℃时,溶解15g甲物质,至少需要 g水。
(2)t2℃时,在烧杯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对烧杯中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 。
a.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b.析出固体的质量:甲>乙
c.甲是饱和溶液,乙是不饱和溶液 d.溶剂的质量:甲﹤乙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3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