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4题)
1.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
B.2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30g甲 |
C.t℃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D.将45℃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时,两溶液均会析出晶体 |
3.
下列叙述Ⅰ和Ⅱ都正确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 叙述Ⅰ | 叙述Ⅱ |
A | 碳具有还原性 | 焦炭可以还原Fe3O4 |
B | 分子之间有间隔 | 浓氨水和浓盐酸接近时“空中生烟” |
C | 人体碘元素摄入量不足 | 易患有骨质疏松症 |
D | CO2不支持燃烧 | 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A.A | B.B | C.C | D.D |
4.
铝合金的生产与销售是金属制品工业一条重要的产业链,为测定某种铝铜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探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1)所用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2)该铝铜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_(要求写出解答过程)
实验编号 | 铝铜合金的质量(g) |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 生成H2的质量(g) |
实验1 | 30 | 392 | 2 |
实验2 | 30 | 588 | 3 |
实验3 | 30 | 600 | 3 |
(1)所用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2)该铝铜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_(要求写出解答过程)
2.填空题- (共4题)
5.
2015年8月12日晚11时30分左右,天津港国际物流中心区域内,瑞海公司所属化学危险品仓库发生特大爆炸事件。消防队员在灭火时,一些化学品遇到水又发生二次爆炸。这次爆炸事件再次告诉我们,不同物质引起的火灾,应采取不同的灭火方法。
在国家标准《火灾分类》(GB-4968-85)中,将不同性质的火灾分为A、B、C、D四类: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柴油、石蜡火灾等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氢气火灾等。
D 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铝镁合金火灾等。
请回答完成以下内容:
(1)物质燃烧的条件是:①有可燃物;②_____________;③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2)乙醇失火属于____类火灾,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3)某学生将燃着的镁条迅速伸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在集气瓶中继续燃烧,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该反应的类型为____________,实验说明,D类火灾不能使用__________________灭火。
在国家标准《火灾分类》(GB-4968-85)中,将不同性质的火灾分为A、B、C、D四类: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柴油、石蜡火灾等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氢气火灾等。
D 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铝镁合金火灾等。
请回答完成以下内容:
(1)物质燃烧的条件是:①有可燃物;②_____________;③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2)乙醇失火属于____类火灾,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3)某学生将燃着的镁条迅速伸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在集气瓶中继续燃烧,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该反应的类型为____________,实验说明,D类火灾不能使用__________________灭火。
7.
小明帮助妈妈做家务,感受到化学知识就在身边。
(1)打开冰箱闻到一股异味,她建议放一包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
(2)午餐中的主食为米饭、馒头,其中富含的营养素为_______;
(3)用干布擦去铁锅表面的水珠,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打开冰箱闻到一股异味,她建议放一包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
(2)午餐中的主食为米饭、馒头,其中富含的营养素为_______;
(3)用干布擦去铁锅表面的水珠,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根据初中所学的知识并结合下列仪器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f___________。
(2)实验室选取d、e、h、j四种仪器制取并收集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小曼同学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除了选用仪器b、g 外,还需选择上述仪器中的 _ (填写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检验一瓶二氧化碳是否已经集满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淇同学用浓盐酸与大理石在上述装置中反应,制取CO2并检验其有关的性质,观察到烧杯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对可能造成这一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填序号)

A.产生的CO2直接使石蕊溶液变红;
B.产生的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石蕊溶液变红;
C.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使石蕊溶液变红。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f___________。
(2)实验室选取d、e、h、j四种仪器制取并收集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小曼同学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除了选用仪器b、g 外,还需选择上述仪器中的 _ (填写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检验一瓶二氧化碳是否已经集满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淇同学用浓盐酸与大理石在上述装置中反应,制取CO2并检验其有关的性质,观察到烧杯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对可能造成这一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填序号)

A.产生的CO2直接使石蕊溶液变红;
B.产生的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石蕊溶液变红;
C.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使石蕊溶液变红。
3.实验题- (共1题)
9.
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同学们产生了疑问: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
【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则甲组猜想中的 不正确 。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1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__________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指出【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只有一个方案和操作都正确,
请写出该方案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同学们产生了疑问: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
【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则甲组猜想中的 不正确 。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1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__________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指出【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只有一个方案和操作都正确,
请写出该方案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4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