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盐水选种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巧妙的挑选种子的方法。农业生产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5%—20%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1)要配制150kg16%的氯化钠,计算应称取氯化钠的质量。
(2)选种进行一段时间后,农技员估计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都有所减少,他取出50g氯化钠溶液,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得到沉淀14.35g,计算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若此时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只剩下100 kg,要使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都恢复到(1)中的状态,计算需要加入的氯化钠和水的质量。
(1)要配制150kg16%的氯化钠,计算应称取氯化钠的质量。
(2)选种进行一段时间后,农技员估计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都有所减少,他取出50g氯化钠溶液,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得到沉淀14.35g,计算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若此时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只剩下100 kg,要使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都恢复到(1)中的状态,计算需要加入的氯化钠和水的质量。
2.单选题- (共2题)
2.
已知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反应中化学计量数之比:ν(CH4):ν(O2)等于5 :2 |
B.A是有机物,C、D是无机物 |
C.点燃前,要先检验A的纯度,防止爆炸 |
D.化学方程式CH4+2O2![]() |
3.
铝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图为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由此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A.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 铝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均为13
C. 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D. 化学变化中每个铝原子可失去3个电子变成Al3+

A.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 铝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均为13
C. 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D. 化学变化中每个铝原子可失去3个电子变成Al3+
3.选择题- (共6题)
4.
某市为了了解七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随机抽取了500名七年级学生进行检测,身体素质达标率为92%,请你估计该市6万名七年级学生中,身体素质达标的大约有{#blank#}1{#/blank#}万人.
5.
某市为了了解七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随机抽取了500名七年级学生进行检测,身体素质达标率为92%,请你估计该市6万名七年级学生中,身体素质达标的大约有{#blank#}1{#/blank#}万人.
6.
某市为了了解七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随机抽取了500名七年级学生进行检测,身体素质达标率为92%,请你估计该市6万名七年级学生中,身体素质达标的大约有{#blank#}1{#/blank#}万人.
7.
某市为了了解七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随机抽取了500名七年级学生进行检测,身体素质达标率为92%,请你估计该市6万名七年级学生中,身体素质达标的大约有{#blank#}1{#/blank#}万人.
8.已知向量 {#mathml#}{#/mathml#} =(1,0), {#mathml#}{#/mathml#} =(0, {#mathml#}{#/mathml#} ),若向量 {#mathml#}{#/mathml#} 满足( {#mathml#}{#/mathml#} ﹣ {#mathml#}{#/mathml#} )•( {#mathml#}{#/mathml#} ﹣ {#mathml#}{#/mathml#} )=0,则| {#mathml#}{#/mathml#} |的最大值是{#blank#}1{#/blank#}.
9.已知向量 {#mathml#}{#/mathml#} =(1,0), {#mathml#}{#/mathml#} =(0, {#mathml#}{#/mathml#} ),若向量 {#mathml#}{#/mathml#} 满足( {#mathml#}{#/mathml#} ﹣ {#mathml#}{#/mathml#} )•( {#mathml#}{#/mathml#} ﹣ {#mathml#}{#/mathml#} )=0,则| {#mathml#}{#/mathml#} |的最大值是{#blank#}1{#/blank#}.
4.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2道)
选择题:(6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