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8题)
A.翘(qiáo)首 绯(fēi)红 解剖(pōu) 藏污纳垢(gòu) |
B.教诲(huì) 瞥(piē)见 订正(dīng) 惟妙惟肖(xiào) |
C.炽热(chì) 嶙(lín)峋 晕(yùn)圈 坦荡如砥(dǐ) |
D.秀颀(qí) 畸(jī)形 河堤(dī) 摩肩接踵(zhǒng) |
A.由衷 络绎不绝 因地治宜 鸢飞戾天 |
B.诘责 巧妙绝伦 重峦叠嶂 无暇一顾 |
C.徙倚 妙手偶得 毋庸质疑 法家拂士 |
D.婆娑 旁逸斜出 自出新裁 流连忘返 |
①永远流浪的天才灵魂,________在一个土头土脑的俄国人身上找到了简陋归宿。
②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________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③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________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④街上行人摩肩接踵,________,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A.果然 绝不 唯利是图 车水马龙 |
B.必然 绝不 唯利是图 滔滔不绝 |
C.竟然 决不 为富不仁 络绎不绝 |
D.居然 决不 为富不仁 川流不息 |
A.作者从多个方面刻画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 |
B.从来的史书没有像它(《史记》)这样不具有作者个人的色彩的。 |
C.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有优良传统,建成的桥,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 |
D.在国人的期待中,国产大型客机C919圆满完成了第一趟蓝天首飞之旅。 |
A.有些成语带有夸张的手法,如“惊天动地”、“气吞山河”、“千钧一发”等。 |
B.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
C.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你改悔罢!” |
D.《红星照耀中国》写了两个层面的事实:一是作者1936年6月至10月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二是“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
A.“他酒没沾唇,心早就热了”和“家书抵万金”都运用了夸张手法。 |
B.“他从不和别人吵一句嘴”的主干是“他吵嘴”。 |
C.“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的响声碰撞在山崖上”这个句子的主语是“腰鼓”。 |
D.“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从体裁上看,可能是魏晋诗人的诗句。 |
①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
②墙壁白色。
③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
④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
⑤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
A.②③①④⑤ | B.③⑤②④① | C.②①④③⑤ | D.③②④⑤① |
A.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古遗址、石刻、壁画、民俗活动等都是物质文化遗产。 |
B.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李清照就是后者的代表之一,但“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亦可看出她的豪放风格。 |
C.《红星照耀中国》突出的重点内容有两个:一是共产党及红军是如何绝处求生的,其生存、发展靠的是什么;二是共产党领袖人物的成长历程,他们的信仰和他们对于第三世界命运的思考。 |
D.法布尔对于昆虫的描述,出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这种敬畏生命的情怀,给《昆虫记》这部文学著作注入了灵魂和生气,使之成为“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鲁迅语)。 |
2.诗歌鉴赏- (共1题)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______)
A.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草木到花鸟。 |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
C.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
D.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愚公移山》)
【乙】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瓶:水瓶。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反而。
(节选自《为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惩山北之塞 惩:苦于 | B.甚矣,汝之不惠 惠:同“慧”,聪明 |
C.越明年 越:到了 | D.西蜀之去南海 去:到、往 |
例句: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B.告之于帝 |
C.吾欲之南海,何如? |
D.甚矣,汝之不惠 |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小题4】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
【小题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二处)。
今者移山之功既已成河冀之地又以平则愚公之道行
4.现代文阅读- (共2题)
丁 香 花
杨明
①初识丁香花,是在废品站里。少年时代的我和家长去废品站卖废品,在废纸堆里我发现了一本品相还不算残缺的书,便抽出来翻看,废品站老板挥挥手说,拿去吧,送你了。
②那是一本园艺学的专业书籍。书中有一段这样写道:丁香花是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属于著名的庭园花木,开花繁茂,花色淡雅,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丁香花是雅俗共赏的观赏植物,开时芬芳满目,清香远溢。露植在庭院、园圃,用盆栽摆设在书室、厅堂,都会令人感到风采秀丽,清艳宜人。
③二识丁香花,是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先生的单口相声,说到乾隆皇帝和刘墉赌赛对联,乾隆出了个上联:冰凉酒,一点二点三点。陈涌全先生说,这个上联出的有相当的难度,抢了先机,你要是在对四点五点六点什么就不新鲜了。刘墉不慌不忙的给乾隆叩了个头,说,皇上,臣给你对:丁香花,白头千头万头。呵呵,这个白头千头万头实在令人豁然开朗:丁是百字头,香的上半部是千字头,花在上半部,是繁体字万字的头,正和行书体冰字的哪一点遥相呼应,异曲同工。百头千头万头不但写意而且烘形,让我不由自主的去回想,丁香树在哪儿?它开花时到底是什么样子来着?
④我18岁那年跌入了一生的第一个低谷。我学业优良,高中毕业时踌躇满志的准备选择一所自己称心的高等学府。那是在1985年,高校招生体检标准上明确规定患有几种病症者不能投考任何高校,其中一种是重度失聪,两米内听不见耳语。这一条正是为我量身打造的,我完全符合标准。我眼巴巴的看着同学们纷纷从我身旁经过走进考场,明白了唐代刘禹锡为什么写了那两句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我根本听不清同学们轻快,自信的脚步声,只能在模糊记忆里搜索幼时的一场高烧,及退了我高烧的同时摧毁了我听力的注射药物——双氢链霉素。我眼睁睁的看着同学们考完一科后有的兴奋有的紧张有的沮丧地从考场出来。嘴里充溢着积年药液的苦味。
⑤我当了铁路工务段的一名筑路工人。施工现场在百公里外的隔壁滩上,每天坐着火车哐当哐当的跑出去,在哐当哐当的跑回来,日不出而作,日落也不息。
⑥深夜里,我拎着空饭盒儿从火车上下来,先走大马路后钻深胡同,快看到家门时,我先看到了它,丁香树。原来它长在这里,深胡同里的路灯下,原来他开放在这时。春天里,无从考查谁种下了它,却生长的如此恰到好处,眼前浮现出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脸,乾隆先生那威仪天下的尊容,刘墉先生那高深莫测的锅背。呵呵呵的笑了。
⑦放下饭盒,坐在丁香树下的马路牙的上,把疲惫不堪的身体在万籁俱寂的花香馥郁中熨帖开来,自然是一种惬意,也带来了浅浅的心酸。少年初识愁滋味,我发现丁香花是一种说话声音不高也不怎么争抢话头的花。它甚至不爱说话,春天是个绚丽的季节,然而又乍暖还寒阴晴不定,急着报春的花枝往往最易落入风尘,人生是美好的,然而人这一生有多少悲欢需要我们去面对?我偶尔抬抬头,望望开成了紫色的树冠,他在微风里微微甩摆。它不看我,我不问它什么,它也没回答我什么。我不说话,它也不说话。它也许在和风说话,我也听不清楚他们在聊什么。我只想这么在花树下坐着,没有理由的一直坐下去,我只想沉浸……
⑧我就养成了这个无意中的习惯,无论时光让我走到哪里,,美逢春夜,丁香的花期里,我总要在路灯和树影下,停一停。
(选自《散文》2017年第5期有删改)
【小题1】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文字,概括作者与丁香花相识的三次经历。在废品站的园艺书籍里,初识丁香花→ _______,二识丁香花→_________, 三识丁香花
【小题2】第③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阅读下面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⑴我眼睁睁的看着同学们考完一科后有的兴奋有的紧张有的沮丧地从考场出来。嘴里充溢着积年药液的苦味。(体会句中“苦味”的含义)
⑵眼前浮现出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脸,乾隆先生那威仪天下的尊容,刘墉先生那高深莫测的锅背。呵呵呵的笑了。(赏析句子,分析表达效果。)
【小题4】本文与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在写法上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小题5】通读全文,结合作者与丁香花的相识经历,说说作者从丁香花儿的特点中获得的哪些人生感悟?
不拘一格的宋代便服
王志艳
①与礼服相对而言,便服是帝王百姓及士庶百姓平常所穿的衣服。宋代主张衣着要简洁朴素,不提倡华丽奢侈,服装日趋世俗化。
②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是极其生动的北宋民俗写照,从画面上可以看到北宋都城汴梁城中的各色人物服饰。总体来讲,男子的衣着依然不外乎“长袍帮”与“短衫帮”两大类。官吏、商贾、文人和富庶的市民都穿交领长袍或圆领衫,头戴巾子,下身穿长裤,足登靴、履。遗憾的是,由于色彩和花纹无法表示出来,这些衣衫显得式样变化不大。
③但从宋代的纺织技术上看,当时的丝绸色彩和纹样是十分丰富的。宋代世俗社会中仍不乏追逐华丽衣衫的人。《水浒全传》中描写柴进的衣着时,说他“身穿一领紫绣团胸花袍,足穿一双金线抹绿皂朝靴”。可见当时人们虽然趋向简朴,但对服饰的质料、颜色、纹饰还是很注重的。《清明上河图》中众多人物的服装,该也是五颜六色,缤纷竞呈的了。
④相比之下,穿着短衫的各种劳动者就随便的多。这里有农民、船家、商贩、挑夫等,大多是上身穿一件短短的襦衫。下身穿裤子,头戴巾子,赤脚着草鞋。上衣长短不一,长的可及膝下,短的仅到后腰。这些短衣的衣袖以及短腿都比较细窄,便于劳作。很多劳动者,挽起袖子,有的人上身只穿一件对襟半臂。更有趣的是一些挑夫身穿有前后两个衣片连成的两当式布背心,这种背心直至今日还可以在北方的农村中见到。这些劳动者的装束在当时颇具代表性。
⑤宋代是封建士大夫文化最发达的时期。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封建文人阶层。在他们中普遍存在这返璞归真、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从北宋开始盛行的山水,花卉画中,显示出一种散淡清雅、和平闲逸的艺术气氛,充分体现出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审美情趣。与这种情趣相协调,宋代文人喜欢穿宽松朴素的便装。朱熹给自己设计过一套家常衣服:上衣是直领对襟的传统短襦,下摆至膝;下身为黄色的裙裳,腰间束一条缘上黑边的白绢;足登方履。这种便服更多地保存了古代汉族衣裳的特点,简单典雅,很适合士大夫们既好古又追求闲逸的心理。
⑥当时士大夫阶层还爱穿宽大的长袍。它也叫道袍,或者直裰(duō)、直缝,这是由于它的背面分为左右两个衣片,中间一道直线缝合。直裰多用素纱、素绢、麻布及棉布等衣料制作,颜色以黑、白为主。这是宋代官方规定百姓平民可以使用的服色。除去市民文人之外,僧侣也经常穿直裰。所以后来黑色的直裰变成了僧袍,和尚们日常穿用。
(选自《中国服饰:异彩纷呈的华夏衣冠》,有改动)
【小题1】从《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画面看,宋代男子的衣着一般分为哪两类?【小题2】文章第③段写《水浒全传》才进中柴进的衣着有什么作用?
【小题3】请分析文章第④段加点词语“大多”的表达效果。
【小题4】阅读全文,说说宋代主张衣着要简单朴素的原因有哪些。
5.综合性学习- (共2题)
中评社北京1月20日电 1月19日12时1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吉林一号视频07、08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这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执行的第100次航天发射任务。
——新华网
(2)请在横线上填入得体的敬词。
你被评为校“礼仪之星”,学校委托你邀请市礼仪专家梁教授来校讲座。
见面时,你会说:“梁教授,① 大名!”
呈邀请函时,你会说:“梁教授,敬请② 指导!”
临别时,梁教授赠书一本,你会说:“您的大作一定认真 拜读③ !”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8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综合性学习:(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