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11094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4/6/17

1.计算题(共1题)

1.
医用二水合氯化钙可用于补钙、抗过敏和消炎等,以某碳酸钙样品(其中含少量Al3+、Fe3+等杂质)生产医用二水合氯化钙的工艺流程为:(已知二水合氯化钙在温度超过160°C时分解为氯化钙和水)

已知:查阅资料得知氢氧化物沉淀及溶解时的pH为:
氢氧化物
Fe(OH)3
Al(OH)3
开始沉淀时的pH
2.3
4.0
开始溶解:7.8
完全沉淀时的pH
3.7
5.2
完全溶解:10.8
 
(1)在实验室进行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2)除杂操作是加入稍过量的氢氧化钙,调节溶液的pH使Al3+、Fe3+全部转化为沉淀,此时应该控制溶液的的pH(X)范围是 ;滤渣A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3)酸化时加盐酸的主要目的为了
(4)蒸发结晶时,必须控制温度低于160℃的原因是
(5)若所用碳酸钙样品12.5Kg,最后所得的产物中含氯化钙11.1Kg,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最大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3分)

2.单选题(共9题)

2.
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花生霉变B.夏季柏油路面“变软”
C.米饭烧焦D.葡萄糖在体内氧化
3.
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将黄金加工成首饰
B.用食醋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C.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D.用天然气作燃料
4.
据国家质检总局通报,迄止今年4月9日,我国总共报告410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其中104例死亡,治疗时可用一种新型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帕拉米韦的化学式为C15H28N4O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帕拉米韦由四种原子构成B.帕拉米韦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高
C.帕拉米韦属于有机物D.帕拉米韦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1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能构成分子,但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B.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质子数和电子数都不变
C. 某粒子示意图,表示的是一种金属阳离子
D. 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
6.
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出行少开私家车,多坐公交车、多骑车
B.农业上为增加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C.大力植树造林
D.把燃煤发电厂排放的废气通入碱溶液中除去SO2以消除污染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B.可燃物接触空气就能够燃烧
C.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D.生石灰在空气中变质与氧气和水蒸气有关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百炼成钢”与“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蕴含的化学原理相同
B.“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容易着火
C.“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熔点很高
D.“满架蔷薇一院香”的原因是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9.
最近披露的兰州水污染事件,水中苯的含量超标竟达20倍,再次给人们敲响了用水安全的警钟。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水污染与人类活动无关
B.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用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
D.可以用pH试纸测定河水的酸碱度
10.
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合理的是
A.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少量的CO
B.一次性鉴别K2CO3、BaCl2、NaNO3三种溶液,可选用的一种物质是稀盐酸
C.用无色酚酞试液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
D.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稀硫酸和稀盐酸

3.选择题(共12题)

11.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的尊号,这一事件通常被认为是元首制的正式开始。屋大维实行的元首制实质是(     )
12.古希腊的城邦政体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主要依据是(     )
13.古希腊的城邦政体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主要依据是(     )
14.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政府的首要目标是(     )
15.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政府的首要目标是(     )
16.贵族制与君主制的明显不同是(     )
(1)终身制    (2)世袭制     (3)任期制    (4)选举制
17.贵族制与君主制的明显不同是(     )
(1)终身制    (2)世袭制     (3)任期制    (4)选举制
18.贵族制与君主制的明显不同是(     )
(1)终身制    (2)世袭制     (3)任期制    (4)选举制
19.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影响最深远的古代法律是(     )
20.美国的一份法律文献规定:“凡出生在美国或归化的美国人都享有公民权”,“各州不得以种族、肤色和曾经是奴隶身份为由限制公民的选举权”。对这些条款的不正确解释是(     )
21.美国的一份法律文献规定:“凡出生在美国或归化的美国人都享有公民权”,“各州不得以种族、肤色和曾经是奴隶身份为由限制公民的选举权”。对这些条款的不正确解释是(     )
22.1856年太平天国士兵中流传着“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裹回家转,依旧做长工”的歌谣。这反映了太平天国(     )

4.多选题(共2题)

23.
以下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是
①用碘酒检验某火腿肠中是否含有淀粉
②鉴别棉纤维和羊毛纤维,点燃后闻气味
③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先做灯火实验
①“辽宁”号航母舰体外壳涂油漆防锈
②保留铁锈可防止铁进一步锈蚀
③可用稀硫酸除去铁锈
A.对日常生活经验的认识
B.对防锈的认识
C.对原理或现象的认识
D.对安全的认识
①在HCl和Ca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钾溶液,先有气泡后产生白色沉淀
②硝酸铵与熟石灰混合产生氨臭气味
③浓盐酸应密封保存,是因为它易挥发
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
②凡能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均不要进行
③海鲜食品喷洒甲醛溶液防腐
 
24.
在实验室中,同学们用如下装置制取纯净的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查阅资料)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吸收HCl而不吸收CO2
A.①中固体反应物还可用Na2CO3
B.③中没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CO2中已经不含有HCl气体
C.④中“某液体”可以用浓氢氧化钠溶液
D.将燃着的木条放在⑤中的集气瓶口,可以检验集气瓶是否收集满CO2

5.填空题(共3题)

25.
(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2个氢分子  ②氯化亚铁中的阳离子
③最简单的有机物 ④配制波尔多液时用的盐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硫在空气中燃烧     
②加热高锰酸钾
③工业上用赤铁矿炼铁
26.
(1)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
②t2℃时,将30gB固体投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的是 溶液(填“不饱和”、“饱和”或“不能确定”)。
③将饱和A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行的方法之一是升温,还可以用的方法是
④A中含少量C,若要提纯A,可采用 结晶的方法。
(2) 生活与化学息息相关。
①下列食物中,能提供大量蛋白质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牛奶 B.大米 C.蔬菜
②加钙牛奶中的“钙”是指 (填“分子”、“原子”、“离子”或“元素”)。
③下列物品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天然纤维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橡胶手套 B.棉布围裙 C.塑料保鲜膜
④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功能。
27.
已知A—G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的组成元素相同,D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F中含有三种元素,E和G只有阳离子不同。根据图中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表示相互间能反应,“→”表示在一定条件下能生成该物质,反应条件均已略去),请回答:

(1)C的化学式    、E中的阴离子符号是 、F的俗名为
(2)反应①是自然界最常见的反应,我们称之为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反应后过滤,把所得沉淀洗涤、干燥、称量,即可计算反应时消耗的F物质的质量。如果实验过程中没有洗涤,则计算所得F的质量    (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6.实验题(共1题)

28.
碳酸氢钠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盐,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以探究碳酸氢钠的性质。
(探究实验1)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用 (写仪器名称)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充分振荡。现象:固体为白色粉末,加水后固体 。结论:碳酸氢钠能溶于水。
(探究实验2)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在上述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振荡。
现象:溶液变成红色。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探究实验3)能否与酸反应: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盐酸,现象为     
    。结论: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
(探究实验4)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用如图所示
装置进行实验。大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现象:充分加热后,大试管壁上有水珠出现,管底有
白色固体残留,小试管中澄清石灰石变浑浊;结论:
碳酸氢钠受热能分解,分解的反应方程式是

验证:请你帮他们设计实验,证明试管中留下的白色固体是Na2CO3,而不是NaOH,实验方法和现象是  
(拓展应用)试说出碳酸氢钠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用途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2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