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程题- (共1题)
1.
氧化钠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下操作流程:

(1)操作①中必须用到的一种仪器是_____(填序号)。
A.研钵 B.量筒
C.烧杯 D.试管
(2)操作④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_____(填序号)。

(3)操作⑤中除用到三脚架、酒精灯、玻璃棒、坩埚钳外,还需要用到______等仪器。该操作中容易造成食盐固体飞溅,为尽量减少飞溅,除连锁搅拌外还可采取______等措施。
(4)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精盐的制得率,发现制得率较低,其可能原因是______(填序号)。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1)操作①中必须用到的一种仪器是_____(填序号)。
A.研钵 B.量筒
C.烧杯 D.试管
(2)操作④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_____(填序号)。

(3)操作⑤中除用到三脚架、酒精灯、玻璃棒、坩埚钳外,还需要用到______等仪器。该操作中容易造成食盐固体飞溅,为尽量减少飞溅,除连锁搅拌外还可采取______等措施。
(4)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精盐的制得率,发现制得率较低,其可能原因是______(填序号)。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2.单选题- (共8题)
3.
某密闭容器中有X、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X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表中“待测”值为5
D.反应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比为45:36
物质 | X | O2 | CO2 | H2O |
反应前质量/g | 16 | 70 | 1 | 0 |
反应后质量/g | 0 | 待测 | 45 | 36 |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X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表中“待测”值为5
D.反应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比为45:36
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
B.Ca和Ca2+两种微粒的质子数相同 |
C.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应先用蒸馏水将试纸润湿 |
D.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器已洗净 |
5.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下列实验中观察到的颜色正确的是( )
A.铁锈放入稀盐酸中溶液变黄色
B.酚酞试液滴入硫酸溶液中变红色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D.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絮状沉淀
A.铁锈放入稀盐酸中溶液变黄色
B.酚酞试液滴入硫酸溶液中变红色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D.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絮状沉淀
7.
紫甘蓝汁性质稳定,其颜色随pH改变而发生如下变化: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紫甘蓝汁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B. 将紫甘蓝汁加入到不同碱性溶液中,可能显示出多种颜色
C. 与石蕊相比,紫甘蓝汁可更准确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
D. 向滴有紫甘蓝汁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若溶液变色则说明一定恰好完全反应
pH | ﹤6.5 | 7.0—7.1 | 7.5—8.5 | 8.5—12.0 | ﹥12.5 |
颜色 | 粉红色 | 紫色 | 蓝色 | 绿色 | 黄色 |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紫甘蓝汁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B. 将紫甘蓝汁加入到不同碱性溶液中,可能显示出多种颜色
C. 与石蕊相比,紫甘蓝汁可更准确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
D. 向滴有紫甘蓝汁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若溶液变色则说明一定恰好完全反应
8.
如图所示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

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下列说法中:①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②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③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加④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正确的是( )

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下列说法中:①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②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③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加④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正确的是( )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9.
某化学兴趣活动小组在准备实验时,甲同学配制了Na2SO4、K2CO3、BaCl2、稀盐酸四种溶液,但没有及时贴标签。乙同学在使用时为区分四种无色溶液,将溶液分别编号为①、②、③、④并进行如下表所示实验,由此推断①、②、③、④依次是( )
实验 内容 | 实验现象 |
①+②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②+④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①+③ | 有气泡冒出 |
A.稀盐酸、Na2SO4溶液、K2CO3溶液、BaCl2溶液 |
B.K2CO3溶液、BaCl2溶液、稀盐酸、Na2SO4溶液 |
C.BaCl2溶液、K2CO3溶液、Na2SO4溶液、稀盐酸 |
D.Na2SO4溶液、BaCl2溶液、K2CO3溶液、稀盐酸 |
3.选择题- (共8题)
4.填空题- (共5题)
18.
N(NO2)3是科学家近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火箭燃料.请计算:
(1)N(NO2)3中氮、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
(2)N(NO2)3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3)N(NO2)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4)下列化合物中,氮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填字母).
A.N2O3B.N2O5C.N(NO2)3.
(1)N(NO2)3中氮、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
(2)N(NO2)3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3)N(NO2)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4)下列化合物中,氮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填字母).
A.N2O3B.N2O5C.N(NO2)3.
19.
(2015秋•东平县期末)如图为氯化钠、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钠和氯化钠混合溶液的pH 7(填“<”或“>”或“=”);
(2)4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 g.大于3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 氯化钠的溶解度(填“<”或“>”或“=”);
(3)40℃时,碳酸钠和氯化钠均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到20℃时,析出的主要物质是
(填化学式);
(4)为检验(3)中析出的物质,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完全溶解,并有气体产生,再加入几滴稀 (填化学式)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1)碳酸钠和氯化钠混合溶液的pH 7(填“<”或“>”或“=”);
(2)4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 g.大于3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 氯化钠的溶解度(填“<”或“>”或“=”);
(3)40℃时,碳酸钠和氯化钠均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到20℃时,析出的主要物质是
(填化学式);
(4)为检验(3)中析出的物质,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完全溶解,并有气体产生,再加入几滴稀 (填化学式)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20.
(2014•揭阳模拟)“凤凰”号火星探测器圆满完成任务,向地面发回数量堪称史无前例的图象和数据,为人类探索火星提供了宝贵的科学资料.请回答:
(1)“凤凰”号探测器发回的最新照片上显示,火星上确有液态水存在.下列微粒模型示意图可表示构成水的微粒的是 (填标号).

(2)火星上含有丰富的二氧化碳和镁资源.科学家设想,镁可作为未来火星上的燃料,因为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生成氧化镁和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火星北极的土壤呈弱碱性.如果火星具备作物生长的条件,下表所列作物较适宜在火星北极种植的有 .
(1)“凤凰”号探测器发回的最新照片上显示,火星上确有液态水存在.下列微粒模型示意图可表示构成水的微粒的是 (填标号).

(2)火星上含有丰富的二氧化碳和镁资源.科学家设想,镁可作为未来火星上的燃料,因为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生成氧化镁和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火星北极的土壤呈弱碱性.如果火星具备作物生长的条件,下表所列作物较适宜在火星北极种植的有 .
作物名称 | 芦笋 | 草莓 | 萝卜 | 马铃薯 |
适宜生长的pH | 5.5~7.8 | 5.5~6.5 | 5~8 | 5.6~6 |
21.
(2015秋•东平县期末)化学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1)我国南海海底埋藏着丰富的“可燃冰”,“可燃冰”主要为甲烷的水合物,是未来重要的能源,甲烷燃烧时,发出明亮的 色火焰,并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造成大气中 含量不断上升,从而引起温室效应,同时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氨等污染物溶于雨水,形成 .
(1)我国南海海底埋藏着丰富的“可燃冰”,“可燃冰”主要为甲烷的水合物,是未来重要的能源,甲烷燃烧时,发出明亮的 色火焰,并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造成大气中 含量不断上升,从而引起温室效应,同时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氨等污染物溶于雨水,形成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8道)
填空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