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江西省金溪一中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测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10231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7/8/18

1.计算题(共2题)

1.
100g某硫酸恰好与13g锌完全起反应,试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
(2)该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留到0.1%).
2.
溶液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溶液的配制是日常生活和化学实验中的常见操作。下表是硫酸溶液和氨水的密度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
12
16
24
28
硫酸溶液的密度(g/mL)
1.02
1.08
1.11
1.17
1.20
氨水的密度(g/mL)
0.98
0.95
0.94
0.91
0.90
 
请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随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硫酸溶液的密度逐渐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氨水的密度逐渐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取12%的硫酸溶液100g配制成6%的溶液,向100g12%的硫酸溶液中加水的质量应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0g。
(3)向100g24%的氨水中加入100g水,摇匀,溶液的体积是_______mL(计算结果保留到0.1mL)。

2.选择题(共10题)

3.

近年来,在平壤附近的古墓中出土了大批汉代文物,其中有蜀郡制造的漆器。这说明(    )

①朝鲜在汉朝时和中国有来往

②秦汉的经济和文化对朝鲜有重要影响

③在汉朝时,朝鲜和中国往来比日本要早

④在汉朝时,朝鲜和蜀郡有直接贸易往来

4.

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在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5.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共同点是(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专家指出:作为南北两条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楼兰城当时充分吸纳了来自东西各方交通和商业资源的潜力,加之邻近孔雀河,河道密布而水量充盈,楼兰城曾经在丝绸之路上辉煌一时。

材料二  楼兰曾有积粟百万,威服外国的壮举,曾有挟制丝路,左右西域的辉煌。然而人类活动的加剧以及水系的变化和战争的破坏,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楼兰地区由绿洲变成了荒漠。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专家指出:作为南北两条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楼兰城当时充分吸纳了来自东西各方交通和商业资源的潜力,加之邻近孔雀河,河道密布而水量充盈,楼兰城曾经在丝绸之路上辉煌一时。

材料二  楼兰曾有积粟百万,威服外国的壮举,曾有挟制丝路,左右西域的辉煌。然而人类活动的加剧以及水系的变化和战争的破坏,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楼兰地区由绿洲变成了荒漠。

8.

下列关于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9.

下列关于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1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汉书·张骞传》载,张骞接受出使西域的使命后,与堂邑父等百余人出陇西,途经匈奴,被匈奴捉住,拘留了十几年,强迫他娶匈奴妻子,生儿育女,“然骞持汉节不失(保持汉朝的节操)”。后来,张骞乘匈奴不备,率众脱逃,辗转到达大月氏。从大月氏回来,张骞见北道危险,改走南道,不料又被匈奴捉住,扣留了一年多,直到单于病死,匈奴贵族为争夺统治权发生内乱,他才带着匈奴妻子与堂邑父一起逃回汉朝,历尽了千辛万苦。这时已是公元前126年了。

材料二  “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户之。宣帝改曰都护。……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匈奴敛税重刻,诸国不堪命,建武中,皆遣使求内属,愿请都护。……永平中,北虏乃胁诸国共寇河西郡县,城门昼闭。十六年,明帝乃命将帅,北征匈奴……西域自绝六十五载,乃复通焉……因以超为都护……于是,五十余悉纳质内属……”

——《后汉书·西域传》

请回答:

11.

张骞出使西域后,丝绸之路渐趋形成。该商路的起点是(    )

12.
通常情况下,欲将一杯不饱和的蔗糖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最适宜的方法是()
A.加蔗糖B.加水C.升温D.增大压强

3.单选题(共7题)

13.
一个封闭的池塘受大量生活污水的污染出现富营养化,则该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变化曲线是()

A. B. C. D.
14.
下列加速溶解的措施中,能改变固体溶解度的是( )
A.把固体研细B.加热C.搅拌D.振荡
15.
夏天,实验员在实验室里配制了一瓶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并密封放置,到了冬天发现瓶底有大量的晶体析出。这是因为    
A.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小B.变成了不饱和溶液
C.温度下降,硝酸钾溶解度减小D.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加
16.
据《说文解字》记载,我们的祖先在神农氏时代就开始利用海水晒盐。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A.日晒风吹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B.日晒风吹使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
C.日晒风吹使水分蒸发晶体析出D.日晒风吹使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
17.
已知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50g,则在50℃时的氯化铵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等于(  )
A.1∶2∶3B.2∶3∶1C.3∶1∶2D.1∶3∶2
18.
小欣拉开易拉罐汽水的拉环时,听到“啵”的一声,并有气体自汽水中冲出。下列有关此现象的说明正确的是(  )
A.因压强减小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小B.因压强增大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C.因温度升高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小D.因温度降低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19.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氯化钠固体,并搅拌。在此过程中,加入氯化钠的质量(n)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m)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4.填空题(共4题)

20.
在①食盐、②花生油、③木炭粉、④蔗糖这4种物质中,与水混合能形成乳浊液的是_________(选填序号,下同),混合后该物质与水能采用过滤的方法分离的是_________。
21.
化学中有许多概念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右图反映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以及稀溶液的关系。
(1)从右图可以看出,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右图中_______区域(选填“Ⅰ”、“Ⅱ”、“Ⅲ”、“Ⅳ”);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若要使它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下图是固物质体甲的溶解度曲线。

(1)图中A点代表甲的___________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2)请填写下表剩余的空格(在表中的第1、2、3栏内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
2
3
4
降低温度
溶剂质量
溶质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溶液状态
A→B
 
 
不变
B点
B→C
不变
 
 
C点
23.
实验室要配制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硝酸钾溶液。
(1)配制溶液需完成计算、称量、  三个步骤。
(2)会导致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选项有哪些? (选填字母)。
A.硝酸钾中有杂质B.称量时使用了生锈的砝码
C.称量时硝酸钾和砝码位置颠倒D.称量时使用了缺损的砝码
E.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F.配制完成后移取液体时有部分溅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2道)

    选择题:(10道)

    单选题:(7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